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与艺术的最后都不是教出来的!
或许有些技法是教出来,有些艺术也可以教,但是最高深的技法与艺术都是通过领悟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普通的技法确实是可以教的,什么中锋行笔了,什么指实掌虚了,入笔,运笔,收笔都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学习到。艺术性也可以,笔划尽量不重复出现,行草不要出现长横等等。
可是,无论是技法还是艺术性的高端都是感悟,我们说,王羲之的书法每一笔都变化莫测,你一笔一笔地地教人如何如何地写,然后告诉别人如何如何地技巧,我想就是个徒劳!为什么?因为,谢谢技巧都是凭手的细微感觉写出来的,其中的细节极其精微,那就是快速行笔时的意念,如果你分解了,你也写不出那种力度与巧妙了!
而艺术性的俗与雅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俗的也可以变雅,雅也会俗,何为雅俗?真的是心中的拿捏分寸,真的想用语言彼此传递,需要灵犀的,能沟通的,点一下既明,不能沟通的,可能一辈子都难以理解你的反复解释!
无论是实用的写字,还是书法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都是相互依附,互为表里,艺术通过技巧来表现,技巧则为体现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神采,意趣性情提供基本条件。
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传统功力是形成书法艺术风格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人旳技巧愈熟,功力越厚,手法愈多,就愈能把握自已,使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即使是学习实用的写字技巧,也讲究简单外形和笔划的均称,漂亮和好看,这其中就有艺术审美的因素。
书法艺术和书写实用性,是相互共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书法艺术是可教可学的,这方面许多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课程,不单单讲授书法的技巧,还选修诸如书法美学和审美常识等课程。但是不会出现如你所说的单设专教纯写字实用技法和纯艺术书法的学科。
(以下为本人小行草《洛神赋》部分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1、古诗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2、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3、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4、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5、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
各种民俗活动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