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行业标准
为您解答船舶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种不同的船型。(1) 按用途可分为民用船舶和军用船舶。在民用船舶中又分为运输船舶、科学调查船、公务执法船、工程船舶、渔船、海洋开发装置等。(2) 按航区可分为海船和内河船。(3) 按航行姿态可分为排水量船、滑行艇、水翼船、气垫船、地效应船等。后四种船型基本上属高性能船舶。(4) 按推进器型式可分为螺旋桨推进船、喷水推进船、明轮船等。(5) 按动力装置种类可分为柴油机推进船、电力推进船、蒸汽动力装置船、燃气动力装置船、核动力装置船。
2. 船舶行业标准有哪些
船舶的超高和超宽是由航道决定的。
我国的内河航道分为一到五级,京杭大运河是四级航道,高度和宽度是由航道上的船闸宽度和高度决定的,一般大运河船闸宽度为20--23米,长度为230--260米,高度为5米,也就是说,你高度超过5米,船闸是不能通过的,称为超高,宽度大于20米,船闸也不能通过,称为超宽。
如果船舶正常在长江航行,高度和宽度一般不会超过,长江航行限制的是吃水深度,超过12.5米,一般长江码头限制停靠。
3. 船舶行业标准查询
? 目前57个吧,另外还有RB认证标准,刚刚批准的,现在只有代号,还没有标准。
序号行业标准名称标准代号主管部门
1包装BB中国包装工业总公司
2船舶CB国防科工委
3测绘CH国家测绘局
4城镇建设CJ建设部
5新闻出版CY国家新闻出版署
6档案DA国家档案局
7地震DB国家地震局
8电力DL国家经贸委
9地质矿产DZ国土资源部
10核工业EJ国防科工委
11纺织FZ国家纺织工业局
12公共安全GA公安部
13广播电影电视GY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14航空HB国防科工委
15化工HG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6环境保护HJ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7海关HS海关总署
18海洋HY国家海洋局
19机械JB国家机械工业局
20建材JC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21建筑工业JG建设部
22金融JR中国人银行
23交通JT交通部
24教育JY教育部
25旅游LB国家旅游局
26劳动和劳动安全L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7林业LY国家林业局
28民用航空MH中国民航管理总局
29煤炭MT国家煤炭工业局
30民政MZ民政部
31农业NY农业部
32轻工QB国家轻工业局
33汽车汽车QC国家机械工业局
34航天QJ国防科工委
35气象QX中国气象局
36商业SB国家国内贸易局
37水产SC农业部
38石油化工SH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39电子SJ信息产业部
40水利SL水利部
41商检SN国家出入境检验疫局
42石油天然气SY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43铁路运输TB铁道部
44土地管理TD国土资源部
45体育TY国家体育总局
46物资管理WB国家国内贸易局
47文化WH文化部
48兵工民品WJ国防科工委
49外经贸WM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
50卫生WS卫生部
51稀土XB国家计发委稀土办公室
52黑色治金YB国家治金工业局
53烟草YC国家烟草专卖局
54通信YD信息产业部
55有色治金YS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56医药YY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57邮政YZ国家邮政局
4. 船舶行业标准表示法
县通航水域自用船数量日益增多,存在监管部门职责交叉、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安全隐患突出。为加强自用船管理,维持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杜绝水上安全事故发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审批程序
本通知所称的自用船是指村(居)民个人或家庭所有,用于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航行于本乡镇或相邻乡镇水域的船舶,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船管机构负责自用船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乡镇须严格自用船审批程序,明确自用船用途和航行范围,不得从事非法捕捞、不得从事经营性运输、不得将船舶租借给他人使用。由船舶所有人提出申请,经当地村社同意后上报各乡镇,由乡镇负责自用船的检丈、年检、核发、注销《乡镇自用船登记证书》;负责标识船名号、用途和载重线。各乡镇审批的自用船由县海事处、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进行备案管理,白龙湖库区乡镇将辖区内自用船管理资料复印件交县白龙湖保护发展中心备案。原则上按照“一户一船”对不通公路且因生产生活需要的自用船纳入审批范围,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自用船管理,鼓励多户联合申请,共用自用船舶,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予以取缔。
二、强化安全监管,明确职能职责
5. 船舶行业标准火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制定的标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外文名
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
类型
限制标准
环境科学
词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英文:air pollutant release standard
释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空气质量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对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或浓度所规定的限制标准。经有关部门审批和颁布,具有法律约束力。除国家颁布的标准外,各地、各部门还可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容量、污染源的分布和地区特点,在一定经济水平下实现排放标准的可行性,制订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排放标准。从1974年开始,中国实行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13种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条文
最新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治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简介:
第一篇大气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
空气质帚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奥袋法
空气质量三甲胶的测定气相包者法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化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乙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空气质量氦的测定离子选择电假法
空气质量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荼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苯版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腋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甲雌的测定乙酰向酬分光光度法
测试方法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大气污染物尢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办法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污染源排放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氯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内烯醛的测定气相色潜法
同定污染源排气中内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游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柃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固体废物
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
禽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旋烧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旷行污染控制杯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一收上业吲体废物炉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坏境镉污染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
工业固体峻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化学测试导则
新化学物质危害计估导则
化学品测试台格实验室导则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废卉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舰范(试行)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惰蚀性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骨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冶炼渣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木、木制品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纸或纸板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纤维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同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有色金属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机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电线电缆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同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五金电器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塑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一废汽车压件
水污染
排放控制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工业废水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合成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兵器上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柠檬酸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四篇 环境噪声排放控制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排放限值,测量方法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测量方法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清洁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
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
清洁生产标准制革行业(猪轻革)
清洁生产标准啤酒制造业
清洁生产标准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
清洁生产标准纺织业(棉印染)
清洁生产标准甘蔗制糖业
清洁生产标准电解铝业
清洁生产标准氮肥制造业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
清洁生产标准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
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
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
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
HJ/T315-2006清洁生产标准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
其他标准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化床法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
污染源在线白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行业类牛态工业同区标准(试行)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6. 船舶行业标准化现状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7. 船舶行业标准代号
第一条 为便于船舶识别,加强船舶管理,维护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依照或者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在中国登记的船舶,应当按照本规定取得船舶识别号。
本规定所称船舶识别号,是指用于永久识别船舶的唯一编码。
船舶识别号由英文字母CN和11位阿拉伯数字组成。CN代表中国,11位阿拉伯数字的前四位表示船舶安放龙骨的年份,第5至10位是随机编号,第11位是校验码。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船舶识别号主管机关,负责船舶识别号的授予和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