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节能新技术
船舶在主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船速的能力叫船舶快速性(speed ability)。快速性包含节能和速度两层意义,所以提高船舶快速性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尽量提高推进器的推力和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
2. 绿色节能船舶
原理为回收利用制冷系统中的冷量,实现船舶的节能减排,以海上养殖工船为目标船,采用制冷机组和板式热交换器组合设计,根据板式热交换器的进出口的温差分析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量及面积.结果表明,在制冷机组前加板式热交换器,可实现节能,降低营运成本.
3. 船舶节能减排
《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于2020年8月1日生效实施。新版《规则》对船长20m以上的国内航行海船的检验制度、安全和防污染技术标准进行了系统修订,全面覆盖船舶种类,简化船舶检验要求,技术标准更加趋向科学合理。
新版《规则》坚持安全底线原则,结合航运发展和船舶检验实践要求,补充完善国内航行海船安全技术标准,增补海上作业自卸自吸砂船船型,优化客滚船系固要求,完善特殊构造船、敞口集装箱船、近海供应船等船舶的附加技术要求。
新版《规则》在现有国内航行海船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全面对接船舶水污染物、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要求和有关国际公约要求,在防止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空气污染等方面都采用行业最高标准,鼓励船舶节能减排,全面提升船舶环保水平。
新版《规则》46年来首次将海南岛至西沙海域的航区等级由远海航区调整为近海航区,促进三沙水域交通运输发展。在便利服务方面,新版《规则》将原19份船舶检验证书精简到4份,提高船舶检验整体效率。为加强旅游船安全技术水平,在兼顾游客旅游舒适性基础上,新版《规则》明确了旅游船人均观光区域甲板面积、游步甲板面积等的最低要求。
4. 船舶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技术
分为5个级别,初级焊工(5级),中级焊工(4级),高级焊工(3级),技师(2级),焊工高级技师(1级)。
中国船级社(CCS)为船舶、海上设施及相关工业产品提供世界领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提供入级检验服务,同时还依据国际公约、规则以及授权船旗国或地区的有关法规提供法定检验、鉴证检验、公证检验、认证认可等服务。
经船旗国或地区政府主管机关授权,中国船级社开展法定检验和有关主管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已接受了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57个国际上主要航运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授权,为悬挂这些国家或地区旗帜的船舶及海上设施代行法定检验。
秉承“安全、环保,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宗旨,以“政府信任、行业满意、国际领先”为发展目标,中国船级社依托其遍布全球的129个网点,服务航运、造船、航运金融与保险、船舶配套、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考察、工业项目监理、体系认证、政府政策法规、节能减排、风险管理和评估等多个产业和领域,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截至2021年11月,中国船级社3万余家客户遍及全球六大洲,检验船队达到3万2千余艘、1.7亿总吨。[1]
5. 船舶节能新技术主要包括
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这八大块是国家大力发展的高科技。
电子信息中就包括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
生物与新医药包括了医药生物技术,中药、天然药物技术,化学药研发技术,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技术,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
航空航天中包括了,航空技术,航天技术。
新材料包括了金属材料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精细和专用化学品,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技术。
高技术服务包括了研发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高技术专业化服务,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包括了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核能及氢能技术,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高效节能技术。
资源与环境包括了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包括了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技术,安全生产技术,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新型机械技术,电力系统与设备技术,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和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6. 船舶新能源技术
是私企,江苏国林新能源于2018年12月0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志敬,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设备制造;船用脱硫塔改装及安装;环境保护专业设备制造、安装、销售;污水处理工程、环保工程施工;船舶工程施工;船舶配件、机械配件制造、销售;钢结构销售、安装;脚手架安装;防腐保温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船舶室内外装饰装潢工程施工;起重设备安装、维修;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建筑劳务分包;职业中介服务;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就业援助服务;劳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代理服务;以服务外包的方式从事企业的业务流程后台服务;企业生产线劳务外包服务等。
7. 节能环保船舶创新设计
按照集装箱船的发展情况可分为第一、二、三、四、五代集装箱船:第一代集装箱船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17000-20000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700-1000TEU。
第二代集装箱船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40000-50000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1800-2000TEU,航速也由第一代的23节提高到26-27节。
第三代集装箱船出现于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20-22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3000TEU,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
第四代集装箱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准绳,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4400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25%;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
第五代集装箱船作为第五代集装箱船的先锋,德国船厂建造的5艘APLC-10型集装箱可装载4800TEU,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7~8,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
第六代集装箱船1996年春季竣工的Rehina Maersk号集装箱船,最多可装载8000TEU,该型船已建造了6艘,人们说这个级别的集装箱船拉开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序幕。据有关方面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10000个集装箱的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
8. 船舶节能装置
国际海事组织(英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该组织最早成立于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
1982年5月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截止2012年9月,已有171个正式成员。国际海事组织(简称IMO)的作用是创建一个监管公平和有效的的航运业框架,普遍采用实施。涵盖包括船舶设计、施工、设备、人员配备、操作和处理等方面,确保这些方面的安全、环保、节能、安全。
9. 船舶清洁能源技术
第一个陆基LNG加注码头。
陆基码头的意思如下:崇明岛公共货运码头作为保障崇明岛的民生工程,是长江上第一个陆基LNG加注码头。该码头的建成对完善LNG船舶加注点布局,规范崇明岛水上公共货运运输,促进船舶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0. 船舶节能新技术主要包括LNG燃料动力船舶
秋天第一杯奶茶非@汕德卡@ 莫属
那款最节能,销量说了算。销量越好说明整车性价比最高、整车油耗也会优秀。
整车的油耗和发动机自身节油技术、动力总成匹配技术、整车的行车阻力(驾驶室造型、轮胎)等都有很大关系。
影响油耗的最最关键的还是优秀的驾驶行为。如:缓踩油门、换挡及时、档位合理等。
燃气重卡销量风云榜
今年1~8月份已经突破10万辆,全年向着15万辆历史新高进发!根据统计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主流厂家都在开发燃气重卡车型,分享火爆市场盛宴。
状元郎:中国重汽拔得头筹,销量3.05万台,全都是搭载其在曼技术上开发的M11/MT13国六燃气发动机。
榜眼:一汽解放,销售2.59万台,其搭载的大部分都是潍柴WP13,和一部锡柴解放动力。
探花:陕汽集团,销售2.15万台,基本上全是潍柴WP13动力。曾经燃气重卡霸主,被重汽拿走,心里万有不甘!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玉柴的东风也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燃气重卡优点
归纳如下三点:
经济性好、气价稳定,相比柴油重卡可节省30%左右。
LNG/CNG:加注站分布广泛、位置趋于合理,加注更加便利。
燃气重卡质量可靠性有保证,虽说相对柴油还有一点差距,但广大卡友暂可以接受。
有老司机算过一笔账,一辆6×4公路牵引车每年行驶20万公里,按照燃气车气耗30公斤/100km(均价4元/公斤),燃油车油耗33升/100km(均价5.5元/升)计算,燃气车每年较柴油车可以节省约12.3万元燃料费用。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把购车多花的钱弥补回来,后面节省的都是利润了,每年至少多赚10万。
你心动了吗?来一辆燃气重卡吧!
以上、请您阅读,欢迎评论、点赞、关注。谢谢!
11. 船舶节能新技术包括
创新方向和发展对策如下
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同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提出战略对策并配套一系列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以及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出口自创产品和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需要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的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八是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变。
2. 重点领域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3. 强化保障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移动宽带在制造业的应用,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系统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强化质量保障。应结合应用要求开展全面专业的系统测试评估,结合国外先进的智能产品指标,开展国内外产品对标测评,以提升应用质量。例如,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经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对比测评、工业智能电子系统的对比测评,对于保障系统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