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盐轮船码头
正常步行 6公里/小时 6小时30分
骑自行车 20公里/小时 1小时57分
邮轮客船 28公里/小时(静水速度) 1小时23分
骑摩托车 50公里/小时 46分
驾驶汽车 80公里/小时 29分
坐火车 150公里/小时 16分
2. 盐城海港码头
盐城市四大海港主要运输对象:铁矿石、煤炭、天然气、汽车等。
3. 海盐码头能进多大的船
根据淞沪停战协定的规定,1932年5月以后,中国在上海不能进驻正规军队,偌大的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担任守备的仅仅为上海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总队的两个团,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既没有永备工事,也无野战工事,甚至连最简易的哨兵岗棚都没有,可以说,上海简直等于是座不设防的城市。
蒋介石虽然多年来忙于"围剿"红军,对日本的侵略一贯打不还手,但"一.二八"事变还是触动了他的神经。日本人对上海动手,企图威胁南京,打通通向华中内地的门户,这点他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当时国民党内一些爱国和有远见的将领,对上海将来会再次受敌攻击,作出正确预见。张治中即是其中之一。他根据上海几乎无防可言的严峻现实,曾向蒋介石建议组织一支部队,一旦中日战争爆发,能够以优势兵力突击上海,扫除和消灭驻扎在沪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据点,防止日军利用此作为桥头堡进行大规模的登陆。蒋介石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1936年2月任命张治中为京沪警备司令,秘密主持制定未来中日战争开始时期对上海入侵之敌的作战计划。对外,则以"中央军校高级教官室"(后改为"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名义掩护。
在此之前,1934至1936年间,国民政府已经在上海至南京之间、上海至杭州之间构筑了大量的国防工事,最主要的有吴福线(苏州--福州)、锡澄线(无锡--澄江)、乍嘉线(乍浦--嘉善)和海嘉线(海盐--嘉兴),以这些主线阵地为依托,分设后方阵地和前进阵地。在南京外围也构筑了两道防御工事。工事多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辅以天然湖泊和人工障碍物掩护。不过这些国防工事在淞沪会战中基本没发挥上什么用场,在淞沪一带抗战使用的都是临时构筑的野战阵地,且边打边筑,质量上不过关,在日军强大炮火下顷刻瓦解。
张治中担任京沪警备司令之后,为了加强上海附近的戍守力量,调来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包括宋希濂的第36师(从西安辗转至战争爆发后方才抵达前线)、王敬久的第87师和孙元良的第88师。此外,还有炮兵第8团、炮兵第10团等部队,这些军队都秘密部署在吴福线和锡澄线附近。"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天,当时正在青岛养病的张治中不顾医生劝阻,立即赶回其在苏州的"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驻地,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张治中在对敌情作出仔细研究之后,向蒋介石建议将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进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以期万一战事突起,可以于最快时间内占据主动。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采纳。7月30日张治中又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一个"先发制敌"的设想:
我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然若敌方有下列征候之一,如:(1)敌决派陆军师团来沪,已开始登轮输送时;(2)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3)敌在长江舰队来沪集合时;(4)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则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必需时,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曾迭电具申意见,未蒙核示,兹预拟本军行动标准,谨申呈核,是否有当,敬祈示遵。
南京国民政府复电:
卅未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
日本从上次淞沪会战以来一直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扎着3000兵力左右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也设在这里。平时,日本第3舰队的舰只耀武扬威地游弋于黄浦江面。在控制区内,日军修筑了工事,建立了据点、登陆码头和补给站。到战前,已有军事设施百余处。不少街道两旁的房屋都被秘密巧妙地改造成据点和堡垒,房子用钢筋水泥浇灌,墙上有很多不易发现的射击孔,地下建有防空和隐蔽室,满贮弹药和武器。有的屋顶上甚至虎视眈眈地架设着高射炮。平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就在这些地方训练和演习,随时准备奉命出击。
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进攻上海,日本暗中开始忙个不停,积极调兵遣将。7月24日以来,驻沪军队连日在江湾作军事演习。7月28日,日本下令撤退长江沿岸的日侨。8月4日,第3舰队要求海军中央统帅部秘密向上海派遣特别陆战队。日本还在侨民中招募了所谓"义勇团"(敢死队),进行编组训练。
虽然日军一向自恃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战斗力远强于中国军队,但仅凭海军陆战队的力量夺取上海,显然是不够的。不过这时日本陆军主要各师团均在华北战场上激战正酣,一时腾不出多余兵力;另外,日本高层内部对是否派遣陆军参战意见不一,参谋本部一直把华北作为战略进攻重点,并认为"吴淞方面登陆极难,胜算极小",迟迟不愿出兵。为此,海军军令部和参谋本部反复协商,在得到海军"于事前实行轰炸炮击"、"绝不会让陆军单独轻率地登陆"的保证之后,参谋本部同意考虑派遣陆军,但必须在完全占领华北之后,方可加入上海方向作战。
可见,中日双方都已经意识到迟早要在上海开仗,都事先做好了部署和准备,但是又让双方都始料不及的是,随着8月13日战幕拉开,战争愈打愈大,愈打愈残酷,中日都被迫不断增兵,最后发展成为百万之众的大血战。中国先后投入6个集团军70多个师,共计70余万人;日军也空前规模地投入了9个师团、2个舰队、400多架飞机,总兵力共计27万余人。
仅就兵力而言,中国军队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现代战场取胜的因素并不是依赖人数多寡而决定的,国民党军普遍装备落后,士兵军事素质低下,缺乏良好训练,即便是蒋介石引以为豪的装备和战斗力都最强的嫡系中央军的一个军,比起日军一个普通的二流师团来,也差了一截。日军海、陆、空军全面占优,立体作战,空中飞机狂轰滥炸,海上舰炮密集轰击,威力之大,天摇地动,炮火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步兵再冲锋占领目标,伤亡代价自然大大降低。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中国守军所凭靠的,只能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和寸土必争、血战到底的爱国忠勇精神。
4. 海盐渔人码头
鲅鱼属洄游性鱼类。每年初春,从南往北,沿日本海南部、东海洄游,最终在黄海产卵。渤海早年间也能形成春讯。从南到北,马鲛鱼的名字也随着变。南方习惯称它们为马加鰆(chūn)或土魠(tuō),北方则通常管它们叫鲅(bà)鱼。
在日本,马鲛鱼被称为“鰆鱼”。在不同地区、不同成长阶段也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在西日本,1公斤以下称为サゴシ(sagoshi),1公斤以上才可以称为サワラ(sawara)。
春至初夏是鰆鱼产卵的季节,此时从外海游入濑户内海的鰆鱼向沿岸地区、海水表层靠近,所以自古以来和歌山、冈山等地的渔人便在此时捕捞鰆鱼,有食其鱼肉、真子(卵巢)、白子(精巢)的食文化。在樱花季节捕捞的鰆鱼更被和歌山人称为“樱鰆”。新鲜的鰆鱼肉质软嫩,刺身或稍腌渍后握成寿司都显得清鲜可口,丰腴回甘;还可烤鰆鱼、鰆押寿司、鰆茶泡饭、鰆炸物、鰆白子配橘醋。塩烤、霜造り、煮付け亦或是“西京焼き”都很出彩。
在中国,煎或腌渍、熏,做鱼茸、鱼丸子南北通行。
潮汕渔谚:“四月巴浪身无鳞,五月好鱼马鲛鲳。”
潮汕还有一句饮食谚语:“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yuǎn,芥蓝菜的花苔),好戏苏六娘。”潮汕人喜欢做马鲛鱼粥、马鲛鱼煮贡菜、香煎马鲛鱼、打马鲛鱼丸。腌咸鱼有霉香,用来炒饭能香两条街。
广东阳江的马鲛鱼饭远近闻明。
舟山地区人说:“青占与马鲛,鲜美胜羊羔”。舟山人吃马鲛鱼比较简单,只需一碗泡饭,两片熏马鲛鱼,一口泡饭一口鱼,那叫一个落胃。舟山还有的吃法是:熏马鲛鱼,糟马鲛鱼,雪菜烧马鲛鱼,香煎马鲛鱼。宁波人称马鲛鱼为鰆鯃,白话写成川乌。宁波最家常的做法是雪菜鰆鯃鱼。
山东大致是吃鲅鱼饺子、红烧、炖、酱焖、茄汁浇、熏。在烟台黄县,有句俗谚:“马蔺开花,鲅鱼来家”。黄县马蔺一般四月下旬开花,五月中旬进入盛花期,鲅鱼也是在四月下旬到达黄县沿海的。胶东人说:“加吉头、鲅鱼尾、刀鱼肚子、唇唇嘴。”唇唇嘴,应是指的一种淡水鱼,正名“唇䱻(huá)”,其特点是唇发达,下唇两侧叶宽厚,一般具有皱褶。肉质鲜嫩,味美。
一直我把“鲅鱼”写作“鲃鱼”,还写在菜谱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信息里“鲃鱼”变成了“鲅鱼”。
有人不认鲅字。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辽宁省地图上,还把鲅鱼圈标注为“巴鱼圈”呢。
鲅鱼好吃,除了山东福山的鲅鱼饺子。最简单又经典的吃法是香煎。新鲜马鲛整鱼横切一厘米厚的片,用盐略微腌渍,再稍稍风干,使鱼肉紧实入味。盐腌是做马鲛鱼的关键,经过轻腌后的鱼肉不会柴,整片鱼排放入平底锅用猪油干煎,这是潮汕人口中的“白鱼浮朥(láo)煎”,随着鱼脂渗出,焦香四溢、满口留香。
海南地区也是煎,有名菜“香煎马鲛鱼”。蘸一点酱油、辣椒,加一点小橘子汁,一口下去,胃就开了……
哈尔滨大美女“心必女”的姥姥是山东黄县人,姥爷是掖县人。做鲅鱼很拿手。
除了剁馅包饺子,把从海里捕捞上来的鲅鱼撒上海盐用绳子串起来晒,晒干的咸鱼干可以一整年蒸着吃。
日常家做,要提前一晚用冷水把鲅鱼干泡上,去掉海盐的咸。第二天把水沥干,切成寸断,用黄酒淋在上面去腥味。鱼下垫上手指粗的山东大葱段,土豆块或晒过的萝卜干。淋上酱油、色拉油,白糖、放上几颗大料,拌均匀,蒸20多分钟。咸鱼里散发出的鲜味能溢满整个屋子。熟后的鱼肉白色蓬松鲜软,土豆泡在鱼汤里沙沙的,好吃极了。再配上山东特有的戗面大馒头,白米粥。
馋是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是想吃又得不到。无论身在何处,思乡的蛋白酶都会发酵。
5. 海盐轮船码头旧址
1984年寒冬的一天,余华裹着那件棉大衣,向我走来。
两天前他从海盐县城打来电话,说让我陪他去乡里走走看看。我知道,他是为积累文学创作素材而来。
天气出奇的冷。轮船从县城出发,开了三个小时,赶在午饭前到达我工作的地方———海盐县齐家乡集镇。我已等他多时,远远看见余华从路的南边走来,他穿了一件黑灰色的棉大衣,衣摆垂到膝盖下。西北风吹得急,余华两只手插在大衣口袋里往前箍,把臃肿的大衣裹出了束腰的样子。
6. 海盐集装箱码头
七绝 盐田港
凤棲梧桐山碧翠,
蓝天沧海映霞辉。
清风逐浪珍珠涌,
鸟伴油轮缓缓归。
1.梧桐山:深圳名山,名字来源于“其木多梧桐”。也就是说,梧桐山的名称是因为山上多梧桐树。
2.凤棲梧桐:民间传说。《庄子·秋水篇》提到梧桐:“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这里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在梧桐树上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唯有梧桐凤凰来,凤非梧桐不栖。“凤栖梧桐”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梧桐树因此被赋予灵性,也表达了深圳人对梧桐山的喜爱。
7. 海盐港口码头
JAX指的是我国的嘉兴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北岸,地处沪杭两市之间的浙江省嘉兴市境内,该港毗邻上海浦东,是浙北杭嘉湖平原在杭州湾沟通外海出口的唯一门户。嘉兴全港分为三部分,由东至西分别为独山港区、乍浦港区、海盐港区 。2014年,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880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5.6万标准箱 。
8. 海盐县码头
退潮后的半晚。
海盐码头。这里一天涨潮2次,每12小时涨一次,一次能持续一个多小时, 涨潮时,场面非常震撼,这种场面一天会出现两次。给大家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大饱眼福。每当海水褪去时,海滩上都会有一些海鲜出现,很多人会下海抓螃蟹。
海水退潮的画面也十分壮观,在海潮退去时接着就会出现潮汐现象。这个景象十分壮观。
9. 盐城轮船码头
从苏州到南通约108.90公里。
正常步行:6公里/小时,18时9分。
骑自行车:20公里/小时,5时26分。
邮轮客船:28公里/小时,3时53分。
骑摩托车:50公里/小时,2时10分。
驾驶汽车:80公里/小时,1时21分。
坐火车:150公里/小时,43.56分。
坐高铁:250公里/小时,26.136分。
坐飞机:800公里/小时,8.16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