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渤海船舶重工董事长
孙晓波,男,1962年12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79年至1982年在山东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现鲁东大学交通学院)学习,南开大学EMBA。现任潍坊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参加工作后,孙晓波从潍坊汽运总公司技术员干起,历任潍坊汽运总公司企业管理处处长、潍坊汽运总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经理、英国金运贸易公司经理、潍坊国际海运公司经理、潍坊交通工程集团总经理等职,2000年8月任现职。先后荣获“富民兴潍”劳动奖章、“山东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8年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当选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10年被学校评为“鲁大杰出校友”。
潍坊自古有“鸢都”之称,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在这个具有古老文化神韵的都市里,潍坊交运有限公司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市区白浪河畔,闻名遐迩。不管是匆匆过客,还是本地市民,只要光顾交运,都会感受到交运先进设施的便利舒适,诚挚服务的热情温暖。当人们乘车安全出行时,有一个人居功至伟,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潍坊市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晓波。他以超人的胆识与魄力带领着交运人搏出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也为古老的“鸢都”增添了新的辉煌。
三顾汽运 成就交运
1979年,17岁的孙晓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交通学校(现鲁东大学交通学院)。虽然条件艰苦,他却以顽强的意志圆满完成了学业,为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被分配到潍坊汽运,他忘我工作,刻苦钻研,1984年以全公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潍坊电大经济管理班。1988年,公司机关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竞争答辩,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长,吸引了当地多家媒体的关注。
因为工作出色,他又先后出任潍坊汽车旅游公司经理、潍坊国际海运公司经理。出色的业绩又使他于1994年赢得英国金运公司经理的职务。在英国的这段时间,国外企业的先进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给了孙晓波很大的触动与提升,使他感受到了国内企业的落后与不足,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改变经营模式,如何形成适宜本国的经营理念,这段时间的苦心思考为后来的企业改制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回国后,孙晓波出任汽运总公司副总经理,不久又被调往潍坊交通工程集团任总经理,不管身在何处,他从未放弃对于企业改制的思考与构想。
2000年汽运公司因经营不善渐入困境,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孙晓波回来重整汽运公司。这是他第三次到汽运,对于孙晓波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但更是一个挑战。重整汽运,他可以实践多年来对于企业改制的构想。但作为决策者,孙晓波深知每一项决策都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命运,他必须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面对挑战,他没有畏惧怯懦。相反,他以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潍坊交运有限公司,使企业增添活力,焕发生机。之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企业飞速发展,屡创佳绩。
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他三顾汽运,步步为营;三顾汽运,成就交运。
三改企业 铸就辉煌
面对原来不景气的汽运公司,孙晓波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考察研究,提出改制的构想。这在当时还未有先例,企业内的部分领导和员工也不理解。面对改制的诸多问题与困难,孙晓波全力以赴,逐一击破。他向员工反复地阐述企业原有体制的弊端与企业股份制的优越性,并率先购买企业股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企业改制成功,汽运公司也正式更名为潍坊交运有限公司。
企业的成功改制,是交运腾飞的起点。企业改制成功后,孙晓波继续探索企业的发展道路。他意识到企业改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面对时局,孙晓波陷入深深的思考:单线条简单化的经营不仅风险大,而且利润空间有限,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要想安全稳定并且高利润地运营,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道路。于是,他决定对公司进行产业结构改革调整,并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产业链。
客运产业链。局促狭小的潍坊老汽车站已承载不起潍坊交运的腾飞,更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于是,公司果断决定:本着高质量的原则改造潍坊汽车站。先是扩张车站大院,改造老旧站房,后又装修候车大厅,按照航空候机厅的标准建成了一流的车站。2005 年潍坊汽车站正式投入运营,并且在运营中不断加强管理。现在这个省级规范化的“三星级”的车站已成为潍坊公路客运的“航母”,被国家交通部授予“文明汽车客运站”,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交通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等称号,被乘客称为“打伞的车站”。这既竖起了潍坊高速客运的品牌,又给交运带来了荣誉。汽车站不仅成为交运的窗口,也成为整个潍坊市的窗口。目前,客运产业链涵盖四个汽车站,拥有营运车辆448部,线路119条,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
小商品城产业链。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商品城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朗乐观。于是,公司下大力气对小商品城进行扩建,同时加强管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拥有营业面积 15 万平方米 、3000多个摊位、3000多间营业房、900多间库房的综合性小商品城。同时,公司专门为小商品城建了“小商品城客运站”和“小商品城物流中心”,真正形成了客便其行,物便其流的局面。小商品城先后三次被国家工商局授予“全国文明市场”、“全国百强市场”等称号,被誉为“鸢都商业明珠”。
物流产业链。在大力推动客运发展和商贸经营的同时,公司又对货运物流产业不断地进行改造和管理升级,形成了物流产业链。物流产业已形成了以交运综合物流园、人民商城物流园、盛越快运中心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教育培训产业链。社会进步,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驾校培训行业迅猛发展。于是,公司决定扩建驾训场,建成了全市一流也是唯一的综合性考训场。2005年以来,公司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在发现中国劳务输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后,决定发展外派劳务事业,建立了山东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这就形成了教育培训产业链。2008年成立了潍坊海运学校,矗立于滨海科技创新园区,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占地436亩,可同时容纳在校生万余名,志在打造环渤海第一民营海员培训学院。
销售产业链。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销售行也必定会有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公司决定进军汽车销售行业,同时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形成了销售产业链。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孙晓波不断地加强与完善企业管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调整优化产权结构,改进完善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具有交运特色的管理体制。
一个企业要保持基业长盛,必须具备特色的企业文化。为此,公司注重抓企业文化建设,创办内部报刊,建立职工阅览室,积极倡导各项文化活动。经常聘请名师到企业讲学,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不仅如此,公司更重视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建设,努力让企业形成“用心做事,诚实做人”、“开拓创新,敬业奉献”、“超前思维,快速反应”等积极健康的精神品质。正是拥有了这样的精神,交运才会不断地创造奇迹,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2004 年企业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孙晓波个人也先后荣获“富民兴潍”劳动奖章、“山东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市优秀企业家”等称号。2006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008年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当选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改制后企业的迅速发展,展现出孙晓波的远见卓识。产业结构调整后各具特色的产业链,也以它们的成绩、荣誉、效益与广阔的市场前景证明了孙晓波改革的力度与成效,也展示了他的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三改企业不但使孙晓波的杰出才能得以体现,更使企业重现了活力,走向了辉煌。
约法三章 以身作则
要想管理好企业和员工,必须先管理好自己。于是孙晓波给自己约法三章,提出“廉政向我看,勤政跟我干”,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在担任国际海运公司经理时,有一次他到码头检查一艘运载水泥的德国货轮。适逢天降大雨,需要紧急卸货,孙晓波立即加入劳动,直到货物顺利卸完,一身崭新的西装溅满了泥水
交通服务企业,顾客就是上帝。所以,孙晓波号召员工换位思考,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他亲自到汽车总站与旅客交谈,到小商品城与业户交谈,征求他们对企业的意见与建议,这不仅给员工做了表率,而且也深深地打动了业户。“五一”、“十一”黄金周,别人或出去旅游,或在家陪伴亲人,而他却坐镇汽车站,亲自监督指挥,从不休息。在他的感染与带动下,车站员工更是干劲十足,使得每一位乘客在客运的高峰期,都能及时顺利地出行。
敬业奉献的孙晓波以他的行动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深明大义的老母亲,深深地了解儿子,也默默地支持着儿子。身患重病的她,多么希望儿子能守在身旁,但她不希望打扰儿子工作,直到闭上双眼也未占用儿子一个工作日。这种伟大的精神感动着企业的每个员工,如今敬业精神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孙晓波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也是引领这种文化发展的弄潮儿。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仅在工作上如此,在生活上孙晓波也是如此。他不居功,不自傲,常常告诫自己“为人要正,为官要清”。公司投资3000多万建成的交运小区,使员工的住房面积户均扩大了20 多平方米。很多人认为员工的住房能扩大20 平方米,那老总的肯定得扩大 100 平方米。事实正相反,在这拥有 11 幢居民楼的交运小区内,没有孙晓波的房子。孙晓波总是考虑企业的职工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每次分房都主动让出,至今还住在妻子单位并不宽敞的房子里。
没有学习,就没有竞争力。孙晓波深深明白这句话的涵义,为此他教育全体员工要不断学习,自己也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孜孜不倦地求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他不断地翻阅《中国企业家》,不断地向国外的知名企业如微软、GE、IBM 等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他引入海尔“用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建立“宁要小老虎,不要小绵羊”的独具一格用人机制,成效显著。处处留心皆学问。孙晓波喜欢思考,善于带着问题观察一切事物,从中央台《对话》栏目中他学到许多经营理念及经商之道。他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拳拳爱心 奉献社会
公司效益提升的同时,孙晓波注意增加员工的收入。自改制以来,员工的工资直线上升,每年增长都在8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员工人均收入17000多元,跃居全市上游水平,比改制时增长了一倍多。2009年员工人均工资达到23000余元。
为了解决多年来公司住房难的问题,让员工安心工作, 2006年以来,公司又投资亿元建成另一个全市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花园式住宅小区,以改善近700名员工的住房。
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不断完善公司福利保险制度,积极地给员工缴纳各种保险。对于那些老员工,他都亲自慰问。对于家庭遇到困难的职工,他更是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
一位企业家,在企业富了以后,不能忘记回报国家与社会。2000年以来,公司积极响应潍坊团市委组织的“希望工程”活动,先后救助过李萍等10多名山区失学儿童,帮助他们重返校园。2005年9月,公司捐资12000元,救助4名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的大学生,使他们能够如愿走进大学校园。2006年5月,在全国第16个助残日,孙晓波先后来到潍坊聋哑学校、潍坊盲童学校,参加助残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公司都会启动百名大学生免费乘车计划,帮助困难大学生免费乘车,安心回家过年。
2. 渤海船舶重工董事长简历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渤船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2001年7月18日经债转股更名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我国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和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
3.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
2010年04月19日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04月19日,注册地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锦葫路132号,法定代表人为胡德芳。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2021年(第28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显示:该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2022年4月,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内业部第三团支部被授予2021年度“辽宁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4. 渤船重工新任董事长
辽宁渤海造船厂后改名不让船重工,始建于1954年,位于中国辽宁葫芦岛市龙港区为中国最大的造船厂之一,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辖骨干造船企业之一,工厂已开发建造各类船舶一百四十多条,1994年获准对外开放,1996年获自营进出。孔经营权开放后,先后与德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客商签订出口造船协议,50年代以生一般潜艇为主。
5. 渤海船厂总经理
是的,是上市公司中船重工的子公司。
渤船重工也是中船重工上等子公司,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渤船重工主要从事船舶、海洋工程及配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建造、修理、改装,是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大型钢结构加工、冶金设备和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
6.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第一轮船制造厂不是合资厂,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2001年7月18日经债转股更名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和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
7.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其中包括国内外著名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北方研究所。
中船重工的战略目标是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成为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力量和中国海军装备最强最大的。
8. 渤海船舶重工董事长是谁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渤船重工)始建于1954年,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经债转股后于2001年7月18日挂牌成立。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世界一流的重大钢结构成型、焊接、加工、制造生产线,能够按照中、挪、法、美、日等国船级社和各种国际公约建造174000吨级以下各类船舶。通过了国际标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完善的计算机内部局域网络。年造船能力达到60万吨,年创汇能力近两亿美元。公司已设计建造各类船舶170多艘,开发研制了50多种新船型,在转炉和水轮机转轮制造市场享有极高声誉。主要产品多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新产品奖。公司连续多年荣获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和辽宁省文明单位称号。
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现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船舶报和省、市媒体先后报道了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