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第四研究所(自然资源第四海洋研究所)

2022-12-10 14:09 点击:291 编辑:邮轮网

1. 自然资源第四海洋研究所

环境工程中科院有院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土壤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海岸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海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等。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和防治、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环境工程建设、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等。例如:饮用水的过滤和消毒等水处理工程的规划,空气、水资源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土壤污染、水污染问题的改善和防治等。与环境科学相比,更侧重于工程设计和污染防治等方面。

2. 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

研究所,应该是好单位了搞海洋测量也不错现在研究生很多,能进这单位不错的,应该有编制的吧

3.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官网

崂山实验室原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充分调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的积极性,整合全国海洋科技资源,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实验室主要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5家单位联合共建。

4. 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三研究所

海洋局1、2、3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其他就是高校里面的,像同济、海洋大学等。

5. 自然资源部第五海洋研究所

不属于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是一所私立的非赢利研究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它致力于研究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

中文名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创办时间

1930年

类别

私立学院

所属国家

美国

快速导航

研究领域

组织结构

并培养出专业的海洋科学研究人员。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成立于1930年,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该学院的组织结构包括:五个部门,四个跨学科学院(海洋生物、海洋边缘、海洋与气候变化、深海探测),以及一个海洋政策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

他们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地球深层的地质活动、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在海洋中的相互作用、海岸侵蚀、海洋洋流、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开设有海洋科学各个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程(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还有一些研究和实习项目。硕士学位是与麻省理工大学合作的学位或学院自己。同时学院还提供很多非正式的教育形式,例如:展览中心和夏季旅行。

6. 自然资源第二海洋研究所

苏纪兰,物理海洋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苏纪兰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

1935年12月,苏纪兰出生于湖南攸县。大陆解放前夕,苏纪兰随父亲去了台湾。

1957年,苏纪兰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异国生活条件的优越和事业的成功未能磨灭他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1967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在国外工作多年。

1971年,在夫人袁立宜的支持下,他们变卖了房子,辗转到加拿大打听回国事宜,后又向使馆多次申请回国。然而,当时大陆正处于“文革”动乱之中,苏纪兰的心愿迟迟未能实现。

1979年,苏纪兰带着一家人回归祖国,来到位于杭州的海洋二所工作,研究河口动力学及陆架动力海洋学。

1979年,回国到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工作。

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7.1-8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机械工程系 代理讲师

1967-1974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工程科学系 助教,副教授。

1971-1972 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海啸研究中心 研究员。

1974-1980 佛罗里达州立大西洋大学海洋工程系 副教授(1977年5月取得终身任教权)。

1979-1980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访问副教授。

1981-今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教授,研究员。

1993年,杭州湾水系界面对悬浮物和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浙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浙江沿海(台州湾)高混浊水体动力沉积研究,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中方成果,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中日黑潮综合研究中方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西北太平洋环流及其对我国近海环流的影响,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705研究所简介(705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中船第十一研究所(中船第十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