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圩香干的资料。(包括做法、历史、价值等)
仪征十二圩,是清朝淮盐汇集转运的重镇,被称为“食盐之都”。十二圩生产的五香茶干,被誉为长江中下游的“茶干之王”。 十二圩茶干赢得“干王”之美称,是有历史渊源的。清光绪年间,十二圩窦天昌、中和兴二店茶干与高邮界首、当涂采石两地茶干被为沿江三大名干。后来,窦天昌茶干在竞争中精益求精,质量不断提高,不仅战胜了本地同行中和兴,而且北压界首,历超采石,销路远至上海、武汉、徐州、蚌埠等地。在沪宁、浦口线火车上,在沿江各大小客轮上,均有十二圩窦天昌茶干出售。凡在十二圩集散的盐船上的商人,往往会携带千百块茶干,既作馈赠亲友之上品,又为途中佐餐之佳肴。镇江、南京、仪征、扬州一带的农民家中,十二圩五香茶干乃席上常备之珍馐。 十二圩五香茶干在制作上,主要抓住“选料精良,制作严谨”八字。一是讲究外形美观。每块干子大小一致,厚薄相同,无斜角缺角,茶干中心,印有圆形突出的阳文“天昌茶干”字样。二是要求质地优良。干子柔嫩有度,经手搓卷后放开,复原如故,不裂不破;表面呈酱紫色略泛红颜,油光湿润;冬季能久存,夏季自然放置可达4——5天,其质不变,其味如常;成品口味鲜美,咸、香、甜适中,粗咬鲜美异常,细嚼香味满口,食后回味绵绵,有开胃之奇效,增食欲之能,久食不厌。 十二圩五香茶干的制作工艺流如下。 1、选料:无论青豆、黄豆均要粒粒浆水饱满,大小均匀一致,无杂质。 2、浸泡。豆子浸泡的时间必须掌握好,以手指轻捏豆皮脱落为佳。 3、淘洗。将浸泡好的豆子放入水中淘洗,用木齿耙不断搅拌,至漂尽豆皮为止。否则,出浆虽多,但影响口味质量。 4、磨浆。以前,手工操作采用细齿大石磨,用牲口拉磨,节奏均匀,细水长流,能将粒粒豆充分磨细,使豆浆外溢,提高浆质浓度。现在,采用半机械化,操作简单,效率高,质量不减当年。 5、煮浆。浆水下锅,以芦柴拌稻糠作燃料,火势稳而不猛,大而不烈,可随时调节火势。煮浆沸时不可焦底,否则口味变差,也不可挑制豆腐皮,否则影响茶干质量。 6、点浆。在豆浆烧开后,用勺子不断地在豆浆中搅拌。淋石膏水或盐卤点浆,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成豆腐脑状。 7、上榨。包扎四角见方,份量确准无误,锡块商标印记放在正中,板板整齐,层层叠到架位上榨。独木龙头杠榨循序下压,分段加塞。不怕费时费事,不要急于求成,才能达到搓卷不破不裂的地步。 8、煨煮。将压好的原干生坯再次下锅,用甜稀、焦色、酱油、冰糖、五香、笋干、茶叶等制成的汤汁煮沸,待茶干入味,停火浸泡约两小时,然后起锅稍晾,淋小麻油,拌匀即成。
请问三国时期刘备如何收的赵云
罗开玉《二十五史新编·三国志》: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初平二年,袁绍称冀州牧后,与公孙瓒相争,常山郡人公推赵云为头目,率领大伙去投奔公孙瓒。也在这一年,刘备亦来投奔公孙瓒。刘备对赵云非常亲热,常给以帮助。赵云亦视刘备为长者,为知己,有心相依。经过几年的奔波和反复观察,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明显感到不满意,感到他胸无大志,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寻机离去。不久,赵云因兄丧请假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依依不舍。赵云告辞时说,我终不会背叛您对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去投袁绍。当时,刘备单身逃出,狼狈不堪。在邺城遇见赵云,与云同床眠卧,密派其外出招募队伍数百人,对外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从此,赵云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终身不渝.
辛未(191):初平二年。
赵云为本郡所举,率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1],公孙瓒喜云来附,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归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之征讨。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赵云随之前往,为刘备主骑兵[2]。后以兄丧,辞瓒归乡。
庚辰(200):建安五年。
赵云见刘备于邺.
赵云是第三个跟刘备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