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造船能力(中国的造船能力)

2022-12-06 12:12 点击:82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的造船能力

没武汉的话你们只能组装民船。。。

2. 中国的造船能力多强

中国在2020时隔两年再次在造船领域重夺全球第一霸主地位,新船接单量全球占比高达48.8%。曾经的造船霸主——韩国位居第二,而日本则仅排在全球第三,全球市场份额约为7%。中国造船曾经在2021年一季度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三大指标继续位居全球领先位置。尤其在全球造船业激烈的竞争中,成绩相当不错。

2021 年上半年,全球造船手持订单量为 18913 万载重吨,中国占有 45.79%,韩国占有 34.9%,日本占有 15.66%;全球造船完工量为 4663 万载重吨,中国占有 44.86%,韩国占有 32.10%, 日本占有 20.07%;全球新接订单量为 7497 万载重吨,中国占有 51.01%, 韩国占有 39.83%,日本占有 7.62%。可以看出,中国现有订单量是全球最多的,接单量更是占比超过50%,未来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的集中度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包括三家国有造船集团(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局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和两家民营船厂(扬子江船业和新世纪造船)在内的Top 5造船集团今年已接单356艘合1,159万修正总吨,以修正总吨计占全国接单量的86%,这一比例在2015年为67%。目前,中国Top 5造船集团手持订单占比为78%。

3. 中国造船能力排名

1.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4.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5.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6. 国营武昌造船厂

7.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9.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0.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1. 上海澄西船舶有限公司

12.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13.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14. 天津新港船厂

15.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两百倍

各国造船吨位排名(民用船只):第一名中国,第二名韩国,第三名美国,第四名日本,第五名英国,第六名新加坡。

第七名俄罗斯。

第八名加拿大。

第九名法国。

第十名德国。

第十一名澳大利亚。

第十二名意大利。

第十三名芬兰。

第十四名丹麦。

第十五名荷兰。

第十六名印度尼西亚。

第十七名印度。

第十八名土耳其。

第十九名埃及。

第二十名智利。

5. 中国的造船能力如何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克拉克森国际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

  它此次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排在世界造船业的前四位。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

6. 中国的造船能力和美国造船能力

中国让美国吃惊的事有很多,其中人工智能、5G、高铁、微信支付、航空航天、天眼、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基建(修路架桥、港口建设、)、深海探测、中国制造(龙门吊、造船造舰、盾构机等等)等等,尤其让美国吃惊的是中国人的空前团结、中国政府的超级组织和快速反应旳动员能力。

7. 中国造船能力世界第几

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的20项技术

1、高端数控机床

机床是现代制造的基础,没有机床的支撑,现代制造将寸步难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制造业对精密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高精度的产品不得不依赖高端数控机床。

目前国内的高性能机床基本上都是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进口,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端机床的研发投入,但国产机床精度和使用寿命远远达不到世界同类水平。

2、芯片

小到平时使用的智能手机,大到登月用的超级计算机,芯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2018年中国芯片市场超过4000亿美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多项为0,贸易逆差高达1657亿美元,芯片之痛是中国制造难以抹去的阴影。

尽管我国正在加大攻关芯片技术的力度,但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仍处于中低端领域,目前中国能自主制造类比、分离等低端芯片,但逻辑、存储等高端芯片目前都无法自给。

3、光刻机

光刻机被誉为芯片之母,国产芯片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源于光刻机的无力。目前制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机,全球只用荷兰ASML和日本尼康和佳能拥有,其中荷兰的ASML占据全球份额的87.4%,由于受到美国的影响,这些精端装备是是禁止向中国出口的,这些核心装备是用钱买不来的,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如今半导体工业正在挑战的制程工艺为5nm和7nm,这个尺寸不到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在这个精度条件下加工,任何传统的加工方式都毫无用武之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半导体产业突破技术封锁,要想开发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就必须要有先进的光刻机。

4、操作系统

尽管国产智能手机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上中国仍一片空白。目前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占比高达81.5%,苹果IOS占比18.4%,美帝几乎垄断了整个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

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手机的自主生产,操作系统的空白是永远绕不开的问题。而建设操作系统最重要的软件生态系统,需要芯片厂商、系统厂商、软件厂商的数年如一日地共同协作。

5、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 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 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主要用于医疗诊断、监护和治疗。没有医疗器械,中国上亿医患病人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尽管我国医疗行业日益完善,但很多医疗器械多进口于德国、日本、瑞士,这种高端精密仪器,一台设备的成本通常高达百万甚至千万。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上。国产医疗器械同质化严重,例如我国仅生产输液器、注射器的企业就有200多家,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意识。

6、航空发动机

中国的火箭能去月球,四代战机能自主研发,但航空发动机依然高度依赖进口。目前世界航发领域,美国英国的航空发动机的霸主地位难以撼动,美国普惠(PW:普拉特·惠特尼)、通用(GE:通用电气)和英国的罗罗(RR:罗尔斯·罗伊斯,又名劳斯莱斯)牢牢占据航发三甲的位置,国产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不足1%。

航空发动机的缺失不仅关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更已成为制约我国空军战力的一个去重要因素。以我国的J-20战机为例,歼-20在早期发动机远远落后于F-22装备的F119,无法进行超音速巡航,而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机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只能在气动布局上做文章。可以说没有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突破,就没有我国空军的未来。

7、汽车发动机

目前国产发动机依然喜欢买别人技术、捡别人淘汰的技术,导致国产汽车品牌质量跟不上同期的合资企业和进口汽车,国产发动机无论在制程、可靠度与国外都有较大差距。

在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产车在外观设计和车身做工上进步非常大,某些优秀产品在这些方面甚至可以赶超合资,但再好的外观设计和做工依然弥补不了发动机的短,一台优秀的发动机将是国产汽车赢得消费者信赖的重要基础。

8、船舶柴油发动机

中国造船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船舶柴油发动机却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在船舶动力装置中,有95%以上为柴油机动力装置,而世界上的船舶柴油机基本被MAN B&W柴油机公司和瓦锡兰公司垄断。

不仅船舶发动机市场被国外牢牢占据,专利封锁也难以突围。曾有报导称国内中西部地区有一家国有企业制造了300多台船舶用中速机,赢利上亿元,可是当该企业在缴纳知识产权费后,盈余所剩无几。国产发动机要想厚积薄发,突破专利封锁成为重中之重。

9、高端传感器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硬件还是智能家居,高端传感器可谓无处不在,高端传感器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基础配件。

目前我国最缺乏的是高端的、灵敏的传感器。就总体水平而言,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

10、转辙机

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我国自主生产的ZD6转辙机精度远远不及西门子S700K,达不到使用要求,只能依赖进口。

11、高端轴承

在我们的生活中轴承几乎无处不在,小到路边的共享单车、家里的家用电器,大到上天的宇宙飞船,下水的航空母舰,没有轴承这一切都无法存在。

然而应用于精密机床的主轴承,我国在技术上仍处于一片空白。滚动轴承的精度一般分为P0、P6、P5、P4和P2五个等级,用于精密机床主轴上的轴承精度应为P5及以上级,而对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速、哈尔滨轴承高精密机床的主轴支承,则需选用P4及以上级超精密轴承。P4及以上级超精密轴承对技术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国内需求的一半以上都依赖进口。

12、大型机

大型机也被称为大型主机,依靠其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安全性某些重要行业具备了“不可替代性”。大型机担着企业、机构最核心的应用,例如银行的资金交易,用户数据等等。如果四大行这样的大银行大型机出了大故障,银行转账和ATM机都将瘫痪,我们日常使用的移动支付将无法正常运作。

如此重要的企业设备中国却严重依赖进口,其主要原因在国产大型机安全性和可靠性远远落后于IBM。

13、透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充当照明光源而进行放大成像的大型显微分析设备。相比于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看清小于0.2um的细微结构,是我国科研领域重要器械。

目前我国还无法生产高精度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的电镜大多进口自美国、日本和荷兰。

14、数控刀具

数控刀具是工业生产的牙齿,没有刀具原材料的加工就是无稽之谈。目前国产数控刀具在工艺和图层工艺上和进口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进口刀具,再加上高端机床技术的缺失,我国数控刀具只能依赖进口。

15、高精度机械手

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对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KUKA工业机器人,凭借其灵活的机械手已经能和乒乓球世界冠军进行比赛,而我国依然无法生产高精度的机械手,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生产严重落后。

16、基因检测仪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以为我国已掌握基因编辑技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连一台基因检测仪都造不出来。

基因测序仪诞生于1986年,目前已经走过了30多年,其中超过99%的设备都是美国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如果没有美国的先进机器作为技术支撑,中国的基因工程将举步维艰。

17、真空蒸镀机

随着搭载京东方OLED 屏幕的华为mate20的上市,国产OLED 屏幕在国际市场上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真空蒸镀机,其核心技术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Canon Tokki手里。

Canon Tokki的年产量通常只有几台到十几台之间,还没出厂就被抢购一空,可谓有钱也买不到。它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没有其他公司的蒸镀机能达到这个精准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发言权。

18、 感光干膜

感光干膜是一种特殊的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专用品,通常由聚乙烯膜、光致抗蚀剂膜和聚酯薄膜三部分组成。感光干膜主要作用是隔绝氧气、分层和避免机械划伤,没有它电路板的寿命将大幅下降。

2017年我国光致抗蚀干膜产量约0.7亿平方米,仅占国内消费量的1/3,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19、抗癌药

《我不是药神》第一次引起人们对于进口药价的思考,进口药之所以售价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国外制药企业高昂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源于国产创新药缺失。2017年我国肿瘤药规模超过1400亿,但其中95%依赖进口。

一种新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救命稻草,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是6-10年上百亿元的研发投入。让中国癌症患者早日吃上廉价的国产药,中国制造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数码相机

8. 中国的造船能力怎么样

1、外高桥造船厂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口南港河段南岸。

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出资组建,中船集团公司控股,注册资本14.40亿人民币。

是中国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船舶总装厂。

2、新时代造船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靖江市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的自然条件。

公司占地总面积162万平方米,长江岸线3200余米。

1996年至今,公司已先后为丹麦、巴哈马、英国、德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造了入ABS、LR、RNIA、NK、GL、DNV、BV等船级。

3、江南造船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前身是1865年清朝创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和国家重点军工企业。承载着壮大中国海军、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

9. 中国造船能力比二战美国

对中国的舰船事业而言,杨槱院士就是这样一位发光发热、照亮后学的老前辈。1917年10月17日,祖籍江苏的杨槱诞生于北京,不久之后,年幼的杨槱随家人南迁广州。

杨槱为中国潜艇等舰船工业发展贡献巨大

广州商旅发达、帆桨云集,珠三角地区也是我国近代船舶工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这给少年杨槱带来了对船舶的最初的直观感受。

而同时,列强军舰横行、国人挣扎度日,青年杨槱便坚定了“学造我们自己的大船”的想法。

高中二年级时,杨槱完成了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广东造船简史》。

曾经全世界造船业最发达地方在英国

完成高中学业的杨槱,1935年的秋天远渡重洋,来到了当时全世界造船业最发达的英国,进入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求学深造。

1940年3月,杨槱以优异的成绩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杨槱毅然决定回到正值抗战中最艰难时刻的中国,在当时内地的最大造船厂——民生机器厂担任副工程师,同时在同济大学、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内迁)等校任教。

1944年11月,杨槱应邀赴美国学习考察造船业,并在费城海军船厂监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等舰船,掌握了美国造船业的第一手资料。

杨槱二战中监造美军航母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气象一新,杨槱也迎来了事业的新时期,历任同济大学教授和造船系教授,大连造船厂工程师、渤海造船厂筹备处工程师等职务。

198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名单揭晓,在造船业界仅有一人被增选为院士,他就是杨槱。

大半个世纪以来,他培养的学生在我国各大科研院所、造船厂、学校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成为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比如知名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海洋石油钻探船设计师……

正是因为有了杨槱院士和他的学生们以及千千万万造船人,我国舰船事业和海洋事业才日新月异、乘风破浪,从战舰都要去国外买,到新中国自行研制万吨轮船和导弹驱逐舰,再到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核潜艇、大型LNG船、油气平台、深潜器等无所不能

10. 中国的造船能力有多强

目前大约有两大造船基地。

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大连。中国现在造船出口能力在世界排名第二,技术是西方的,咱一般出苦力出铁有时还会贴钱,然后赚点辛苦费。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负责制造不负责创造。造船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一般制造货轮,用于出口)。造船技术我不敢苟同。咱现在是世界工厂,理应多出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广东造船杂志(广东造船杂志官网)
上一篇:日本造船订单新闻(日本日立造船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