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沿革历史
院所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外称大坪医院)和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而成 。
2. 701研究所历史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3. 第七0一研究所历史
“728”,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浸透了中国核电人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要崛起,而且要和平崛起。在自行研制出原子弹与氢弹之后,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就正式提出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核电产业。代号“728”的中国核电工程启动,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前身七二八工程研究设计院随即成立。
“728工程”(秦山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中国核电的井冈山”。七二八院也创造了中国核电历史的三个“第一”:独立自主研发设计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设计研发中国第一个出口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中国第一台重水反应堆——秦山三期的总体设计、技术总支持和常规岛总承包单位。
如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参与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与“华龙一号”已经走出设发展的同时,真正实施核电成套技术“走出去”,赢得世界核电大单。
2008年,我国就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研发列为十六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多家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参与到我国自主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研发工作中。2015年11月29日,中国知识产权协会主持召开的CAP1400知识产权评审会给出结论:CAP1400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
记者日前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区西部一隅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走进了神秘的堆芯设计所、三维设计中心和科技展厅。大型先进压水堆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介绍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我国已形成完整的CAP1400设备制造产业链。CAP1400示范工程有望于今年3月在山东荣成石岛湾正式开工建设。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马璐表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在国际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可将建造工期缩短到56个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国家核电和美国西屋公司于2014年11月24日与土耳其签署土耳其第三核电厂建设的排他性合作备忘录,为土耳其建造“2台AP1000+2台CAP1400”的核电项目。2015年12月2日,国家核电与南非核能集团签署《CAP1400项目管理合作协议》……
4. 历史研究所第三所
1、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2、吴望尧
吴望尧,浙江金华人。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吴望尧作品《太阳船》入选人教社教材,是七年级上册第22课《诗两首》第二首。
5. 第七二三研究所
是国企。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简称“二三〇所”),其前身为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中南309队中心实验室,1975年2月,在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二三〇研究所,境外名称为“Changsha Uranium G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长沙铀矿地质研究所),1994年12月更名为“中南地质局二三〇研究所”。
2002年9月,核地质队伍部分属地化管理后,再次更名为“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1999年在全国地质行业属地化改革中,作为铀矿地质专业队伍保留下来,隶属于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今隶属于中国铀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