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船舶重心(什么是船舶重心稳心浮心视频)

2022-11-25 11:18 点击:162 编辑:邮轮网

1. 什么是船舶重心稳心浮心视频

漂心是指船舶静力学中有重心、浮心、稳心。其中浮心是船舶排水体积的形心,漂心是水线面积的形心,稳心是船舶横摇和纵摇的中心(类似圆心)。

漂心修正原理:无论在静水力表中对漂心符号如何标定,只要漂心距船舯距离的数字的绝对值随着吃水的增加逐渐变小, 漂心就是在舯前的,计算时采用负值;漂心距船舯距离的数字的绝对值随着吃水的增加逐渐变大,漂心就是在舯后的,计算时采用正值。

2. 船舶的浮心

 稳性衡准数K是对船舶稳性的重要基本要求之一,《海船稳性规范》规定:船舶在所核算的各种装载情况下的稳性,应符合下列不等式   K=Mq/Mf即船舶最小倾覆力矩和风压倾斜力矩的比值   船舶的重心过高,或船宽较窄,当船舶受外力矩作用横倾时,由于船宽较窄的船舶浮心横移的距离较小,因而重力和浮力组成的力偶所产生的力矩,反而使船舶继续倾斜,以至于倾覆,此力矩称为倾覆力矩。

当船舶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时,称船舶没有稳性。

3. 船舶重心和浮心

抛石船是一种载运石块到指定地区后借横倾或其他方法自动抛石块于水底的船。它借助压载水舱水量的调节,改变船舶重心与浮心的横向位置,使船舶横倾,自动卸下装于甲板上的石块,然后压载水舱的阀门自行排水使船扶正。

4. 船的重心和浮心

大型轮船有“复原力”不容易翻。船之所以不会倾覆,是由于船舶的浮心和稳心的相互关系。在船舶横摇的时候,浮心的位置改变,可以产生回复力矩,可以使船舶保持稳定朝上的状态。

船舶作倾角小于 10°倾斜时的稳性,又称小倾角稳性。小角度倾斜是船在航行中经常发生的。此时,船舶有无稳性及稳性优劣决定于横稳心高度(又称初稳性高度),即从重心G到稳心M的垂直距离GM。

横稳心高为正值,稳心在重心之上,GM值大,船舶的复原能力也大。但过大的横稳心高会使船舶在风浪中剧烈摇荡,使适航性变坏。因此,要选择适当。一般上限值取决于对船舶横摇周期的要求,最低值为船舶安全要求所确定。

5. 船舶重心稳心浮心的位置关系

  船舶在小角度倾斜过程中,倾斜前、后的浮力作用线的交点,与倾斜前的浮心位置的线段长,称为纵稳性半径。  船舶的初稳性(正常航行和静态时的稳定度)是由船舶的重心、浮心(船体排开的水的重心),漂心(水线面积中心)、水面上面积、船体形状以及减摇装置(比如舭龙骨)决定的.对于一个确定的船型(就是我们要做的模型),那么唯一可做就是就是降低重心了.虽然在实船上重心不是越低越好,但对于模型来讲,重心低造成的船舶横摇周期小的问题是不被考虑的,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的将有重量的设备(电池、电机)尽量低置,就可以增加稳性了  船舶的稳定性  船舶的稳定性是指船舶在有限的作用下不会倾覆,倾侧力消失后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船舶在航行中受到侧面风浪作用倾侧.假设船体向右倾斜,如果船上的货物不移动,重心位置就不会有变化.但由于左面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右边同样大小的体积浸入水中,因此浮心向右移动.如果重心比较低,或者船身比较宽,浮心向右移动相对比较大,浮力作用线就会移到重力作用线的右侧.这时候,浮力的力矩会使船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如果重心比较高,或者船体比较窄,浮力向右移动相对较小,浮力作用线在重力作用线的左侧.这时候,浮力的力矩会继续使船体倾侧.这两种情况,前一种是稳定的,后一种是不稳定的.  如果重心在浮力的下面,船体倾侧后,浮力的力矩一定会使船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因此,重心低于浮力的船舶一定是稳定的.为了使船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要设法增加船体的宽度,并且尽可能降低船舶的重心位置.  浮力的作用线同船体的中心线相交于M点,M点叫稳心.当稳心高于重心的时候,船舶是稳定的;当稳心低于重心的时候,船舶是不稳定的.稳心到重心的距离叫做稳心高度.稳心高低越大,船体的稳定性越好.一半船舶在倾侧10°~15°的情况下,稳心高度大约从零点几米到几米.舰船模型的稳心高度可以按比例缩短.

6. 船舶的重心,稳心,漂心,浮心?

一、简单说,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船的下面设计为扁的而不是平的,可以减小阻力,增强机动性。 2、船体重心在吃水线以下,重心低有利于增加稳定性。3、增大侧向阻力,增大侧向截面积,使两侧受力趋于平衡。

二、至于为什么不会倾翻?生活中有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类比一下:钓鱼时,因为鱼垂的作用,鱼浮是直立的!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鱼浮并不会轻易随风摇摆!其实就是因为鱼垂与鱼浮构成的系统中,其重心在鱼浮之下的作用过效!

7. 船舶 浮心 稳心 重心

相对于传统船舶,潜艇的模样很奇特。它呈水滴流线造型,像一个圆滚滚的大雪茄,让人觉得很难在水中稳定,总担心它翻转倾覆。

这种担心当然是多余的,实际上不论水上水下,潜艇都有保持平衡的多种绝招。

绝招一、三颗心的完美配合。

船舶在海上航行,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操纵性、耐波性是几个重要指标。

浮性是船舶在一定重量的装载下,在水面漂浮保持平衡位置的能力;而稳性是船舶受外力影响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自动回复原平衡位置的能力,又分横稳性、纵稳性两种。

船舶体型很长,所以纵稳性一般都没问题,重点研究横稳性就行了。船舶倾角小于10度~15度,且上甲板边缘开始进水前的稳性叫小倾角稳性,又称初稳性。

为提高横稳性,船舶揣着好几颗心:重心、浮心、稳心、漂心。这几颗心的相互关系,决定了船舶安全,从设计之初就要做好计算。

船舶左右横摇时排水体积不变,但排水形状不断变化,导致浮力作用点浮心发生移动。不同角度下的浮力指向同一个中心,称之为稳心。稳心与重心的关系,就是船舶稳性的重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初稳性高度。

重心低、稳心高时,船舶横摇浮心移向一边与重力形成一对力偶,产生复原力矩将船舶扶正。初稳性高度越大,船舶扶正力矩越大,回复原平衡位置的能力越强.

若船舶超载或其他原因,导致重心迅速提高超过稳心时,船舶横摇就没有复原力矩了,此时就很容易倾覆,所以超载是航行安全的大敌。

在水面航行的潜艇也一样,其本质是一艘密封良好的船,也遵循这个规律,随海浪左右横摇,复原力矩令其自动扶正。

当潜艇下潜时,稳心高度逐渐降低。艏、艉组压载水舱注满水时,潜艇处于半潜航行状态,此时稳心高度很低,复原力矩很小,稍有不慎就会倾覆,是最危险的时刻之一。

当潜艇潜入水下,情况与水面有所不同。因为水线面消失了,所以浮心与稳心重合,初稳性高度变成浮心与重心的距离。

随着压载水舱注水,潜艇重心不断降低;入水体积增大,潜艇浮心也不断升高,最后变成浮心在上、重心在下的情况。此时浮力与重力形成新复原力矩,将潜艇扶正。

潜艇在水面纵倾幅度很小,基本不用考虑。但在水下时,纵倾幅度变大,受很小的影响也能让潜艇纵倾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某些潜艇上,一个人从艇艏走到艇尾,都能让潜艇发生1度左右的纵倾。

绝招二、均衡水舱。

为了控制纵倾,潜艇除了艏、舯、艉三组十几个主压载水舱外,还有专门的纵倾均衡水舱和均衡水舱。

通过水泵、中压气和管路在各舱间移注水,调整各水舱水量就能让潜艇保持平衡。

绝招三、艏艉水平舵、方向舵、指挥台围壳。

它们也是控制平衡的重要工具。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水平舵面产生升力,就像飞机翅膀在空气中产生升力一样。通过精确调整舵面角度,就能精确调控潜艇平衡。

而潜艇方向舵,不但能控制方向,也能辅助调整潜艇左右平衡,性价比还很高。

另外,高大的指挥台围壳像鱼鳍一样,起到垂直舵的作用。潜艇水下高速转弯时离心力很大,搞不好会侧倾翻滚。高大的围壳能对抗侧倾,提高适航性,在潜艇水下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这三大绝招结合在一起,就能克服各种横摇纵摇、横倾纵倾问题,也解决了单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扭矩问题,让潜艇在水下又快又稳的航行,实在了不起!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8. 船舶重心移动原理

设计阶段是各个专业的重量重心叠加计算来的。重量直接相加,重心每一项重心分别乘以其到坐标原点(习惯设为BL,CL,FR0交点)横向纵向垂向的距离得到三个力矩,再将三个方向上各个项分别相加除以总重量得到三个方向的重心。

一般分为船体结构、外舾装、内舾装、轮机设备、轮机管路、电气设备这些专业分别统计。然后再汇总。

船体结构重量根据经验公式为0.15-0.2lbd,主船体和上建分别单独计算。根据船型功能不同选取系数也不同,这只是设置之初用来粗略估计的,设计后期要根据结构图计算

9. 船舶横稳心

初稳性高度与船舶的重心高度以及稳心高度有关,公式GM=KM-KG。

这个是修正前,修正后还必须减去自由液面的修正值。按船上来说,就是装货时重货在下,轻货在上,甲板货物高度以及自由液面。

10. 船舶稳心与船舶重心相比应该

船的稳心是船正浮时的浮力作用线与微倾后的浮力作用线的交点。

船横倾时的稳心称横稳心,纵倾时的稳心称纵稳心。

单言稳心时,指横稳心。

在正浮和微倾间的稳心称初稳。

船从正浮到横倾10°--15°间,稳心可近似地视作一固定点,与重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初稳性高,是初稳性的重要特征数。

初稳性高大的船,能自行恢复到原平衡位置的能力也大;当稳心位于重心下面时,初稳性高为负值,此时船是不稳定的。

当船的倾斜角度增大时,船的复原能力还与船型和干舷有关,不全取决于初稳性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清华大学船舶与海洋(清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
上一篇:台湾都有哪些船舶公司(台湾排名前五的船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