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船舶工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
广东中船军民融合研究院是由隶属中国船舶集团的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发起,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成立的公司制新型研发机构,是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为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军工与民营科技资源互动共享而成立的创新平台。也是中国船舶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首个军民融合“双创”平台。
军融院旨在支撑中国船舶集团“双创”总体工作,完善中国船舶集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模式与投资模式,助力地方企业进入国防军工科研生产体系,构建高层次、综合开放式的集研发、技术交易、产业孵化和投资于一体的“双创”平台,打造以海洋智能技术与装备为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
军融院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以船舶海洋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船舶工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专业化指导民营企业军工资质办理、军工市场对接、民参军辅导、创业项目孵化以及产业基地运营、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军地协作特色创新服务。
2. 中国船舶工业技术经济研究院
北京雷音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不是国企,是央企控股的子公司,其控股股东是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3.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研究院
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研究所主要包含研究院、总体所、设备所,如下:
第七研究院 北京 中国舰船研究院 舰船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上海 民船设计
中船九院 上海中国船舶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 船厂、工业民用建筑设计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 工程勘察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广州 船舶设计
长江船舶设计院 武汉 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 武汉
4. 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是事业单位。
七O七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地处天津,成立于1961年。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和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结构调整,使军民品规模都有较大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经发展成为以舰船导航系统和舰船操纵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装备生产为主,兼顾陆、空、天惯性装备,以光、机、电一体化为专长,多学科,多功能,专业配套,门类齐全,军民并举的高新技术科研生产实体。具有先进的科研生产设施和较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所舰船导航产品技术检测中心和计量中心通过了国家、国防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认可。
5. 中国船舶工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官网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〇五研究所是高技术公司,总部在西安,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物流| 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经营开发。
6. 中国船舶经济技术研究院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
武汉708船舶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
7. 中国船舶工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孟庵,多型声纳研制总工程师。
主持完成过多项声纳技术研究和多型声纳研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1937年生,四川省富顺县人;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水声工程专业。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五研究所工作,历任所长、总工程师、所科技委主任等职;曾任国防科工委水声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水声专业组副组长。
8. 中国船舶工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招聘
有,汪顺亭(1935.1.7-)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原籍山东省肥城县。1935年1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汉族。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曾任国防部七院七零七所(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零七所)总工程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顺亭,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研制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199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第一代三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课题负责人。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主任设计师。
创造性地设计了原理方案,采用双重信息导航方式、三点两组位置误差信息精校准等先进技术,应用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解决了“奇点校准”难题,提出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系统监控),仿真证明可行,有工程实践基础。
汪顺亭在《惯性技术》等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上还发表有《船用惯性系统中多重信息的获得与应用》、《船用惯性系统的研制》等多篇论文。主持审查了多项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标准。合译著《惯性导航应用理论》;参编的《船舶导航仪器设计手册》获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三获奖人。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
非常好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院是指一种院系建制,体现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相应的教学规模、科研实力等指标。设立“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院”要经教育部批准的,经过评估达到要求后才准建立“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院”。与研究生院相类似的建制还有研究生部、研究生处等。
10. 中国船舶综合经济技术研究院
有7个发动机厂。
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大连、宜昌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柴于2017年4月在青岛市黄岛区注册设立。公司位于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造修船产业基地, 下辖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海西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三个制造基地。
2,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市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又名711研究所,创建于1963 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
3,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市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河南柴油机厂,始建于1958年5月,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个船用高速柴油机厂,中国船舶行业船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专业制造厂。
4,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陕西西安市
陕西柴油机厂,总部位于西安市,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旗下所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中、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专业制造厂和柴油发电机组成套厂。
5,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中小缸径中速柴油机制造基地和柴油机关键零部件保障基地,具有年产600台柴油机生产能力。
6,中船动力有限公司,江苏省镇江市
中船动力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动力装备板块的核心企业。
7,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大的船舶动力系统设计创新研发机构。公司主要承担国家科研和自主产品研发任务,作为舰船动力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核心企业。
11. 中国船舶综合经济研究院
南京中船第八研究院不是央企,是国企。
中船第八研究院简称八院,是为构建电子信息与对抗一体化装备技术研发体系,在原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南京)和原中船重工第七二三研究所(扬州)基础上统筹优势资源发挥规模效应,重组整合建立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院,采用“一院两地”的布局,总部在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