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海水淡化,确实不了解,但原理能够想到:先汽化后液化。有一个简单的海水淡化设施可供参考。
按图在地面上修一个水池,水池中央放上一个水桶,往池中灌上海水,水池上面覆盖上透明的塑料薄膜,对着水桶位置放上一个物体(如小砖块)。利用这个设施,就可以自动收集淡水。
阳光透过塑料膜照射海水,使海水温度升高,加快水的蒸发。水蒸气上升遇到塑料膜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塑料膜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塑料膜上的小水滴,沿着塑料膜滑动到最低处(水桶上方),最终落入水桶中。
海水淡化顾名思义就是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现在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蒸馏法、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碳酸铵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目前最常用的就是蒸馏法及反渗透法。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在研究海水淡化,一座大型的海水淡化企业一天可以淡化几万或者几百万吨淡水,成本也在不断降低有的国家已经降低到和自来水差不多的价格了,海水淡化的主要用途就是可以增加淡水的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的影响,水质好,成本也越来越低,海水淡化主要提供了饮用水及农业用水,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加工出来。
我国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已达到了日产60万吨,海水淡化成本已经降低到每吨4-5元,考虑到未来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未来海水淡化产业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现在海水淡化成本低,为什么还会有水资源匮乏现象?
我是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地球上虽然有广袤的海洋,水资源看似丰富,但淡水资源占比仅为2.5%,其中近70%的淡水分布在南北极、高山顶部,以固体冰川、永久积雪和冻土冰的形式存在,因此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量的0.3%左右。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加上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地球上可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的逐步减少,在这种背景下,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
海水淡化,就是应用一定的工艺,把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去除,达到生产生活用水标准的过程,目前应用较多的工艺主要有反渗透膜法、电离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随着各种工艺的升级换代,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渐降低,成为一些干旱沙漠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重要的淡水来源。
(反渗透膜法淡化工艺)
从目前来看,海水淡化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它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覆盖范围受限,适宜海水淡化的地区,从目前看必须靠近海洋,否则海水运输成本太高。
二是服务对象范围有限,海水淡化以后,其服务区域半径,有仅在沿海地区,如果输送到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运输成本也太高。
三是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无论是那种工艺,耗电量都是比较高的,不利于节能减排。
四是海水淡化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比如淡化后的海水某些离子去除效率较低,同时有益的矿物质也被同时去除,因此长期饮用淡化海水,对身体健康将产生影响。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对淡化后的海水进行深度处理,同时还要进行矿化处理,生产成本将大幅攀升。
基于以上原因,海水淡化并不能解决全球水资源匮乏问题,不过可以作为部分地区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有效辅助手段。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谢友邀,如果象你说的这么简单,那就不用愁了。[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