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轴系校中常用方法
高孝洪,主要从事轮机仿真、内燃机代用燃料、智能交通系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国防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任专家组副组长、组长;他所主持的课题获“七五”、“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严新平,主要从事运输机械(系统)监测、诊断与控制;摩擦学系统与磨损预防;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运输安全与运载工具智能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等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首批入选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计划;入选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获得省部级成果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和湖北省、武汉市等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16项。
杨建国,主要从事柴油机监测、诊断与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研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曾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机械系做访问学者,;曾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范世东,一直从事动力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与检测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陈辉,长期从事船舶及内燃机系统的计算机实时建模;仿真及仿真训练器的研究;开发工作和智能交通仿真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交通部青年教师奖、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交通部“新世纪”人才学术带头人。
刘正林,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推进系统性能优化、摩擦学系统及表面工程。现任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有5项课题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省教学优秀成果奖;在各种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40多篇论文,其中有4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ISTP”收录;8篇被“EI”收录。
鲁凯生,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多元有理函数系统和电网络,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测与控制、应用软件开发、GPRS技术应用、单片机和DSP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英国科学文摘等收录50多篇次。有两项科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部评为优秀项目。
周瑞平 ,长期从事舰船动力装置CAD、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与可靠性、振动与噪声等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轴系集成计算软件、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装载仪、柴油机推进轴系振动分析系统、船舶推进轴系校中标准(船舶工业行业标准)等成果,在国防和民用船舶设计、修造、教学等部门得到了很好地应用。近5年来,共主持科研项目11项,参与科研项目18项,现在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按姓氏笔画顺序)
丁彰雄 向阳 吕林 李格生 周新聪 钟骏杰 赵在理 钱作勤 喻方平
特聘、名誉教师
姓名 所在单位及职务职称
温诗铸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院士
徐滨士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士
冯常学
美国Bradley University
丁光健
澳大利亚Monsh大学、高级研究员
孙小波
美国IMPCO公司高级工程师
宋又王
德国德中教育交流中心
J.E.S Vena-t
加拿大新 斯威克大学教授
金东寒
711所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Mohamad.S.Qatu
美国Ohio州立大学
陆 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交通工程专业终身教授
严 立
大连海事大学金属所、教授
潘卫民
上海711研究所热气机工程中心教授
王 津
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教授
彭永和
南京长江油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总轮机长
周民彪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研发中心研究员级高工
邢申生
长航(集团)货运总公司总工程师兼船技处长
杨其明
北京铁路局北京科学技术研究所
李 健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2. 船舶轴系安装工艺
船舶主机带弹性支撑垫的安装,安装步骤:
(1)、根据轴系对中的结果,用临时支撑定出齿轮箱和主机的安装位置;
(2)、加工主机基座平面、减震块螺栓安装孔并攻丝;
(3)、测量、加工垂向减震块下的支撑垫片,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4)、安装垂向减震块并用固定螺丝拧紧;
(5)、安装侧向和纵向支撑框架,安装侧向和纵向减震块;
(6)、安装防护盖、主机齿轮箱间高弹性联轴器;
(7)、按周期测量主机4个角的主机机架座到基座、侧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板的距离;
(8)、安装主机各外接软管、排气管。
3. 船舶轴系校中工艺
测量各段轴线法兰之间上下左右曲折值,通过画图法计算轴线的对中值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4. 船舶轴系安装工艺流程
一般是一年左右。
系泊试验,是在机电设备和其系统安装结束的基础上进行。
系泊试验是在船厂码头上进行的,船舶基本上处于一种静止状态,又受到码头堤岸的限制,因此,主机、辅机、轴系、各种设备、系统等都不能进行全负荷运转试验,这是系泊试验的局限性。
5. 船舶中和轴
采用中性轴是考虑钢梁的伸缩性和弯曲。
6. 船舶轴系设计计算
船舶出厂前要注意做这些测试
出厂测试各项目需要检验的内容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主要是系泊试验的检验项目,之后就是试航(航行试验)。系泊试验主要包括:
1. 主机和轴系试验:投油清洗检验、动力系统泵试验、主机保护装置试验、主机报警试验、集控台主机报警试验、主机起动机换向试验、主机和轴系系泊运转试验;
2. 柴油发电机组和配电板试验;
3. 甲板机械及各类辅机试验;
4. 船舶系统试验;
5. 电气设备试验;
6. 倾斜试验。
7. 船舶轴系理论中心线确定
轴效率是针对船舶而言,即螺旋桨收到的功率与主机输出功率之比,是考虑整个轴系(包括中间轴承、推力轴承和尾轴管等)的传送损耗后的轴系传输效率。
一般认为,对于船舶而言,主机输出的功率通过整个轴系传送到螺旋桨时不能百分百被螺旋桨收到,通过中间设备的传送是有一定损失的,所以该值一般总小于1.0。根据船型及轴系布置的不同,该值一般在0.95-1.00之间。该值一般也是根据经验数据取得。
轴效率影响因素:
(1)伴流的影响
船在水中作前进运动时,由于水的黏性,船体的形状以及波浪的影响,使船体周围有一股水流沿着船舶运动方向而流动,这一水流称为伴流。伴流的存在对提高推进效率是有利的,应充分利用。顶推船队螺旋桨的效率比吊拖时高,其重要因素是顶推船队推船的螺旋桨能在驳船队所产生的伴流中工作;而吊拖船队拖船在驳船队之前,驳船队所产生的伴流不能被拖船所利用,故效率低一些。但是,这种收获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船舶主机所产生的能量。
(2)吸力的影响
螺旋桨工作时,桨叶叶背压力降低,使螺旋桨前方压力连续降低和流速向盘面增加,形成吸流,吸流的流速增加;流速的增加也引起摩擦阻力增大,这些阻力的增大有如螺旋桨对船体存在吸力一样,因此称为螺旋桨的吸力。这也意味着只要螺旋桨工作就会使阻力增加,而阻力的增加就会使原有的船舶有效推力减少,相当于存在推力的减额,所以一般把船体阻力增加的部分称为推力减额;螺旋桨负荷越重,船尾尾型越肥、螺旋桨越贴近船壳板,则推力减额越大。
8. 船舶轴系安装工艺论文
一般来说,船舶的轴系有轴包套,还有同机舱主机相连的前轴承,以及同水直接接触的尾轴承,两个轴承连接处都有防水密封圈,一般是橡胶制成,我们叫它前密封和尾密封,有时密封圈还不止一道。
两个密封圈之间灌满了油,并且联通一个叫重力油柜的装置,它的作用是报警,一旦轴系的某个部位进水了,这一段油压就会上升,重力油柜的油位就会升高,系统就会报警,舰员就会知道是哪里进水了,就可以赶快采取措施
9. 轴系校中的质量对轴系及船舶运行有何影响
是指船舶轴系主要支承单元,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载荷,中速轴承工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舰船推进系统动力性能的优劣。
因此,开展中速轴承润滑性能分析,有效地预测轴承润滑状况,并根据设计要求和分析结果对轴承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减少中速轴承摩擦阻力、降低轴系的振动和噪声、提高轴系传动效率与可靠性、降低材料磨损和延长使用寿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 船舶轴系的安装过程
这个问题,我最近在整理轴系问题,前两天刚看的《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里面提到过“尾轴管一般有前后两个轴承,前轴承短,后轴承长。有的大型船舶尾轴管比较短,因此只设置一个尾管轴承。”
回复 3# “有的大型船舶尾轴管比较短,因此只设置一个尾管轴承” 哈哈 船确实比较大,应该是这个原因
11. 轴系校中有哪几种方法?
主要:千分表,高度尺,磁性座,铜棒等!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不同!例如:小转矩和以传递运动为主的轴系传动,要求联轴器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宜选用非金属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大转矩和传递动力的轴系传动,对传动精度变有要求,高转速时,应避免选用金属弹性元件弹性联轴器和可动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挠性联轴器,宜选用传动精度高的凌斯膜片联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