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汉701研究所是干嘛的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简称701研究所,每年都在招收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招收女生研究生。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该所是我国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军工科研单位,是我国舰船装备研制的国家队,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7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
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博士、硕士占全所近80%,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0余人,多人获评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该所(武汉本部、上海分部)面向全国招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男、女不限。
2. 武汉701研究所是做什么的
武汉研究所主要是中船重工底下的6个研究所,包括701,719,712,722,717,709所。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701所:总体所,主攻舰船设计。招收专业方向齐全。作为总体所,平均待遇要高于其他装备所。但是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弱电类(如计算机,电信,电子)等专业学生进去不是特别合适。建议船舶,机械,电力,控制等专业的同学去。
719所:总体所,主攻潜艇设计。和701一样,待遇较好,招收专业多。对于专业上仍然是弱电不太合适。
712所:电机所,研究电机。过去不匝地,近几年随着任务增多,待遇有大幅提高。如果是电机等强电专业的同学,建议去这里。
722所:通信所,研究天线。待遇与712差不多,也是近几年发展很快。比较适合微波,电磁场等通信专业的同学。
717所:光电所,研究光电设备。待遇比712,722略好。目前参与国家光电实验室建设,发展前途很大。这里当然和光电,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弱电专业比较对口。
709所:计算所,研究计算机。老牌计算所,名气较大,近几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地位有所下降。待遇上和717差不多。比较适合计算机,电信,控制等专业的同学。
3. 武汉701研究所所长
苏州中学培养的名人有好多,据我所知有以下62位。
施建明,1978届,商业经济学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陆 军,1981届,中国电子科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建军,1985届,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庄小威,1987届,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
陆路德,1961届,化工专家,白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吴培亨,1956届,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殷瑞钰,1953届,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汝钤,1952届, 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埮,1952届,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邦新,1952届,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震康,1952届,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名誉院士。
李正名,1948届,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森元,1948届,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屈梁生。1948届,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彤华,1947届,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庆国,1946届,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守觉,1943届 半导体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1943届,物理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周维善,1941届,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殷之文,1937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元桢,1937届,誉为“生物力学之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朱汝瑾,1936届,化学科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程民德,1935届,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培云,1935届,粉末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守武,1935届,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鸿钊,1934届,妇产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宝麟,1934届,医学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洪元,1934届,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保功,1934届,化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新德,1933届 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
汪闻韶,1928年土力学及土坝、地基抗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大煜,1925届,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翼东 1918届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
易家训(1918年—1997年)是流体动力学家,中国贵州贵阳人。 1934年--1937年就读于苏州中学。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41年毕业。
张钟华,1940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1954年~1957年就读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何鸣元,男,1940年2月8日出生于苏州。苏州中学1957届毕业生。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邹竞,感光材料专家。1936年2月9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54年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被选派到苏联学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苏肇冰,男,1937年生。1953年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1年被选为学部委员。现为中科院院士。
钱鸣高,1932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57年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沙庆林(1930年5月7日—2020年2月23日),江苏宜兴人。1949年苏州中学毕业,1952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镜芙,男,193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1944年-1947年在苏州中学学习。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任七院701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天民,1927年12月生于江苏宜兴。1942年~1945年就读于苏州中学。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毓元,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家。1924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苏省苏州市。自江苏省苏州中学毕业后入清华大学化学系读书,194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冯康,生于1920年9月,江苏苏州人。早年就读于苏州中学,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中伟,江苏江阴人,1918年7月20日生,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36年毕业于省立苏州高中,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
吴传钧,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学家,1918年4月2日出生于苏州,1943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地理系,1943年获理科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钱人元,1934年苏州中学(高中)化工科毕业后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1944~194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系进修。回国后,历作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1956年迄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研究员。1981年~1985年任所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谈镐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16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吴县。1935年毕业于苏州中学,193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1940年于成都航空机械学校高级班毕业。
胡宁,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1930年考进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后转学到清华大学物理系。
姚鑫(1915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年10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市,1932年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生物系,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刘建康,著名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家。1917年9月1日出生,籍贯江苏吴江。1938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常委。
李竞雄,1913年出生,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中学。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植物系。
杨澄中(1913年~1987年),,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1913年4月17日生,江苏常州人。原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浩青,物理化学家,1931年由苏州中学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起,任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国际锂电池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任第二届亚洲固态离子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时钧(1912—2005),出生于江苏常熟。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钱令希,生于1916年7月,江苏无锡人。1927年~1928年就读于苏州中学初中部。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工学院,1955年首批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龚祖同先生(1904~1986),是中国现代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始人、所长。
陈槛运,1916 年 6 月出生, 1933 年至 1936 年就读于苏州中学高中部化工科第二届。 1940 年 6 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1990 年国务院颁发证书,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铨,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1939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1957年由江苏省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天津大学精仪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并留校任教。1997年姚建铨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4. 武汉701研究所百度百科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711研究所、712研究所、723研究所、724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大连船舶设计研究所;武汉708船舶研究所等。
5. 武汉701研究所是个什么单位
一是听说里面情况很复杂 加班堪比华为 压力大 出差多 待遇也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好 保密级别高 想脱身很难
二是专业问题。听说电磁兼容的3室算不了核心科室 后期待遇和核心科室差的有点多 个人发展受限
具体情况如何 你再找人问问 感觉宣讲 面试 都很草率。给人一种不很透明的感觉
6. 武汉701研究所在哪里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 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610所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7. 武汉701研究所是干嘛的呀
1.
701研究所是国家事业单位,也称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2.
701研究所是我国舰船科技、海洋工程重点骨干研究所,海军武器装备合格承制方,国家863、973高技术项目研究单位,国家一级保密资格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8. 武汉701研究所是干嘛的单位
属于军工研究所,待遇很好。武汉有701、709、712、717、719、722几家研究所都不错,不知道你的要求有多高。
9. 武汉702研究所地址
专业课是70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二)就是三小时的科目的! 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 运动生理学:150分。学校体育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 运动生理学:判断题(20分),名词解释(4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50分)。学校体育学: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60分)。
10. 701所 武汉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是研究生专业,本科对应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
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优势是内河船舶。专业还是不错的,这几年毕业的都很好找工作,主要工作方向是广州、上海等,当然也可以选择留在武汉,硕士毕业后可以去武汉CCS,701所等,当然前提是他们当年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