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造船厂(克罗地亚船厂)

2022-11-30 23:24 点击:248 编辑:邮轮网

1. 克罗地亚船厂

目前全球最大的挖泥船并不在中国,但拥有此项生产大型设备的船厂屈指可数,卢森堡Jan De Nul集团2015年3月在克罗地亚Uljanik Brodogradiliste船厂下单订造了一艘全球最大的绞吸挖泥船。

新船新船铰刀功率为8500kW,铰刀架重约2000吨,比目前正在运营的“J.F.J De Nul”号功率高出50%,中国并不是唯一能够生产此类设备的国家

2. 亚罗造船厂

改进型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紫石英号(HMS Amethyst),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3年11月2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16,战后舷号改为F116。

该舰排水量1475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9米,主机功率43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192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高平两用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4座、深弹投掷器8座。该舰于1957年退役解体。   CO级驱逐舰伴侣号(HMS Consort),由斯蒂芬斯船厂建造,1946年建成,舷号为R76,后改为D76。该舰排水量2530吨,长110.5米,宽10.9米,吃水3米,主机功率40000马力,航速36.7节,舰员230名。武备为单管114毫米炮4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炮1座、单管40毫米博福斯机炮4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深弹投掷器4座。该舰于1961年退役解体。  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 “黑天鹅”号(HMS Black Swan),由亚罗船厂建造,1940年1月27日建成,二战中舷号为U57,战后舷号改为F57。该舰排水量1300吨,长91.3米,宽11.6米,吃水2.6米,主机功率3300马力,航速19.25节,舰员180名。武器装备为双联102毫米防空炮3座、双联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2座、深弹投掷器8座。该舰于1956年退役解体。   伦敦号重巡洋舰(HMS London)郡级重巡洋舰“伦敦”号(HMS London),由普次茅斯船厂建造,1929年1月31日建成,1939年至1941年进行大规模改造,所有郡级重巡洋舰中只有“伦敦”号接受了这样的改造,改造后的外观接近于斐济级轻巡洋舰,与原来差别甚大。改造后排水量9750吨,长192米,宽20.8米,吃水5米,主机功率80000马力,航速31.5节,舰员685名。武备为双联203毫米炮4座、双联102毫米炮4座、八联2磅乒乓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10座,可载水上飞机1架。该舰战后舷号为C69,于1950年退役解体。

3. 克罗地亚公司

您说的这桥应该是:佩列沙茨大桥  吧?顾名(克罗地亚大桥)思义,这桥位于欧洲国家:克罗地亚。

的基础设施大项目,佩列沙茨大桥是一座长2440米、宽22.5米的公路斜拉桥,横跨克罗地亚南部亚得里亚海的小斯通湾,连接该国大陆与佩列沙茨半岛。

中国路桥公司于2018年亮伧标并开工建设成功,是当地重大基础设施!

4. 克罗地亚造船工业

土豆炖牛肉。

克罗地亚共和国,简称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首都为萨格勒布。

8世纪末,克罗地亚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 10世纪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克罗地亚王国 ,1102年起,克罗地亚一直处于匈牙利王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 1918年12月,与其他南斯拉夫人联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的扶持下建立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并于2009年加入北约,2013年7月1日加入欧盟。

克罗地亚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副,旅游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克罗地亚经济基础良好,旅游、建筑、造船和制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足球和网球并列为克罗地亚的第一运动。

5. 澳大利亚船厂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9000万美元,位于江苏省泰兴市虹桥园区内长江黄金水道北岸,主要从事40万吨级以下远洋运输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钢结构件设计制造业务,具备年产远洋运输船舶300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

企业现有员工1500余人,占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拥有沿江深水岸线1200米,超大型干船坞1座(长545米*宽147米*深13米),配有1000吨龙门吊车2座及其他各类先进造船设备设施。

公司主要有11800TEU集装箱船、261000DWT矿砂船、400000DWT超大型矿砂船等船舶产品。公司建有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与泰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新产品、新项目的研究开发。

产品主要销往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等国家,船舶建造质量得到CCS、DNV/GL、ABS、LR、NK等国际知名船级社的认可。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企业积极推进管理现代化,先后建立了质量(ISO9001)、环境(ISO14001)、职业健康安(OHSAS18001)、能源(ISO50001)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和高效运行。

企业坚持走两化融合发展道路,全面推进TRIBON等技术设计软件,实现造船设计方式现代化;引进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在技术、质量、生产、财务、人事、物流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信息集成共享管理,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设计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6. 克里米亚船厂

克里米亚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影响着乌俄关系的顺利发展,是困扰乌克兰的难题之一。这期间,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克里米亚问题,但收效不大。克里米亚的分离主义愈演愈烈。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控制,防止“发生原苏联很多动乱地区出现的情况”,先后废除克里米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政府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克里米亚的局势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克里米亚半岛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是前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领土。1783年并入俄罗斯版图,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以自治共和国的身份加入乌克兰,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俄罗斯议会曾于1992年5月21日单方面通过关于废除1954年2月决议的决定,1993年5月9日又通过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重要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市的法令。乌克兰总统、议会和中央政府均指责俄议会的作法是干涉乌克兰的内政;一再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俄方不便公开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但也不愿放弃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俄议会中有一部分人一有机会就对克里米亚提出领土要求,这对俄总统和政府的立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乌俄分割黑海舰队的谈判中,俄方始终坚持俄海军单独驻守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俄方对克里米亚的态度得到了克里米亚亲俄分离集团的响应,他们依仗俄议会中的支持力量,与乌克兰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乌克兰中央感到十分棘手。

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主张回归俄罗斯的分离集团活跃,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这是导致克里米亚政局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在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乌克兰人是少数民族,因此,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居民只讲俄语,听俄罗斯广播,看俄罗斯的电视,仅有7%~9%的克里米亚人看基辅电视台的节目。克里米亚发行的俄文报刊比乌克兰文多20倍。

克里米亚居民对乌克兰领导人的不满情绪在克里米亚亲俄派的鼓动下,演变成一股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潮流,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2年,克里米亚议会通过独立法令和克里米亚宪法,后在乌克兰议会,总统和政府的三方压力下,克方作出让步,1993年克里米亚俄族人提出脱离乌克兰问题; 1994年1月,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独立、回归俄罗斯、抵制“乌克兰化”的旗帜,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迁居他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乌克兰独立以后大批返回克里米亚。2014年,约20万鞑靼人散居在克里米亚周围的自建住房里,这无疑是引起克里米亚社会进一步动乱的隐患.同时,他们与俄罗斯人的矛盾甚深,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

克里米亚领导层矛盾激化,政权机构无法正常运转。克里米亚曾更替5届政府,无一届政府能够真正开展治理半岛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1月梅什科夫任克里米亚总统以后,不断加强总统权力,引起克里米亚议会的不满,双方矛盾加剧。2014年9月,总统和议会在任命行政领导人问题上发生分岐,议会为遏制总统权力,通过修改《克里米亚政府法》,将克政府权力置于议会领导之下,总统认为议会的行动是一场政变,并指责议会受黑社会操纵,宣布解散议会,成立宪法委员会,后因克里米亚议会得到了乌克兰议会的支持及克里米亚总统卫队倒向议会,梅什科夫败北。实际上,议会已把总统架空。

2014年1月,梅什科夫复出,继续与议会对立,指责议会是黑社会犯罪集团的同伙,妨碍他治理克里米亚,致使半岛的经济一坏再坏,并再次向克里米亚居民许诺实行双重国籍和卢布区,希望选民支持他夺回权力。

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

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引起克里米亚动荡的直接原因。由于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隶属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克里米亚的经济生活和生存条件均高度依赖于俄乌两国,这是克里米亚经济的一大特点。

俄乌克里米亚之争

克里米亚经济的支柱行业是军工产业、旅游业和农业。

①军工产业。克里米亚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有众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苏联的军工造船基地。在克里米亚的刻苏、费奥多西亚、塞瓦斯托波尔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厂,在辛菲罗波尔设有无线电厂。

据统计,克里米亚几乎有一半居民从事军工造船行业。这一行业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生产,近70%配套产品来自俄联邦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苏联解体以后,军工生产萎缩,这些企业陷入困境,加之一体化生产的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经济关系没能及时建立,这对克里米亚经济是致命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领导人均未拿出行之有效的经济转轨方案,致使克里米亚经济连年滑坡。

1994年,克里米亚的工业生产下降27%。1995年1、2月,工业生产下降30.1%,超过了乌克兰全国下降水平14.1%,岛内有76.2%的工业公业减产。

②旅游业。克里米亚是著名的疗养旅游圣地。旅游业曾是克里米亚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之一,克里米亚每月财政收入的35%由旅游业提供。为发展该地区的旅游业,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每年向克里米亚大量投资,其中俄罗斯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45%,乌克兰占30%,其他各加盟共和国占25%。经过多年的建设,克里米亚的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所建宾馆饭店可同时接待数百万名游客。

乌克兰独立以后,经济困难,对克里米亚的财政投入急剧减少,加上克政局不稳,经济恶化,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据乌方报道,1993年到克里米亚来休假的人数比两年前减少10倍,1994年只接待了往年游客的1/4。

③农业。克里米亚的农业生产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当地居民和旅游人员生产食品,二是生产外销产品。

如在苏联时期,克里米亚每年向俄出售30%的葡萄、40%的葡萄产品,37%的其他水果和罐头食品,向乌克兰出售上述产品分别为17%、20%、20%。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克里米亚的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是苏联一体化经济制度的产物,其独立生存能力很弱,很难承受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目前,克里米亚农业急剧萎缩,所生产的食品只能满足克里米亚城市居民需要的30--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降至乌克兰境内的最低水平。伴随着生产大幅度下降而来的是大批人失业,目前,克里米亚的失业人数高达11万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东南造船厂钳工(东南造船公司图片)
上一篇:外高桥造船厂搬迁(外高桥造船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