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船重工所
七字开头的研究所是船舶重工下属的研究所,代号是根据成立的时间编制的,比如说七一三所1964年在郑州创立,七一八所在1966年在邯郸创立。根据日常习惯把研究所省略,直接称代号七一八。
邯郸中船重工718所(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先后为用户提供了450多种先进可靠的装备及产品,陆续建立了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中国船舶工业化学计量测试检定站,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2. 中船重工所有研究所地点
702硕士收入大概4~7万。
702的收入主要是工资和绩效,平常有些补贴和其他的灰色收入。
工资一年三道四万左右,绩效主要看你工作在什么部门,效益好的部门3万上下,绩效差的几千。
02研究生工资以后会涨,不过很慢,如果你平平淡淡的话三十多岁可能会评上高级工程师,待遇大概八万左右。
发展前景主要得看看自己了,702所的工作人员最起码也是研究生,所以研究生在这里是最底层的,后期的发展得靠自己的努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1997年01月07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高压容器、第三类低、中压容器的设计等。
702所主要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及振动、噪声、抗冲击等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
702所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培养点之一,现有二个博士学科点,四个硕士学科点和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300余名。
702所历经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的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3. 中船重工所在地
中船重工不是北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前身是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船舶工业从第三机械工业部分出来成立的第六机械工业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的重大决定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部署,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完成了公司制改制。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于1990年1月更名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前身,为世界500强企业。
198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第五机械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兵器工业部。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兵器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成立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同时撤销兵器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隶属于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行使兵器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
4. 中船重工所属企业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集团”)是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工)的控股股东。
5. 中船重工所属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位于大连市,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从事船舶噪声振动检验测试、海洋工程测试研究、海洋应用物理研究、海洋环境研究及海上试验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
6. 中船重工所有研究所
该研究所的专业水平、待遇都不错,近几十年发展态势好,自身过硬,希望就很大。
7. 中船重工所有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主要生产: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各种系列的舰船主机、辅机和仪表、武备等设备的综合配套;自主开发生产上百种非船舶产品,服务航天、水电、冶金、石化、烟草、铁路、汽车以及市政建设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经营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的全部国有资产;开展境内外投融资业务;承担以舰船为主的军品科研生产;承担国内外民用船舶、设备和非船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修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带料加工、工程建设、建筑安装,以及国家授权、委托和法律允许的其它业务。
8. 中船重工所培研究生
中船重工722研究所待遇很好。我一朋友家儿子硕士毕业,在里面工作头一年工资发到手的就是八千多。要是经常出发补助还是很多的,毕竟是个国有大企业,但这个单位人才层次还是很好的,一般本科生不太多,都是研究生多,博士毕业生也不少。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
9. 中船重工所长七一一
黄旭华
隐姓埋名三十年,荒岛求索,他和同事们让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巍巍中华的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 ),男,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4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