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国际航运市场经济
从古到今航运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置关重要的作用,它带动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了相对丰富的物质,和人们的交流。
2. 国际航运基本市场包括
这个行业主要是熟悉流程,了解市场,解读需要,建立人脉,组建团队,不熟悉的业务员做上一单即可以上手,要是能够大规模开展业务,取得丰硕的业绩,也需要几年的历练。
3. 国际航运市场的定义是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于2004年7月1日开始生效,涉及签署《国际海上人命保安公约》的所有148个船旗国,适用于98%以上的世界商船。
世界海运范围内实施ISPS工作艰巨
《国际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于2004年7月1日开始生效,涉及签署《国际海上人命保安公约》的所有148个船旗国,适用于98%以上的世界商船。
数据调查显示 合格水平很低
数据调查显示,国际航运协会波罗的海国际航运理事会(BIMCO)的2622艘船舶到目前为止表现最差,只有18.6%的船只获得了证书——尽管大多数都已递交了船舶保安计划;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报告说获证率达56%;国际船级社联会(IACS)宣称达69.3%;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报告达71%;国际多隔舱零担油轮协会(IPTA)高达99%;国际游轮协会实现100%。
ISPS保护下的7974个港口,其境遇相比之下有点糟糕:到7月1日截止期限之前,只有4688个港口提交了港口设施保安计划(PFSP),其中4260个获得证书——获证率只占53.4%。
正如《简氏国际海军》公开报道的那样,ISPS生效刚一个多月时,遵守和合格的可靠数据微乎其微,因为不明确该由谁来汇集这些数据。例如,国际海事组织无权指示强制执行ISPS,而地区性港口国监控(PSC)机构又要服从本国机构的管理。
现在还不确知,到底有多少港口和船只该遵循ISPS,国际海事组织宣称数目各不相同:中东和地中海地区为61.5%,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82.3%,独联体和东欧地区为87.3%,亚太地区为90.8%,西北欧地区为91.8%,非洲地区为92.9%,北美洲地区为100%。国际海事组织正在建立守法港口和船只数据库,它将降低合格调查的难度。
尽管某些地区的合格水平还很低,但至今为止的守法数量随着lSPS的生效实施已大为改观,总体上增加了约1/3。这似乎很不平常,但实际上表明,有大量的经营者都是到了最后时刻才启动这项工作。这突出了ISPS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守法过程不应随提交保安反应计划和认证申请而结束。
安全难以保障 ISPS要完善
ISPS显然疏漏了集装箱保安这一主要问题。现在有许多倡议,以既能承受又安全的方式对集装箱所装物品进行检查和全程跟踪。然而,要使这些倡议在短期内被接纳,成为行业标准,似乎还是一项难于完成的艰巨工作。也就是说,虽然世界海关组织目前正在考虑,但国际海事组织也鞭长莫及。
这样看来,ISPS还不足以成为综合保安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使全球保安标准系统化和安全威胁合理化,提供通用方法的既定目标。
ISPS能否防止油轮被劫持和燃烧、液化天然气船被变成漂浮炸弹的恶剧,只能由时间来检验。显然,它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也承认该法还有不足之处,说;“最好是有什么方法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资料:中国港口集装箱网
4. 国际航运市场体系构成
是山东海丰国际货运(SITC)。它成立于1996年,遵循集团的经营方针,在短时间内,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承运人之一。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货运业大奖”十佳船公司号。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山东海丰国际货运(SITC)成立于1996年,遵循集团的经营方针,短短几年的时间,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承运人之一。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货运业大奖”十佳船公司号。
5. 航运经济与市场
《海运物流管理》
这本书探讨了船运,港口以及物流之间的搭接问题,对海运行业及其相关的教育领域都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书中汇集了全球不同院校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从全球视野出发来讨论这一课题。来自香港,挪威,希腊,德国以及韩国的专家一起探讨了当下对海运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的一些问题,界定了“海运物流”的范围,同时也对这一行业的全球发展做出了贡献。
6. 航运市场形势
西江最大的港口城市贵港现有航运企业109家,登记在册船舶3992艘,注册船员 22091 人,是广西内河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是活跃在货运船上任职的船员比例不高,现老龄化的趋势,大多在寻求上岸工作的机会,而目前贵港船员用工有很大缺口,航运企业普遍感慨用工难,形成了一个供求不平衡的局面。虽然目前航运依然不景气, 但是内河船能经常靠岸,不会长时间漂在海上,另外,内河船员无学历要求,也不需要学外语,只需要满足年龄、体检合格、参加培训及考试合格就能拿到适任证书,门槛要求更低,相比之下,内河船员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7. 国际航运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的关系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绝大部分 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海洋运输方式运输的。海洋运输的运量大,运费低,航道四通八达, 是其优势所在。
8. 国内航运市场
上海航运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 是我国政府为了培育和发展中国航运市场,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9. 国际航运市场的基本特征
1、合理配货
就拼箱小货而言,欧洲当地卡车的配送结算标准并不是按立方数或者公斤数来结算的,也不是以托盘为结算单位。比如经常做欧洲FBA头程的卖家就会发现,卡车的配送成本并不是随着这些数据而线性上升的,2个立方的配送价格并不比1个立方贵出多少。主要参考的依据是总立方数落在哪个区间,以及托盘的高度这两个指标。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货的总立方数最好是2.5立方米的整倍数,每两个托盘的总高度最好接近2.4米,而不是每个托盘打足FBA仓库要求的1.8米的限高。这样就能利用欧洲国家当地的计费规则,减少单位成本支出。
2、利用尾舱
传统拼箱公司揽货计算拼箱舱位时,经常会预留一些弹性舱位,实际装箱时更会因为到货数据不准,或者报关等原因,空出部分尾舱。欧洲FBA的头程业务由于有统一的收货人和统一的贸易单证,所以比传统拼箱更能够利用好这些尾舱,一些不急的小批量货物可以在临近船期的时候,捕捉这些相对比较便宜的尾舱。
3、迷你拼箱
目前几十公斤的小批货物,卖家往往用商业快递的方式发往欧洲FBA仓。但并非都是因为货物比较急于入仓销售,而是因为小货用海运的方式反而比商业快递更贵。这是因为传统的计费方式,在头程海运拼箱和二程卡车配送都有最底计费额,而有足够规模的专业公司是完全可以把这个门槛降得更低。
包含67公斤以下的迷你拼箱渠道,对于那些不是急于入仓的小货,以及一次发多个FBA仓库集拼里的小货,迷你拼箱绝对是最适合的选择,可以显著降低头程费用。
推荐一个我长期合作的FBA跨境电商物流公司:大鲲供应链,这个公司FBA头程包税清关贴标,退货换标,海外清关,双清包税,免预约派送入仓。听跟我对接的人说最近产品线也有价格活动,可以试试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10. 国际航运经济与市场
航运外贸是指不同国家通过海上运输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11. 国际航运市场分析
从大航海时代到第二次世界二战,世界列强之间为争夺陆域、海域空间频繁战争,发展海运船队和全球网点一方面是自身航运与贸易利益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国家军事行动、经济安全和灾难救助等重要物资供应提供海上支持。
基于当今海运发展环境,对海运强国内涵的认识概括为三个方面:海运强国是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运而言的战略定位,“强”在这里表现为形容词,是发挥国家综合实力,在国际海运市场中有效利用全球航运资源、全球化存在和在激烈竞争中形成的强者;
海运强国是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能有效支持国防安全与经济安全而言的战略定位,“强”在这里表现为动词,体现为与国家综合国力的互动,大国为有效应对复杂地缘政治形势、时有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需要海上战略投放能力、战略资源海运通道安全畅通的支持;
海运强国是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对世界海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具有更大影响力而言的战略定位,“强”在这里表现为名词,体现为“领头羊”作用,他国可指望、可依赖其推动海运服务创新、技术进步、通道与运营安全和良好秩序及生态的形成。
基于上述三点基本认识,结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海运发展实践看,现代海运强国就是依托综合国力,在海运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整体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海运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的含义。
海运保障性是国家发展海运的底线,体现为海运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从适应国家对海运的需求角度看,保障性主要体现在常态、非常态突发事件以及战略物资海上运输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作为全球性竞争行业,在正常环境下,商业物资、人员运输均可通过市场选择承运人,经济地完成海上运输。
而战略物资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人员、物资运输,由于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影响等种种原因,往往无法依赖他国运力进行运输;
一旦发生某些常态突发事件,海运的可得性和经济性就会面临挑战,直接影响战略物资和关系国计民生资源、能源运输及时、经济地运输,甚至由于种种原因他国运力不可获取或以极高的代价获取。
而对于安全和环境事故,需要及时获取救助能力,将安全和环境事故可能导致的人员、财产和环境损失降至最低;
一旦发生战争和维护主权等非常态突发事件,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和盟友运力,并依托综合国力保障海运通道的安全。
从实现海运的保障性内部看,首先是形成适度超前基础设施、综合运输能力和支持保障系统,是通过自身经济力量可以解决的国内问题,也是可控的;
其次是需要具有直接控制力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船队和特种支持保障装备,以有效应对常态、非常态突发事件,需要国家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部分核心技术和装备具有不可控性,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研发实力和盟友支持;
三是对海运通道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需要国家综合国力和盟友的支持。遍布全球的海运网点,有利于国家对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等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反应。
海运竞争性是国家发展海运的经济追求。作为全球化的海运业,竞争主要体现在国际海上运输、码头运营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等三个方面,其宏观标志为国家服务贸易。
国际海上运输和码头运营等直接体现在运输服务贸易,而现代航运服务业,则体现在金融、信息和咨询等服务贸易领域;竞争的微观体现为国际航运企业、国际码头运营商的竞争,即企业国际化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
而现代航运服务业竞争主要体现为国际港口城市—现代航运服务提供者集聚规模,竞争的标志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在船舶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规模和结构上。
海运竞争的全球性,要求一国立足海运市场周期性和技术经济特性,建立不劣于其他海运大国的海运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和战略性补贴政策,形成良好的海运生态圈,以有效利用国际、国内海运资源和市场,参与全球海运竞争。
海运引领性是国家在全球海运治理体系中作用、影响力和话语权的追求。
引领性源于其海运实力,包括规则制定能力、规则执行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等,这种实力首先体现为海运全球性存在、服务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维护通道安全和海难救助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是对国际相关组织形成和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在相关技术标准、规则制定中具有创新提出、协调推动和维护执行能力;
第三方面体现为海运价值观舆论宣传能力,倡导海运开放、竞争、安全、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海运业进步。
海运引领性依托于国家的综合国力、海运发展成就和对世界海运发展的贡献,需要一大批熟了解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优秀专业队伍,包括公务员、企业家、科技人才、海员和国际海运活动家等,是海运人才队伍建设持之以恒谋划和奋斗积累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