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买了什么船(中国购买的第一艘西方船是由谁购买的)

2022-12-09 11:57 点击:228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购买的第一艘西方船是由谁购买的

1.东风号

东风号是一艘总长达161.4米,宽20.2米,载重量1.3488万吨,排水量达1.7182万吨的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由江南造船厂负责制造,体现出当时船舶制造水平,配套生产能力的万吨级大型远洋船舶。

2.济南舰

这艘于1968年开工,1970年下水,于1971年服役中国海军北洋舰队的导弹驱逐舰,是总功率72000马力,航程2970海里的自行研发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并先后完成了加装舰载机、防空导弹系统等技术的试验。

3.向阳红十号

向阳红10号是于1979年建成,于1984年参加首次中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主要承担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对南大洋南极洲执行科学考察等任务,并在198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年计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4.长城号

长城号这艘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制造建造的出口船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造的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出口船舶,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的进步,开创了船舶工业的新纪元。

5.弹道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以弹道核导弹为潜艇主要武器,用于对陆上等各种战略目标进行核打击的潜艇,而中国名为092“夏”级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的战略性突破。

6.渤海友谊号

渤海友谊号这艘集原油加工、卸油终端、海上油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石油开发储油船,这艘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实现了在这方面的零的突破,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此种类型的储油船用于有冰的海域。

7.常规潜艇

常规舰艇通常指的是以柴油机为动力源,也是边在水中航行边带动发动机供电的潜艇,而由中国舰艇武器装备科研研发的041元级新型潜艇,在下水后标志着我国在这方面潜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方面有了新突破。

8.哈尔滨舰

哈尔滨舰是一艘于1989年开工建造并于1994年服役于中国海军北海舰队的舰船,这艘舰船在建造时是在第一代051星驱逐舰基础上,加装部分西方动力装置和武器设备,设计方面吸取了俄罗斯战舰设计优点的驱逐舰。

9.远望三号

这艘主要负责卫星、飞船、航天器海上测量和飞行试验控制人物的综合性航天远洋测控船,是融汇了20世纪90年代船舶、机械、电子、七项、计算机等方面国际先进技术的长180米,续航能力1.8万海里,总航

2. 中国第一艘轮船谁造的

1960年4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建造、全部材料和设备都是国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江南造船厂提前下水。它标志着上海造船工业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造船史上增添了新的光辉的一页。

3. 中国第一条船是什么

浙江嘉兴南湖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4. 美国第一艘到中国的船

早就有轮船了,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在19世纪初就有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

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侵略中国的英国海军就有了蒸汽机轮船,只是那个时候还是以风帆战列舰为主,从1840年以后,英国的海军就开始逐渐换装,主力变成了安装了人机的风帆战列舰,并逐步开始取消了风帆。

5. 中国购买的第一艘西方船是由谁购买的船

1862年3月徐寿被曾国藩招为幕僚,进入安庆内军械所负责轮船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那时国内关于轮船方面的书籍只有两本,这两本书徐寿几年前就读过,而且对于轮船内部结构的阐述几乎都不涉及,曾国藩军中有一两艘西方舰船,徐寿登上舰船,认真研究,彻底弄懂了蒸汽机和轮船制造原理。由于当时国内生产能力很有限,很多零部件只能靠徐寿亲自设计制造,徐寿亲自动手制造了活塞、螺丝钉等零部件。

1862年7月,蒸汽机实验成功,接着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机动轮船——“安庆”号。

6. 什么的西方船

牛皮船是用木材和牛皮做的一种船。

牛皮船特点

牛皮船一般船身长3米多,高1米、宽2米左右,一只船至少要用两张牛皮缝制,每船可载10人左右,适合于西藏河流的特点,它吃水浅,牛皮入水,一经泡浸,便发软,有弹性,对水中暗礁等物耐撞击、磨擦,牛皮船轻便灵活(重量只有30~40公斤),船工可随时搬来搬去,船随人行,遇水撑舟、上路背在肩上,十分方便。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牛皮船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拓展阅读

相关传说:

相传,东方国的女官高霸,其地位相当于宰相。黎明乘牛皮船从格尔丹寺沿河而下,风驰电掣,历危滩万道,到达噶延时,正值太阳初升,向女王报告一路考察情况,女王赞赏高霸行动快捷,并发布命令,多选牛皮船,充备军用。牛皮船成为女王十分宠爱的交通工具。在随后的千百年里,东女国的后裔就是依靠这种制作巧妙的牛皮船往来与大金川两岸。如今在金川江面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人们乘坐牛皮船悠闲撒网捕鱼的情景。牛皮船成为漂流探险者们漂流大金川的首选工具。

7. 中国船和西方船

明末清初东西方舰船比较

17世纪初的明末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船只,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夹板船,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但是实际上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在欧洲的船只,又分为许多种,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却是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不少,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沉性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货物量更大,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大海之上,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成几十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如当时的郑芝龙虽然统治着南海海面,但是郑家水师之所以能战胜荷兰人或者是西班牙、葡萄牙的船队,依靠的并不是质量上的优势,而是依靠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才得以控制了南洋,但是即便如此,荷兰人抑或是西班牙人的帆船,还是可以自由来往于南洋。

另外中西帆船还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是船帆的应用,中式帆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硬式船帆,这样的硬式船帆的好处是调帆方便,升帆和落帆容易,船帆利用风向容易,而且效率高,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以较少的船员,便可以操作船帆,可谓是充满了中国式的聪明才智,但是这样做同样也造成了中式船帆,必须要依靠更高的船桅,船帆也不能太宽,这样一来,就影响到了船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过高会影响到船只的稳定性。而西式帆船则都是软质船帆,虽然利用风向没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来进行操作,危险性也比较大。但是西式帆船却应用了三角帆来解决了问题,同时他们可以将船桅造的更高,风帆的面积也可以制作的更大,这样一来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获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性。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结构,使得他们的船只上可以装载大量的大炮,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哪怕仅仅是武装商船,现如今也远比郑芝龙水师中强一些的船只强得多,对付他们,郑芝龙当时不得不依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靠近肉搏,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西式风帆战船还要统治这个地球大海近三百余年时间,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海上还是看谁的船只更大,装载大炮数量更多,假如当时中国能学习西方的造船技术的话,那么也是能赶上来的。非常可惜,清军入关后,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而其比明朝严厉多的、甚至到了神经质的禁海,导致没多久尤其是台湾郑氏被灭后,清军更是将水师藏了起来,导致被世界远远的抛在后面,其实乾隆末期,仅仅靠着武装商船,英国人就能轻松突破清军的海防。

8. 中国购买的第一艘西方船只是由谁购买

1492年10月,哥伦布率船3艘,水手87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

9. 中国购买的第一艘西方船是由谁购买的呢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盛世之一,农业、手工业生产力水平都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对外交往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此时,不仅在西北陆路出现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的繁忙的“丝绸之路”,而且在东南海上也出现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处近海”的交趾、日南(今越南),“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另外,书中还记述了一条中国商船去南海和印度洋一带的航线。众所周知,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经阿拉伯人之手大量转运到罗马帝国。实际上,当时中国丝绸也有许多是经过海上贸易而转运到罗马的。中国商人将丝绸等中国物品运到印度南部,一些罗马和阿拉伯商人再将这些商品经红海运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地,然后经地中海运至罗马。

罗马帝国当时被称作“大秦”,其商人“与安息,天竺交布于海中,利有十倍……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易,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国与罗马帝国直接交往的最早记载,而且是通过海路进行的。学者们认为,来者很可能不是罗马使臣,而是罗马商人。他们可以直接见到中国皇帝,而且以前素未通中国,可见汉王朝对海外使者或商人都持欢迎态度。在汉代,不仅与南海诸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且与日本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日本多次遣贡使来中国,期间自然都有一定数量的物品交易。东汉时,日本还接受了汉王朝颁赐的“汉委(倭)奴国王”金印。此金印至今尚存日本。不难想见,两国之间的还是贸易一定有所发展。东汉末,不少汉王室成员为避乱逃到日本,受到良好安置,史称“归化人”。据相关报道,日本的“原田”氏即为汉刘邦后裔。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政权更替比较频繁,但海外交往和海外贸易还是有所发展。尤其是南方相对较为安定,这类交往和贸易更为频繁。孙吴政权曾派一支万余人的船队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州”(今台湾),充分表明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明显提高。孙吴政权还派朱应和康泰出访南海诸国,对各地物产都做了详细记述。这些地方当时都和中国保持着贸易往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罗马商人秦伦这时来到孙吴政权的首都,还受到孙权的接见。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与罗马帝国也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往来。

在两晋南北朝时,这种海外贸易活动也一直没有中断。据《唐六典·互市监》注文载:“汉魏以降,缘边郡国皆有互市,与夷狄交易,致其物产也。”尤其是南梁时期,海外贸易还一时显得颇为活跃。“及宋、齐,至者有十余国……自梁革运,其奉正朔、修职贡,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据阿拉伯史学家记载,在公元6世纪时,也就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中国船只经常进入波斯湾,并由此进入幼发拉底河,与当地阿拉伯人进行交易,至于中国政府如何管理这类海外贸易,则史无明文。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中国政府似乎都不加限制,大都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10. 第一艘美国到中国的商船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

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整体出水。2011年4月底,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为其整体发掘奠定了基础。

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工作启动。 2015年1月28日,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另外,关于南海一号的传言,有可能是大臣张世杰所辖船队,在此处遭遇台风天气,埋葬于此。现存位置: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11. 中国的第一艘船叫什么

“天鲸号”是中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其装机功率及生产能力在同类船型中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该船能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并且能够在坚硬土质定桩,定位精确牢靠,可在狭窄水域施工。

其电气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均具备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驱动功率大、启动平滑、控制精确等特点,并且实现了自动挖泥与监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中国扬帆集团订单(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多少条船(远洋运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