1. 船舶初步设计
不同的船型的长和宽设计是不一样的。 就拿长江上见到的货船和滚装船来讲,比例就相差很大,,很多的船型,都没有一定的长宽比例,8000吨货船长95-98米,宽15-16米,吃水7米,而6000吨滚装船长110-120米,宽23-26米,吃水3米。 而海船,我说见过的6000吨货船88米,宽18米,吃水5米。 所以没有长宽比的固定值,不过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用途的船型进行参考。
2. 船舶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有,汪顺亭(1935.1.7-)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原籍山东省肥城县。1935年1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汉族。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曾任国防部七院七零七所(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零七所)总工程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顺亭,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研制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199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第一代三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课题负责人。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主任设计师。
创造性地设计了原理方案,采用双重信息导航方式、三点两组位置误差信息精校准等先进技术,应用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解决了“奇点校准”难题,提出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系统监控),仿真证明可行,有工程实践基础。
汪顺亭在《惯性技术》等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上还发表有《船用惯性系统中多重信息的获得与应用》、《船用惯性系统的研制》等多篇论文。主持审查了多项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标准。合译著《惯性导航应用理论》;参编的《船舶导航仪器设计手册》获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三获奖人。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船舶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内河航道分级标准
1.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0吨水深3.5-4.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70-125米,弯曲半径670-1200米;
2.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水深2.6-3.0米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40-100米,弯曲半径550-81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4米直线段双线底宽60米,弯曲半径540米;
3.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水深2.0-2.4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55米,弯曲半径480-72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3.2米,直线段双线底宽45米,弯曲半径480米;
4.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水深1.6-1.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45米,弯曲半径330-50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40米,弯曲半径320米;
5.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水深1.3-1.6米,単线直线航道宽度22-35米,弯曲半径270-2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35米,弯曲半径250米;
6.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
7.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1。
航道尺度
航道尺度是航道水深、道宽度和弯曲半径的总称。
1、航道水深
航道水深是指航道范围内从水面到河床底部的垂直距离,通常指航道内最浅处水面到河底的垂直距离。
航道水深是航道建设与雏护的重要指标,一般又分为航道维护水深和航道标准水深。航道雏护水深是根据水位、航道变迁和雏护能力,确定定的水深雏护指标。航道标准水深是指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代表船舶或船队安全通航必须保证的航道最小深度。
2、航道宽度
航道宽度是指航道两侧界限之间,垂直于航道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航道道宽度也分为航道维护宽度和航道标准宽度。前者是根据航道实际情况姞合航道雏护能力制订的维护计刘值;后者是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代表船舶或船队正常通航所必须的水域宽度。
4. 船舶初步设计阶段耐波性的快速预报
1、M型船 M的中间部分是主船体部分,主要用来排水,为船体提供浮力。
字母M的两个脚则是船体的两个围壁,其主要作用有些类似于气垫登陆艇的围裙,起着密封的作用。字母M的中间空白部分则是空气通道。在M船型高速航行时,主船体的艇首部分,也就是字母M中间的尖头部分产生的首波能量可以将空气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压缩,鼓入两个通道中间。由于通道已经密封,通道中的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由艇首至艇尾产生螺旋式的运动,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空气气垫,从而将船体进行抬升,减少了舰艇的尾迹,使得舰艇能够快速平稳前进 M型船的优点是吃水浅、速度快、使用灵活性大,老美用于快艇 2、三体船是一种很瘦长的单体船,三个瘦长的船体共享一个主甲板及上层结构,其两个侧片体只能看成是附体,其排水量只占总排水量的10%以下,每个片体的长度小于船舶总长的三分之一。片体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耐波性。3、表面效应双体船 固体在流体表面层运动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导致的附加浮力。估计这类船属于浅吃水的小船,速度相对比较快。5. 船舶初步设计和生产设计是解决什么的问题
1. 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船舶电力系统、信号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
3. 具有设备安装和调试的能力;
4. 具有分析和解决现场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5. 具有船舶电器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
6. 具有船舶电气设备运行、修理及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7. 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能力。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拖动基础、船舶信号与系统、船舶电工工艺。船舶电器安装调试实习、船舶电气设备生产工艺实习、电机维修实习、岗位综合实习。
6. 船舶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广义的船舶设计还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的论证与编制,以及船舶建成后的完工图纸与文件的编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为一种工程设计,在船舶设计过程中不仅应采用有关的先进科技成就,使所设计的新船在经济效益(对民用船)或作战性能(对军用船)舒适性、适用性等方面达到预期的要求,还应全面考虑国家与国际上的有关公约、法规、规范、条令等的规定。由于船舶设计是一个逐步近似、螺旋式深化的过程,设计工做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的。因投资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方法各国不同,对设计阶段的划分也有所差异。我国曾长期采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所谓的三阶段设计,现在军船的设计及一些中小型船厂的民船设计仍沿用三阶段设计法;大中型船厂的民船设计已普遍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四阶段设计法,即:概念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此外,尚有方案设计、报价设计、基本设计、功能设计、过渡设计、咨询设计、送审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设计、模块化设计等诸多设计过程。均可按不同情况作为以上三阶段或四阶段设计中的组成部分。
7. 船舶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
机械设计大体可分为 : ①新型设计(开发性设计)。
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可行的新技术,设计未曾有过的新型机械,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②继承设计。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设计更新,以提高性能、降低制造成本或减少运行费用。③变型设计。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从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机械设计的主要程序为: ①根据用户订货、市场需要和新科研成果制定设计任务。②初步设计。包括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形式,进行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并绘制初步总图以及初步审查。③技术设计。包括修改设计(根据初审意见)、绘制全部零部件和新的总图以及第二次审查。④工作图设计。包括最后的修改(根据二审意见)、绘制全部工作图(如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等)、制定全部技术文件(如零件表、易损件清单、使用说明等)。⑤定型设计。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的机械。对于某些设计任务比较简单(如简单机械的新型设计、一般机械的继承设计或变型设计等)的机械设计可省去初步设计程序 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各产业对机械的性能要求不同而有许多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如纺织机械设计、矿山机械设计、农业机械设计、船舶设计、汽车设计、机床设计、压缩机设计、内燃机设计、汽轮机设计、泵设计等专业性的机械设计分支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