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潭船厂爆炸事件
长乐机场班车坐机场大巴到阿波罗大酒店,汽车站就在旁边,不用打车,走过去3-5分钟,做平潭班车到平潭县城,有公交到苏澳镇,下车有很多摩的和三轮车可以到船厂。
或长乐机场班车坐机场大巴到福清市(车次较少,看你到达时间了,福州下去车也有经过福清水南车站),到福清水南汽车站坐到平潭班车到县城后一切照上。
平潭县城住宿很多,到县城后自己可以选择各个档次的宾馆。
2. 平潭日本沉船
浙江:“小白礁I号”成为“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创新之作”
浙江是我国水下考古的重要省份之一,这从其成立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中可见端倪。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宁波工作站成立。2010年,首个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在宁波成立,2012年,我国第一个县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象山工作站揭牌……而“小白礁I号”历时3年完成了表面堆积清理、船载文物发掘与船体发掘,出水完整的船体构造和1000多件珍贵文物,其理念、技术、方法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创新,被业界誉为“我国水下考古走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重要标识”“我国水下考古的又一创新之作”。
武汉:首个中国内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国家水下遗产保护武汉基地成立于2011年,这是我国的第三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也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在中国内陆设立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该基地成立后,对丹江口水库均州古城进行了水下考古,通过声呐扫测技术进行遗址探摸、勘察测绘、拍摄影像资料等,基本掌握了古城水下保存现状。据了解,均州古城是一座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下的古城,城墙全部用15公斤一块的青砖砌成,城池结构坚固,城内的净乐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八宫”之首,与北京故宫同时建造。
福建:多项水下考古项目取得成果
多年来,福建省文物局、福建博物院组织水下考古调查队对福建沿海进行了水下文物调查,先后对东山县冬古湾明末清初沉船、平潭碗礁I号清代沉船、漳州半洋礁I号宋代沉船进行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和重点调查,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详实的材料。2012年8月,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基地建立,这是我国第四个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该基地对福建海域以及台湾海峡水下遗产保护意义重大,也对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安徽:太平湖下的广阳城址已基本确认
2015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组成水下考古队,首次派遣水下考古人员潜入太平湖底探摸、拍摄、取样,通过物理探测发现水下分布有一处城址和一处开放式中心聚落遗址。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座残断桥梁,疑似广阳古城的标志建筑——广阳大桥。据记载,太平湖原名陈村水库,是安徽最大的人工湖,于1970年7月建成蓄水,随着水位升高,库区移民外迁,广阳城、秧溪街、龙门街、广阳桥等被淹没在湖底。
3. 平潭海难事件
平潭岛的龙凤头海滩比较热闹并且大一点。
龙凤头海滩:
在龙凤头海滨浴场中,位于福建平潭岛南隅,距城关1.5公里;
海滩宽500米,连绵9.5公里长,坡度仅2.2度,是全国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砂粒晶莹洁白,星罗棋布的岛礁,后有茂密的森林,滩上可以行车走马,海中可以畅游娱乐;
沙子非常细腻,你可以整个人躺上去,也不会任何不适;
还有沙子非常的白,岸边那些被太阳晒干后的沙子居然是接近乳白色的,非常好看;
龙凤头浴场面向东方,是一个非常适合看海上日出美景的地方。
平潭岛:
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别称东岚,距福州128公里,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是平潭县主岛,东面与台湾省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 平潭岛面积为267.1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总面积的72%,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
4. 平潭渔船沉船事故新闻
《举起手来(之二)追击阿多丸》于2010年9月9日在中国内地首映。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平潭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除1人外,2008名乘客、船员以及船上装载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40箱左右的珠宝和文物、3000吨锡锭、3000吨橡胶以及数千吨大米,全部沉入海底。
5. 平潭船厂爆炸事件原因
谢邀: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南北最长为530千米,东西最宽为480千米。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 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省会为福州。
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福建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依山傍海的特点也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除了海坛岛、鼓浪屿、武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一、海丝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 。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俄国、法国、埃及等很多国家都崇尚收藏中国瓷器或以之为外交礼品,也曾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身份的象征或类似黄金的代货币。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得到发展,从阿拉伯国家仿制中国式的瓷坛,到波斯结合中国瓷器造型的波斯陶器,之后泰国、越南、埃及、荷兰、法国、德国、俄国、丹麦、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掌握了制瓷技术,甚至通过中国瓷器工艺与本国文化的结合,创新出许多产品。随着这些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的盛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对许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9世纪日本刮起一股"弘仁茶风",贵族间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12世纪,日本僧人到中国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此后经过长期的本土化,最终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17世纪初,荷兰率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叶输入欧洲,开始推行饮茶之风。18、19世纪,茶叶在英国开始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饮茶也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茶文化
福建是茶的发源地,福建人有句话叫,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南有泉州安溪铁观音,北有南平武夷山大红袍。其次还有福鼎白茶,政合白茶等。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日本饮料市场,可谓是樱花时节念水仙(指:水仙茶等),乌龙东渡创奇迹。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刘超然、郑丰稔在《崇安县新志》(1940年)记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然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遗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种,唐时崇安本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则此茶之出于武夷,已无疑义。……武夷茶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曾经给予 “武夷茶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制茶技术不断革新,创造了驰名中外的名茶,历次输出外销。誉满全球,为提高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的高度评价。
三、船政文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 "。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便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42年,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沈葆桢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日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发扬光大船政文化精华,营造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意义。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的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 的创建与发展。
四、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妈祖文化近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都有着密切关联。随着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更是成为了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妈祖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先锋,在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深度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由妈祖文化搭台,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海洋经济、投资贸易等领域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福建已在东盟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沿海港口业已开通至东南亚的51条海上航线,同时面向东盟国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沿线地区信息互通、货物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是福建省、全国乃至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所共同的责任。要大力推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创新,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搭建密切情缘关系、扩大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推动妈祖文化交流与传播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品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篇幅的问题就不一一说了。福建是个神奇的地方,笔者也是福建人,热爱祖国,也热爱自己的家乡,像福建还有 “寿山石文化” “畲族文化” “红色文化” “客家文化”等。喜欢点个关注哦!谢谢!
6. 平潭船厂爆炸事件真相
电影其实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故事主要讲的是王继才夫妻坚守开山岛32年的故事。这部剧取景是在福建平潭,故事还是非常催泪的,值得一看。
平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借助平潭综合试验区独有的“一岛、两区”政策优势及丰富的海岛影视和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的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总体规划20座各类规模的摄影棚。
影视产业是契合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产业之一,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推进”。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平潭影视产业总体规划,平潭将打造“竹屿湾、台湾风情、电影世界”三个影视主题片区,划分“影视技术、配套产业、衍生产业、配套服务”四个板块,涵盖船坞主题外景拍摄地、影视主题文创街区、影视学院、度假酒店、邓丽君影视歌IP研发中心等20项功能。
其中,竹屿湾影视基地作为近、中期建设目标,将利用2-3年时间完成开发建设,打造成平潭影视的标志性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545亩,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7亿元。基地规划建设10个摄影棚(6个标准摄影棚、2个特种棚、1个水下摄影棚、1个多功能水景棚),将充分利用利亚船厂的特色,建设“国内标准摄影棚集群”,建成后可同时接待4-6个大中型剧组同时拍摄,年产影视剧作品10-2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