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标准全文库
船舶超高超宽的标准,一般是由各个地方对特定航道或者船闸设定的标准,称为超限,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由航道或者海事部门,也有是闸管所对过闸船舶设限,规定可以通过一定长度、宽度,吃水深度的船舶,超过就称为超限船,是不允许通过,或者要被罚款。
这个标准要具体到航道、船闸管理处去了解,各地不一样。
2. 船舶标准全文库免费
船舶生活污水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船舶卫生系统排泄周期较短,排放的污水比城市排水系统更为新鲜(分解较少),因此污染负荷较高。
了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MO)在MARPOL73/78公约的附则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第11条对生活污水的排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船舶在距最近陆地3n mile以外,使用主管机关所认可的设备,排放业经粉碎和消毒的生活污水,或在距最近陆地12n mile以外排放未经粉碎和消毒的生活污水。但不论哪种情况,不得将集污舱中储存的生活污水即刻排光,而应于船舶不低于4kn的航速航行时,以适当的速率排放;排放速率应经主管机关认可。
3. 船舶标准查询
1 、PH: 6.8 – 7.4
2、水柜内自由氯浓度不小于2ppm,终端水龙头自由氯含量不小于 0.2ppm。自由氯具有杀菌的能力,维持一定的浓度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保证水质安全。自由氯的浓度每个国家的标准不同,主要根据水质的不同而设定。维持系统内足够的自由氯是杀菌的保障。
3、大肠菌及大肠杆菌阴性。阴性表示饮用水无大肠菌及大肠杆菌,阳性表示含有大肠菌及大肠杆菌。
通过这些控制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来,维持系统内足够的一定浓度的自由氯是最重要的。因为自由氯能够杀死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使饮用水达到控制标准。而饮用水的定期化验起到了监测的目的。
4. 五星船舶标准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5.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证书包含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业产品检验、集装箱检验、标准化考评、节能减排、管理咨询及相关培训的一种标志。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就是针对船用的产品,这个在同行业相比是一个优势,如果公司的产品主要是用于轮船上的一些机械配件或是直接给轮船配货的话 船级社的认证就要比其他的认证机构要更权威一些 。
6. 船舶标准全文库 2016
我国内河船舶排放标准主要包括《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5097《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
1、《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201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1版)生效,正式在全国内河实施船舶发动机NOx排放控制,限值与IMO Tier I相同,适用于130kW以上柴油机。2015年3月1日,《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5修改通报》正式生效,新造船舶柴油机NOx排放需满足IMO Tier II要求,这也是我国130kW以上船舶柴油机现行排放标准。
2、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007年4月3日,我国发布了GB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第I、II阶段分别于2007年10月1日和2009年10月1日实施,但仅规定额定净功率不超过37kW的船舶柴油机可参照执行,非强制要求。
2014年5月16日,我国又发布了GB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第III阶段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第IV阶段实施时间待定,且明确规定额定净功率不超过37kW的船舶柴油机需强制执行。
7. 内河集装箱船舶标准
1. 出口至印度(加尔各答、马德拉斯、金柰、卡拉奇、QASIM港、那瓦什瓦、蒙德拉、孟买等港口)的货物,20GP将限重为20.7吨(不含箱重)、40GP限重为23.0吨(含箱重)、40HC为23.0吨(含箱重)、其他特殊箱种为23.0吨(含箱重)。
2.德国港口:20尺,限重21吨;40尺,限重26吨。
3.美国:如到美国西岸基本港,正常限重标准是17.236吨,但有些船公司的限重是17吨,有些是17.2吨,有些不允许超重,有些允许超重,允许超重的话,有些允许可以超至20.9吨,有些允许超至23吨(即箱子本身的限重标准)。
4.欧洲:到欧洲20英尺箱限重18吨,40英尺箱限重 26吨
8.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期刊
CB/T开头的是中国船舶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
CB是中国船舶行业标准的代号。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原六机部)发布的行业标准。
除CB/T标准外,还有:CB/Z是中国船舶行业标准中的指导性技术文件;CB*/Z,是全国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9.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期刊什么级别
船舶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船舶等级按船舶总吨位及主推动力装置功率划分的
答:⑴ 一等船舶:1600总吨以上或1500千瓦(2040马力以上);
⑵二等船舶:600总吨以上至1600总吨以下或441千瓦(600马力)以上至1500千瓦以下;
⑶三等船舶:200总吨以上至600总号吨以下或147千瓦(200马力)以上至441千瓦以下;
⑷四等船舶:50总吨以上或200总吨以下或36.8千瓦(50马力)以上至147千瓦以下;
⑸ 五等船舶:50总吨以下或36.8千瓦以下,以及所有挂浆机船舶问题二:穿长和驾驶部船员所任职的船舶等级安什么划分 一般按船舶的总吨位划分。拖轮的船长和驾驶员,按主机功率划分。问题三:船长和驾驶员所任职的船舶等级按什么划分 一般按船舶的总吨位划分。拖轮的船长和驾驶员,按主机功率划分。问题四:船员和驾驶部船员所任职的船舶等级按什么划分 一般按船舶的总吨位划分。拖轮的船长和驾驶员,按主机功率划分。问题五:各类工程船舶的等级划分标准 5分甲类没有甲一和甲二之分,只有丙类有丙一和丙二之分,丙一是3000总吨以上,丙二是500——3000总吨。问题六:船长和驾驶部船员所任职的船舶登记按什么划分 一般按船舶的总吨位划分。拖轮的船长和驾驶员,按主机功率划分。问题七:船舶的防火等级是怎么分的? A60 代表该绝缘材料能在一侧60分钟的火烧下,另一侧温度不超过150度,并不散发有害烟。通常是钢壁上包岩棉。
防火等级要看相邻的舱室是什么级别的处所而定。这个不是几句话能说的清楚的,SOLAS上有表格,自己可以比照表格去查。查表格不难,难得是怎么定义这个房间的性质。没有人带,没有经验,是很难判断。而且这个是以船级社的决定为准。问题八:船长和贺驶部船员所任职的船舶等级按什么划分 按船舶总吨分3000以上,500-3000,500以下问题九:船舶共分五类,一类船还是五类船成差异?(,如:人身伤残告诉等级就是10级最低,一级最高的。) 船舶等级按船舶总吨位及主推动力装置功率划分的
一等船舶:1600总吨以上或1500千瓦(2040马力以上);
二等船舶:600总吨以上至1600总吨以下或441千瓦(600马力)以上至1500千瓦以下;
三等船舶:200总吨以上至600总号吨以下或147千瓦(200马力)以上至441千瓦以下;
四等船舶:50总吨以上或200总吨以下或36.8千瓦(50马力)以上至147千瓦以下;
五等船舶:50总吨以下或36.8千瓦以下,以及所有挂浆机船舶
10.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证书包含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业产品检验、集装箱检验、标准化考评、节能减排、管理咨询及相关培训的一种标志。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就是针对船用的产品,这个在同行业相比是一个优势,如果公司的产品主要是用于轮船上的一些机械配件或是直接给轮船配货的话 船级社的认证就要比其他的认证机构要更权威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