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海运业四大支柱公约
海洋运输主要有下列优点:
(1)通过能力大.海洋运输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天然航道,它不像火车、汽车受轨道和道路的限制.
(2)运量大.海洋运输船舶的运载能力,远远大于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如一艘万吨船舶的载重量,一般相当于250~300个车皮的载重量.
(3)运费低.海运运量大,航程远,分摊于每货运吨的运输成本较少.
海洋运输主要有下列缺点:
(1)受气候条件、商港的限制较大货船在海上航行,遇暴风需及时躲避;遇大雾需按避碰章程办理,以防损害,这都是气候对海运的限制。货船到达商港,因港湾水深或装卸设备等硬件设施条件,会限制货船的人港与作业。
(2)不能直接实现“门到门”由于航道与港口的限制,海运的可达性、灵活性不高,往往需要地面运输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货物运输的全过程,也就是不能直接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
(3)航速低因为大型船舶体积大,航线水流阻力高,因此航速一般较低,货运时效性低。
(4)经营风险大海运经营,由于具有国际性,易受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及外汇的影响,比其他运输方式的经营难度大,风险大。
(5)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海运公司(或船公司)订造或购买船舶需要巨额资金,船舶是其固定资产,折旧期较长(一般为20年)。
(6)竞争激烈因为海运经营具有国际化,加上世界商船吨位严重过剩,同行业间竞争激烈。同时,还需面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
(7)收人不稳定海运市场亦如经济景气变化,有其周期性循环,对运费高低影响很大。
(8)舱位无法储存海运企业运输服务,不能像一般企业可随意减产或增产,即海上货物运输无法将货物舱位储存。
(9)国际法律繁多海运经营属世界性商务活动,既要遵守各国的海运法规,又要受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的约束。
2. 国际航运法规四大支柱
丹麦经济及产业概况
丹麦是开放式小国经济,工农业都很发达,由于国土面积较小,原材料和资源匮乏,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丹麦外贸连续多年总体保持顺差,主要来源于服务贸易顺差。2018年,丹麦经济增长1.4%,通胀水平和失业率持续低位,人均收入在欧盟国家中保持前列。
【财政收支】2018年,丹麦政府财政收入11518.4亿丹麦克朗,财政支出11405.0亿丹麦克朗,财政盈余113.4亿丹麦克朗,占GDP比重为0.5%。
【失业率】2018年,丹麦全年平均失业率为3.9%。
【外汇储备】截至2018年底,丹麦外汇储备总额4625亿丹麦克朗(约合705亿美元)。
【产业结构】2018年,丹麦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1%、23.8%和75.1%。2018年,丹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分别为47.3%、22.2%和5.3%。
【通胀率】2018年,丹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8%。
【政府债务】截至2018年底,丹麦政府债务余额为6184.5亿丹麦克朗(979亿美元),占GDP的27.9%;其中,内债为6172.1亿丹麦克朗(977 亿美元),占GDP的27.8%,外债为12.4亿克朗(2亿美元),占GDP的0.1%。丹麦的债务结构合理,2年以上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76.8%,一年以下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15.1%。丹麦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长期保持3A信用评级的国家之一,外债不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限制。
截至2019年4月30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对丹麦主权信用评级均为AAA。
重点/特色产业:
【农业】丹麦农业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丹麦地势平坦,耕地充足,气候适合农作,全年降水相对均匀,这些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丹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前列。丹麦农畜产品除满足本国市场外,2/3供出口。丹麦是欧洲国家乳制品、肉类及蛋类重要供应国,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乳制品年出口额达18亿欧元。丹麦是世界最大的原貂皮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约1900万张,出口额约11亿欧元,为全球皮草贸易中心,拥有世界最大的皮草拍卖所。丹麦还是世界最大的牧草种子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40%,超过90%用于出口,年出口额约2.75亿欧元。丹麦是世界主要猪肉出口国,年产量约3000万头,近90%用于出口,出口额占丹麦农产品出口额的近20%。
【渔业】丹麦有广阔的海岸线,又是寒暖流的交汇海域,捕鱼业很发达,是世界十大渔业国之一,也是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总捕鱼量的三分之一。丹麦主要渔产品种类有鳕鱼、比目鱼、鲱鱼、鲭鱼、虾和贝类。近期渔产品年出口额为27亿欧元。
【航运业】传统支柱产业,是外贸顺差主要来源,出口额占丹麦总出口额的25%。丹麦所拥有的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7.3%,提供的海运服务占世界航运市场的10%。据丹麦航运协会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丹麦船东拥有悬挂丹麦旗船只682艘,航运能力为1640万载重吨;在建新船104艘。丹麦船队现代化程度高,船龄小,技术先进,作业效率高,在海运安全方面有较大优势。船只种类主要为集装箱船、化学品油轮、冷藏船和液化气船。马士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企业。
【医药工业】支柱产业之一。90%产品供出口,出口额占工业品出口的60%。许多药品质量和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中人造胰岛素和酶制剂等产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位于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斯科纳地区之间的“药谷”是欧洲最大且成长速度最快的生物技术产业群,该地区集中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附属医院和生物制药企业,斯堪的纳维亚地区60%以上的制药工业都分布在这里。产学研紧密协作造就了丹麦在生物制药学、诊断学和急救技术领域的优势。目前,“药谷”已聚集了435家生物医药技术和制造公司,拥有10个孵化器、7个科学园区、15家大学研究机构和28家医院。
【节能环保业】丹麦是举世公认的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丹麦积极倡导“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开发可再生能源。丹麦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生物能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丹麦的风力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超临界清洁高效燃煤及热电联产技术世界闻名。
丹麦风力发电研究始于1981年,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风力发电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经多年发展,丹麦在风电产业和风机制造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风电占丹麦全国电力总消费的42%,位居全球第一。
3. 海运四大国际公约有哪些
根据《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规定,海员上船工作最低年龄是16岁。
国际劳工组织于2006年出台了一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2006,缩写MLC),并于2013年8月20日正式生效。该公约的目的是为海员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被称作海员的“权利法案”,并与SOLAS公约、STCW公约和MARPOL公约合称国际海运业的“四大支柱”。
4. 海运国际公约主要包括
海上货物运输的三大规则,是指《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这三个国际公约。
5. 国际海事公约四大支柱
MSA梅思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梅思安中国MSA中国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营 安全帽,消防头盔,空气呼吸器,手套,防护服,隔热服,防噪耳罩,CO检测仪,多种气体检测仪,变送器控制控制器等。 另,MSA(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还是海事安全管理局的英文简称。 MSA(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海事安全管理局简称海事局。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法律、法规代表国家履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执法机构。中国海事局采用四级机构设置模式,即部海事局、直属海事局、分支海事局以及基层海事处。四级海事管理机构有各自的职责,部海事局以宏观管理为主,负责系统工作的组织协调,海事政策研究,制定海事法规、法律草案,代表国家履行国际公约,负责海事系统与有关单位的工作协调,全面负责对海事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直属海事局以综合管理为主,负责辖区内重要业务工作的开展。分支海事局(处)以业务管理为主,负责有关海事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基层海事处以实施现场管理为主,负责对辖区内水上安全实施现场监督和管理。
6. 国际海运业四大支柱公约是指
CRS可以是多个英文术语的缩写。比如,中国救捞(China Rescue & Salvage) ,注册住宅专家(Certified Residential Specialist),冷轧钢(COLD ROLL STEEL),医学证书CRS等等。
中国救捞(即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China Rescue & Salvage)的英文缩写简称CRS
1、拟订救助打捞行业有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
2、负责航行在我国沿海水域的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遇险的国内外航空器及其他方面的人命救助和海上消防工作。
3、负责船舶和海上设施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港口及航遣清障、沉船存油和难船溢油的应急清除;提供水上、水下工程作业服务。
4、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救灾等抢险救助、打捞任务;负责救助打捞系统交通战备组织协调工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
5、负责统一部署救助船舶、直升机(飞机)等救助值班待命力量,承担实施有关救助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6、负责管理与海(水)上救助和打捞有关的涉外事宜;组织开展对外业务合作与技术交流。
7、负责打捞、潜水机构资质审核;管理从事产业潜水作业的潜水员及与救助打捞相关的其他特殊工种的考核发证工作。
8、组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组织编制救助打捞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有关计划;指导行业信息化建设。
9、负责管理局机关和所属单位基本建设、财务、审计、科技、人事、劳动工资、思想攻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工作;负责救助打捞行业统计和行风建设工作。
10、承办交通运输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 国际海运业四大支柱公约内容
MARPOL73/78公约的六个附则: 附则 I 防止油类污染规则 附则 II 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 附则 III 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附则 IV 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附则 V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 附则 VI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
8. 国际海运法规的四大支柱
运输的工具主要是车、船、飞机、管道等,相应的运输的方式也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
1、铁路运输的优、缺点
从技术性能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
(1)运行速度快,时速一般在80到120公里;
(2)运输能力大,一般每列客车可载旅客1800人左右,一列货车可装2000到3500吨货物,重载列车可装20000多吨货物;单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达1800万吨,复线达5500万吨;运行组织较好的国家,单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达4000万吨,复线单向年最大货物运输能力超过l亿吨;
(3)铁路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运行;
(4)通用性能好,既可运客又可运各类不同的货物;
(5)火车客货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较高;
(6)火车运行比较平稳,安全可靠;
(7)平均运距分别为公路运输的25倍,为管道运输的1.15倍,但不足水路运输的一半,不到民航运输的1/3。
从经济指标上看,铁路运输的优点有:
(1)铁路运输成本较低,1981我国铁路运输成本分别是汽车运输成本的1/11~1/17,民航运输成本的1/97~1/267;
(2)能耗较低,每千吨公里耗标准燃料为汽车运输的1/11~1/15,为民航运输的1/174,但是这两种指标都高于沿海和内河运输。
铁路运输的缺点是:
(1)投资太高,单线铁路每公里造价为100~300万元之间,复线造价在400~500万元之间;
(2)建设周期长,一条干线要建设5~10年,而且,占地太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将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因此,综合考虑,铁路适于在内陆地区运送中、长距离、大运量,时间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货物和特种货物;从投资效果看,在运输量比较大的地区之间建设铁路比较合理。
2、水路运输的优、缺点
从技术性能看,水陆运输的优点有:
(1)运输能力大。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能力最大,在长江干线,一支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超过万吨,国外最大的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达3~4万吨,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超过50万吨;
(2)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
(3)水陆运输通用性能也不错,既可运客,也可运货,可以运送各种货物,尤其是大件货物。
从经济技术指标上看,水陆运输的优点有:
(1)水运建设投资省,水路运输只需利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利资源,除必须投资购造船舶,建设港口之外,沿海航道几乎不需投资,整治航道也仅仅只有铁路建设费用的1/3~l/5;
(2)运输成本低,我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40%,美国沿海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1/8,长江干线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84%,而美国密西西比河干流的运输成本只有铁路运输的1/3~l/4;
(3)劳动生产率高,沿海运输劳动生产率是铁路运输的6.4倍,长江干线运输劳动生产率是铁路运输的1.26倍;
(4)平均运距长,水陆运输平均运距分别是铁路运输的2.3倍,公路运输的59倍,管道运输的2.7倍,民航运输的68%;
(5)远洋运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面占独特重要地位,我国有超过90%的外贸货物采用远洋运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强大支柱,战时又可以增强国防能力,这是其它任何运输方式都无法代替的。
水路运输的主要缺点是:
(1)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内河航道和某些港口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结冰,枯水期水位变低,难以保证全年通航;
(2)运送速度慢,在途中的货物多,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总之,水路运输综合优势较为突出,适宜于运距长,运量大,时间性不太强的各种大宗物资运输。
3、公路运输的优、缺点
公路运输的优点是:
(1)机动灵活,货物损耗少,运送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
(2)投资少,修建公路的材料和技术比较容易解决,易在全社会广泛发展,可以说是公路运输的最大优点。
公路运输的主要缺点在于:
(1)运输能力小,每辆普通载重汽车每次只能运送5吨货物,长途客车可送50位旅客,仅相当于一列普通客车的1/30~1/36;
(2)运输能耗很高,分别是铁路运输能耗的10.6~15.1倍,是沿海运输能耗的11.2~15.9倍,是内河运输的113.5~19.1倍,是管道运输能耗的4.8~6.9倍,但比民航运输能耗低,只有民航运输的6%~87%;
(3)运输成本高,分别是铁路运输的11.1~17.5倍,是沿海运输的27.7~43.6倍,是管道运输的13.7~21.5倍,但比民航运输成本低,只有民航运输的6.1%~9.6%;
(4)劳动生产率低,只有铁路运输的10.6%,是沿海运输的1.5%,是内河运输的7.5%,但比民航运输劳动生产率高,是民航运输的3倍;此外,由于汽车体积小,无法运送大件物资,不适宜运输大宗和长距离货物,公路建设占地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占地多的矛盾将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公路运输比较适宜在内陆地区运输短途旅客、货物,因而,可以与铁路、水路联运,为铁路、港口集疏运旅客和物资,可以深入山区及偏僻的农村进行旅客和货物运输;在远离铁路的区域从事干线运输。
4、民航运输的优缺点
民航运输的优点是:
(1)运行速度快,一般在800~900公里/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
(2)机动性能好,几乎可以飞越各种天然障碍,可以到达其他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方。
缺点是:飞机造价高、能耗大、运输能力小、成本很高、技术复杂。因此,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鲜活产品及邮件等货物运输。
5、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管道运输是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近年来输送固体物料的管道,如输煤、输精矿管道,也有很大发展。
管道运输的优点是:
(1)运输量大,国外一条直径720毫米的输煤管道,一年即可输送煤炭2000万吨,几乎相当于一条单线铁路的单方向的输送能力;
(2)运输工程量小,占地少,管道运输只需要铺设管线,修建泵站,土石方工程量比修建铁路小得多。而且在平原地区大多埋在底下,不占农田;
(3)能耗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是最低的;
(4)安全可靠,无污染,成本低;
(5)不受气候影响,可以全天候运输,送达货物的可靠性高。
(6)管道可以走捷径,运输距离短;
(7)可以实现封闭运输,损耗少。
管道运输的缺点是:
(1)专用性强,只能运输石油、天然气及固体料浆(如煤炭等),但是,在它占据的领域内,具有固定可靠的市场;
(2)管道起输量与最高运输量间的幅度小,因此,在油田开发初期,采用管道运输困难时,还要以公路、铁路、水陆运输作为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