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航运公司效益(中国航运业发展)

2022-12-09 18:57 点击:145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航运业发展

塞纳河位于法国,主要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全年比较均匀。所以塞纳河水量全年保持比较稳定。比较有利航运业。

2. 中国航运业发展历史

  辽河同其它大江大河一样,养育了无数的辽河儿女,孕育了无比灿烂的辽河文化。辽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东吴孙权于嘉禾二年(233年)派遣庞大的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来到渤海并溯辽河北上,抵达辽阳。辽、金、元以后,有关辽河航运的记载屡见不鲜。明清时期,辽河是运送军粮的主要通道。1626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结果被明朝大炮击伤。八月十一日,在清河结束疗养的努尔哈赤坐船返回沈阳,结果船行至距沈阳40里的瑷鸡堡与世长辞。

  日俄战争后,随着京奉、南满、四郑等铁路相继建成,辽河运输量愈来愈少。1977年,田庄台辽河大桥通车后,沿河物资运输多放弃水路。到1985年,大辽河田庄台以上区段基本停航,辽河航运逐渐成为了历史。

  东吴孙权的船队直抵辽阳

  辽河源自内蒙,先后汇入老哈河、东辽河、清河、柴河、汎河、懿路河、三岔河后,又与浑河、太子河两大支流汇合,一路弯弯曲曲,经田庄台后,在营口入海,总长2,400多公里。辽河河道虽长,但适合行船的航道并不长,主航道600多公里,支流太子河、浑河各约200公里,总长大致在1000公里左右。

  辽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辽河航运已具规模。据《三国志·吴志》记载,东吴孙权于嘉禾二年(233年)“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贺、九锡备物,乘海受渊”。渊即公孙渊,驻地襄平(今辽阳市)。孙权派遣的这支庞大的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来到渤海并溯辽河北上,抵达辽阳,可见当时辽河的航运能力之强。

  辽、金、元以后,有关辽河航运的记载屡见不鲜,金王寂著的《辽东行部志》以及《元史·罗壁传》都有“运槽辽东”、“溯辽河以运军粮”的记述,说明辽河航运已相当发达。

  明清时期,辽河是运送军粮的主要通道。特别是清康熙年间,为运送军粮,抵御沙俄的侵略,清廷还特意在巨流河渡口、乌喇(吉林省境内)等地分别修造船只百余艘,作为官船运送军粮。同时在辽河上游的邓子村、伊屯河流经的伊屯门(伊通县)等地筑仓储存军粮。辽河两岸粮米由各庄屯统一征收,分春秋两季用船运至邓子村粮库。邓子村至伊屯门不通水路,需换装车辆运送,到达伊屯门后,再次装船沿松花江运到各个军营。这一水陆联运线的开辟,不仅保证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同时也促进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营口代替牛庄开埠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台南、淡水、潮州、登州、牛庄等港口。牛庄即今海城市牛庄镇。历史上牛庄确是闻名东北的港口,由于辽河下游流水平缓,泥沙淤积,致使河道变迁,牛庄便由港口变为陆地上的贸易中心,但依然管辖小姐庙、田庄台、没沟营三个码头,没沟营也称营口。

  1861年5月,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乘“斯福因库斯”号来到牛庄,在他考察了小姐庙、田庄台、没沟营三个码头后,与清政府派驻牛庄负责通商事宜的乌勒洪额、山海关监督福瑞、牛庄防守尉毓昌、海城县知事张鼎镛进行了会谈。由于小姐庙河水淤浅航行不便,没沟营又距海口甚近,水深河阔,且码头靠城,是开埠通商最佳之地。于是托马斯提议将商埠改在牛庄属下的没沟营。清政府谈判官员知道早有移地开埠先例,没沟营又是牛庄辖地与条约无违,便予以默许。不久,英国领事馆在没沟营的东营子三义庙(现营口日报社附近)租赁民房开馆,营口代替牛庄开埠。

  营口开埠通商后,带动了辽河航运能力的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辽河沿岸新兴了一些航运码头,延长了辽河通航的距离。当时的辽河水运由营口经田庄台、辽中、新民、法库门、铁岭、开原直通三江口,形成625公里的黄金水道。

  辽河航道上田庄台最繁荣

  田庄台是辽河上最大的码头,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被清政府称为“商贾辐辏之地”。田庄台至三江口“八百里河道,帆樯林立、往来如梭”。当时的田庄台,南起保灵宫,北至曹家湾子,仅8里长的沿河两岸,就有码头10余处。“天兴跳”、“二官跳”是粮油花纱杂货码头;东河沿为木材、煤炭码头;一面街是蔬菜码头;“万金永”则是堆放芦苇、柴草的码头;官码头和蔡家屯是摆渡行人的客运码头。真可谓“八里河岸,泊船上千;市井繁华,铺户栉比”。

  繁荣的港口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当时,田庄台有各种店铺300多家,其中营业多年的老字号就有二百多家。永裕昌、广永茂、义顺华、双兴合、永源盛、人合号、泰合斋、天一堂八大商号,更是蜚声关内外。东粮市、柴草市、席市、肉市、鱼市、菜市、估衣市、牲口市、工夫市也十分兴旺,常年人流不断。

  当时进出田庄台码头的船型很多,除帆船、驳船外,还有往来于营口与田庄台的“小火轮”,从开河至封冻,往来船只多达两万艘。这些船上行装载着粤、闽、浙、苏、鲁、川等省出产的绸缎、布匹、药材、茶叶、瓷器、漆器、竹器及日用杂品等,通过田庄台码头销往东北各地;下行时装载着东北平原出产的高粱、木材、大豆、皮毛,通过渤海、东海或者大运河远销江南。明清时期的田庄台是东北三省内河航运最大的通商口岸以及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努尔哈赤死在浑河上

  辽河的两大支流---太子河和浑河,总计有400多公里的航线,虽然不太适合大型船只航行,但小型船只如拉网艚子、舢舨、牛船等航行自如,渡人、捕鱼、运粮、运货样样皆可。在丰水期,有的路段,大型船只也可通航,如历史上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船。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率兵伐明,进攻宁远城(兴城),明朝守将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将努尔哈赤击伤。据明张岱所著《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记载:红夷大炮曾轰击了一个“裨王”,八旗官兵“用红布裹着哭号着抬走撤退”。有人认为这个“裨王”就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受伤被抬到沈阳后,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于是在七月廿三日去清河温泉继续休养治疗。为了尽快康复,八月初一日,努尔哈赤派侄儿阿敏回沈阳祭拜堂子。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回光返照”,阿敏祭拜后,努尔哈赤顿觉周身舒展,神情愉悦。于是急着要返回沈阳。

  从清河疗养地返回沈阳,走水路快捷便利。于是,努尔哈赤的大型船队由太子河顺流而下,驶向沈阳。八月初七日,努尔哈赤的病情突然加重,高烧使他一时昏迷一时清醒,他不得不紧急谕令大福晋阿巴亥乘船前来迎驾。不久,两船在浑河上汇合,大福晋阿巴亥登上了努尔哈赤的龙船。在最后的几天里,除了佣人和亲兵,船上只有大福晋陪伴着他。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船行至距沈阳40里的瑷鸡堡,这位后金国的开创者,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与世长辞,终年68岁。

  铁路使辽河航运日渐衰落

  日俄战争后,由于政治、经济以及自然情况的进一步变化,辽河航运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京奉、南满、四郑等铁路相继建成后,特别是日本侵略者提出经营满洲商务以大连为中心的“大连中心主义”后,辽河运输量愈来愈少。以郑家屯为例: 1914年,郑家屯农产品利用水路运输为70%,利用马车运输为30%,四郑铁路开通后的第一年(1918年),马车运输为零,铁路、水运各占50%,到1919年,水运只占3.5%,其余大部为铁路所运。此外,光绪三十二年,日商承建辽河新民段巨流河桥时,有意降低桥梁高度,小船勉强通过,帆船必须放倒桅杆才能通过,大船根本无法通过。日商的蓄意破坏,也是辽河航运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同关内各地的贸易往来减少,加上日本侵略者实行限制中国航运业的政策,辽河水上运输更趋萧条,船只日渐减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只剩下几百艘木帆船在辽河下游进行运输。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部门对辽河运输进行了整顿,到1952年,辽河从事水上运输的船舶又增加到1000余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又相继在营口、田庄台等处设立航运机构,在巨流河成立航道工程队,对辽河中段航道进行整治,打通了卡力马至巨流河99公里的航线,辽河通航里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3公里发展到531公里,船舶可从营口上达新民。

  但自1961年以后,由于航运很难与火车、汽车竞争,导致航运日益衰退。上世纪70年代,拖驳船主要航行于营口至田庄台、三岔河、小姐庙及盖县团山子、鲅鱼圈之间,往返运输煤炭、木材、草制品和砂石材料等。1977年,田庄台辽河大桥通车后,沿河物资运输多放弃水路,改走陆路。到1985年,辽河下游只剩季节性区段运输,大辽河田庄台以上区段基本停航,田庄台以下45公里仅有3艘100吨级的船舶从事运输,年货运量已微乎其微了,辽河航运逐渐成为了历史。

3. 中国航运业发展现状2020

.马士基大中华区 数字化创新总经理 陈龙

陈龙,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他加入马士基,并于2006年参与马士基航运国际管理培训生(MISE)项目,在客服、销售等部门任职。2015-2016年,他在奥林科技担任华南商务总监,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以及供应商招聘及管理。2016年,他重回马士基,任马士基大中华区数字化创新总经理。他负责主持马士基在线订舱产品MaerskSPOT的孵化,现在Maersk SPOT变成马士基全球数字化产品,并引领了航运业订舱产品线上化的风潮。

2.香港伟马化学品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代表处常务副总经理 陈建明

陈建明自2012年加入伟马以来,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对航运事业的敏感性和出色的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实操经验,2019年起担任香港伟马化学品船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常务副总经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管。此后配合公司组建、自营化学品船队,船队数量从0条发展到16条,航线遍布全球,与EXXONMOBIL、BP、SABIC等世界大油公司合作。截至2020年底,伟马化学品船队总运力排名迅速上升,国内第三,国际第二十九。过去的一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他带领团队及时抓住市场低燃油成本机遇,不断创新、控制成本、优化航线,促使公司利润较上年增长134%。

3.中国港湾尼日利亚莱基港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董事 杜若罡

杜若罡,2007年进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担任莱基港项目公司董事、总经理。他从事港口建设、投资及运营14年,在港口工程管理、市场开发、商务管理、项目投资领域经验丰富,成功开发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尼日利亚莱基港等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1亿美元。其中尼日利亚莱基港项目是几内亚港首个由中资企业控股的现代化深水港,也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的重要成果,2020年莱基港项目共获得包括发改委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投资项目、2020年路透社“非洲基础设施年度最佳交易奖”、2020年亚太开发性金融协会“杰出发展项目奖”等7项荣誉。

4.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贸区仲裁中心/计量争议解决中心 副秘书长 黄晨亮

黄晨亮,现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贸区仲裁中心/计量争议解决中心副秘书长一职,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浙江基地智库涉外法律专家、上海市航海学会海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加入海仲以来,黄晨亮作为案件经办人处理了大量的仲裁案件,经验丰富,主导并参与起草了中国海仲标准定期租船合同疫情条款。

5.新海联船员培训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欣

刘欣,现任湖北新海联海员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多项培训资质,兼任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鑫裕盛产业学院副院长/理事会理事、武汉交通职业学缘鑫裕盛海事学院理事/副主任、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欣在工作过程中钻研进取,鼓励公司引进西方先进的培训认证课程,自主研发新海联培训管理系统,实现船员培训结果数据化和可视化。

6.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卸船队 团支部副书记 卸船机司机 李路

李路,现任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卸船队团支部副书记、卸船机司机,是日照港卸船机岗位第一位“90后”山东港口技术能手,年卸船作业量近百万吨,曾获山东港口首届技能大比武(卸船机)第四名。除了拥有一手好技术,还善于通过创作内容积极、形式生动的高质量原创网络作品,展示我国港航经济文化建设成果,弘扬青春正能量。

7.克拉克森柏拉图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董事 钱立武

作为克拉克森上海最年轻的董事,钱立武拥有10多年的大宗干散货航运从业经验,致力于长期期租市场,为客户提供不断优化的综合化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涵盖国内外的船东、贸易商、船舶经营人、矿山以及金融机构等。在加入克拉克森前,钱立武曾任职于上海航运交易所,期间完成了《FFA发展研究》、《中国航运发展报告》等项目。他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MBA,上海市虹口区青联委员。

8. 中远海运集运欧洲钻石快航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航线经营中心总经理 王海先

王海先,2005年加入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2015年3月外派至中远海运集运(欧洲)公司任商务部副总经理,落实区域航线战略,2021年2月起,担任欧洲钻石快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航线经营中心总经理。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他积极落实区域航线战略,通过航线规划及合作谈判,将中远海品牌自有欧洲区域航线网络覆盖拓展至26个国家、50多个港口码头,区域船队运力排名从20名提升至第4名,亚洲背景船公司排名第一。

9. 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 王振伟

王振伟,2011年加入山东海运,现任山东海运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参与创建山东海洋集团气体船队,负责公司境外资产股权架构设计、设立工作;带领团队完成公司“十三五”、“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公司业务板块多项股权资产优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并带领团队完成集团内部航运由业务板块资产重组工作,为山东海运后期资本运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成功运作山东海运登陆新三板市场,2019年为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目前带领团队启动公司上市筹备工作,克服疫情困难,全力推进公司资产证券化进程。

10. 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伍健鸿

伍健鸿,2008年加入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成为合伙人律师,长期专注于航运、船舶、港口所涉各项法律事务,专业处理各类物流和海商事案件的诉讼及非诉事宜。同时担任多家大型跨国航运物流企业公司法顾,提供公司日常业务运作、合同审查修改、律师见证及合规等多方面法律服务,曾多次在该领域以独创性的视角和经验代理委托人并最终胜诉,主要客户为境内外知名船东、跨国物流企业、保赔协会、保险公司及互联网航运企业等。此外,他还能够及时洞察航运市场变化,凭借缜密的法律专业思维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得业内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4. 中国航运业发展前景

一、船舶或者说造船是一个大的行业,这个行业永远需要人,这是第一点。所以只要肯干,就业一般没有问题。

二、武汉船院毕业后有两种(我是指与船直接相关的),一种是做船员跑船,这种收入较高,相对比较寂寞,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另一种是岸上做的,即船厂的,这一类相对辛苦,收入比跑船低,类似于机械类的专业,但收入还是有保障的。这两年航运业不是太景气,但船员的收入还不错。船厂的话要看哪儿,经营如何,但总体来说船厂还行。

三、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你自己在学校的几年里学习得怎么样。再差的学校,最前面的学生也会有人很喜欢。再好的学校,那两年船员市场那样紧张,但年级的最后一名照样很多公司不敢要。祝大学学有所成,工作顺利。

5. 中国航运业发展的故事

1918年出生的包玉刚,算起来还是宋代包公的第二十九代孙。他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位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自已经手的业务蒸蒸日上,所以到抗战胜利,他已是重庆矿业银行的经理了。以后,他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市立银行的业务部经理。许多人都认为,凭包玉刚的业绩和才干,再奋斗几年,行长的交椅一定会是他的了!

  然而就在这时,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向行长呈上了辞职书,说他的兴趣不在银行方面,而在其它方面。他和父亲一起放弃了在上海的事业,全家迁往香港,靠着多年积蓄下的一点钱,去另闯天下了。

  开始,他与父亲合伙,做进出口生意,从国内购买干货、豆饼、鸭毛、肥料以及牲畜饲料等土产,向外销售。后来,因为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国家统办土产出口,包家小公司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以后干什么呢?父亲的选择是经营房地产,他是一个老式的商人,相信“无地不富”是真理。可是包玉刚却以自己的眼光,认为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业只能坐收地租,是保守的投资,是“死的”;而且他们资本不大,去炒地皮,万一被人吃掉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他看中的行业是搞航运生意,他对父亲说:“航运是世界性的业务,资产可以移动,范围涉及财物、科技、保险、经济、政治、贸易,几乎无所不包!”包兆龙尽管不是十分乐意,但他很欣赏儿子的独立思考和勇气,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包玉刚的意见。

  1955年,37岁的包玉刚开始了他的“船王”之梦。可是,凭他们包家当时的资金,连一艘旧船都买不起。他专门去了一趟英国,想向一个很谈得来的朋友借钱。可是那个朋友一听说他要借钱买船,就变得像个陌生人一样。不肯帮忙也罢了,他还抖了一下包玉刚的衬衣,讥刺地说:“玉刚兄,你年纪还轻,对航运一无所知,小心别连衬衣都赔进去!”这大大地刺伤了包玉刚的自尊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番大事业来。

  包玉刚两手空空回到香港,只好向香港汇丰银行贷款。可是汇丰银行对航运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航运的风险太大,这些船老板不知道哪天就会被风暴刮成穷光蛋,甚至落到什么荒岛上去做“鲁滨逊”!而华人根本不懂航运,借钱给他们去买船,那风险就太大了——银行业的原则是不搞风险投资的!连碰钉子的包玉刚并不气馁,他转身就去了日本。有趣的是,日本银行竟没有要他找日本公司作担保,就同意贷款给他。这样,包玉刚才凑足了77万美元,再次前往英国,买下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包玉刚看着这艘小山一样的旧船,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且取名为“金安号”。他说,这个名字,象征着他对经营航运业的设想和构思:“金”字表示要赚钱,而“安”字表示要稳中求胜。

  当“金安号”从英国驶向香港,途经印度洋的时候,包玉刚已经办好了两件事,一是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二是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包兆龙看着儿子坐在香港的沙发中,就安排好了这一切,也不能不佩服儿子的能耐。这艘他还没见过模样的船,就已经开始为包家赚钱了!

  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和尼亚可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可是包玉刚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船,通过订立合约,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一些同行见包玉刚这样做,都讥笑他为“门外汉”,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傻瓜”!然而包玉刚有自己的算盘,他承认自己对于航运业务还不熟悉,不如先长租给别人,倒可以持续、稳定地获得租金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航运业务了!

  包玉刚确实赶上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买下金安号的第二年,由于苏伊士运河因埃及战争而关闭,航运费用猛涨

6. 中国航运业发展未来

2021年7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七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

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海员——航运业未来的核心”。为庆祝中国航海日,全国各地正在或即将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航海日系列活动,2021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今天在云南昆明举行,旨在促进国内外航海和海洋界交流合作,凝聚发展共识,深化务实合作。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1405年郑和下西洋,前后共七次航行,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不管是从政治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熠熠夺目的光辉历程,中国也是世界上造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而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90%的货物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舰船发展史(中国战舰的发展史)
上一篇:中国舰船发展趋势如何(水母舰艇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