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造船工业
基本就那几个国家,中美日韩加英国瑞典。
韩国日本商业造船能力不俗,瑞典特种船舶造船能力一流,中美英能力偏全面综合行,毕竟是能造航母核潜艇的,此外还有个比较特殊的俄罗斯,造船能力一般,造潜艇专业。
2. 英国造船工业形成的原因
日本曾有过在全世界船舶市场中的占比将近50%周期,日本的造船企业可以建造从散货船到集装箱船,从海洋工程船到豪华邮轮等所有民用船舶门类。比如日本著名的三菱重工船厂就几乎涵盖了民用船舶的所有门类。除三菱重工是日本造船业的典型代表之外,日本还拥有川崎造船,IHI,万国,三井,常石,今治等著名的中大型造船厂。值得一提的是,从1956年起,日本造船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且保持这个冠军地位达半个世纪。日本造船业的峰值出现在1973年,年交付总量达到3千万吨。日本造船业的峰值出现在1973年,年交付总量曾经达到3千万吨。
但随着中韩两国企业的快速崛起,日本造船业在2000年后逐渐落后。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历来十分注重造船业。且日本曾在二战期间是一个航母大国,航母建造能力当时并不比英美等国弱,也就是说,日本建造大中型航母完全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早在1955年日本就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全球最高的造船业技术水平及实力。21世纪初期,由于韩国快速追赶上来,叠加长兴岛造船基地建成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基地后,日本的造船业排名才逐步下滑至全球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日本开始决定自供千亿大订单,试图重回全球造船业巅峰之位。比如日本邮船拿出了1000亿日元,向日本境内的两家造船企业,购买12艘7000车位的LNG动力船,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的一笔订单,引来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日本的动力运输船具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日本邮船要订购十多艘呢?实际上,运输船与传统船舶相比,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减少25%的二氧化碳,非常有利于保护全球环境。
据日经中文网之前报道,日本第一大造船巨头今治造船曾经宣布,将与欧美海事机构合作,制定在造船业中安全使用氨气的规则标准。同时今治造船还将研发氨燃料船,力争掌握领先全球的优势技术,以重回全球造船霸主地位。早在1984年,日本已牢牢把控了全球53%的造船订单,但近些年来,却被发展势头迅猛的中韩两国造船企业反超,使得新船订单已经不足7%。因此,日本希望与欧美相关机构展开合作,率先制定氨燃料船舶的新规则,目的是在新一代燃料船领域掌握商业化的主导权。
国际海事组织(IMO)曾经制定目标,到2050年全球航运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减少50%,而氨燃料船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法宝。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称,到2050年,船舶燃料用量当中氨气的占比将达到46%。由此,氨燃料动力船技术已经成为各国船企竞争的焦点。今治造船认为,若该日企能够力争在2026年造出载重超过20万吨的大型散货船,就有望拿到更多造船业的订单,继而有了与中韩两国竞争全球造船霸主地位。
日本最大的两家造船企业——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联合。另外日本拥有川崎汽船株式会社,是日本三大航运公司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成立于1919年,拥有近400艘世界最先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航线遍及全球,在国际航运界拥有十分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全日本造船合并计划”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牵头,计划整合日本国内15家大型造船企业。日本的是目的依然是重回打造造船业的辉煌。
3. 英国造船企业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与远距离炮战,改善操作性能,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入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挂之内。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4. 英国大型造船厂有哪些
Zodiac Maritime: 拥有124艘船舶,价值43亿美元。包括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和原油、成品油船,LPG船。2)BP: 拥有43艘船,价值27亿美元。包括原油、成品油船,LPG和LPG船。3)Shell Trading and Shipping Co: 拥有14艘船,价值20亿美元。包括原油、成品油船和LPG船。4)Navigator Gas: 拥有船舶38艘,价值16亿美元。包括乙烯, 乙烷, LPG,和化学品船。5)Golar LNG Limited: 拥有10艘LNG船,价值12亿美元。
5. 英国造船工业中心
随着我们国家一个个的超级工程建成,中国的重型装备制造水平飞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重型装备的身影,在这一领域已经超越了欧美国家,这其中振华重工就是典型代表。
振华重工,公司总部在上海,长兴岛,南通,江阴等地有8个生产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商,主要生产大型集装箱设备机械,散货装卸机械及大型钢桥等,在全球港口机械市场连续19年位居第一,订单数量占据全球80%。
振华重工发展历史
振华重工从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发展到拥有员工4万多人,港口机械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港口,这其中离不开公司的创始人管彤贤的付出,他在59岁退休后创办了振华港机,经过不断的创新,埋头苦干,击败了诸多强手,将中国从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进口国,变成最大的出口国,公司取名叫“振华”也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1992年上海振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ZPMC)成立,同年港口设备进入加拿大市场,标志着振华品牌迈进国际市场。
1995年改建世界上最大的叉装船“振华2”。
1998年港机订单总额居同行业首位。
2006年港机市场份额占全球70%,亚洲最大的4000吨起重船建成。
2013年振华重工首座钻井平台成功交船。
2017年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和亚洲最大的自动化码头--青岛港开港。
振华主要产品
振华30是世界上最大的单臂回旋起重船,起重重量12000吨,总重量14万吨,该船可以360度旋转,有12个推进器,排水量达到24万吨,体量超过了全世界现役所有航空母舰,这个巨无霸不但力气大而且吊装精度也高,在港珠澳大桥吊装重达6000吨的沉管接头,最终达到了1.5厘米的精度,让世界惊叹。
自动化码头,我们想象的码头是一片繁忙嘈杂的景象,但是振华重工建设的自动化码头却是“空无一人”,只有很多电动无人车在有序的搬运集装箱,从运输船停靠码头到把集装箱放到指定堆场,所有设备的每个动作,都是由振华重工研发的码头设备控制系统来完成的,全部实现自动化,能够提高50%的工作效率,也更加节能环保,自动化码头是在人工智能发展下进行的码头革命,振华重工也成为自动化码头的领导者。
天鲲号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挖泥船,被人称为“造岛神器”,挖泥深度可达6.5米至35米,铰刀功率6600千瓦,配备了4种挖不同土质的铰刀,能以每小时6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岩石及海水混合物输送到最远6000米的地方,这个速度一天就能堆出足球场的面积,它实现了全智能化,可自动定位,自动挖泥作业。
振华重工还有如5000米深水铺管船,智能立体停车库,半潜船,海洋钻井平台,为世界上建设的桥梁,风电提供特型钢结构,自动化焊接获得多项专利,这一台台设备成为国之重器,也彰显了振华重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真正实力。
振华重工设备走向世界
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从最开始的重金买进,模仿加工制造,被国外客户看不起以质量差而被拒绝,到后来通过创新不断向高端发展,不断超越已成为行业佼佼者,到现在客户都选择振华重工,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重型机械设备。
2014年韩国世越号邮轮沉没,打捞工作由于没有找到能吊起世越号的1万吨设备而一直拖延,当时如此规模的起重船国际上寥寥无几,最后韩国政府与上海打捞局签订打捞合同,最终由振华30成功的把世越号打捞上来。
不但是在民用建造方面,在军事建造上也能看到振华重工的身影,美国最先进的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是美国新一代海军驱逐舰,在美国对外公布的建造情况时,可以看到在吊装上层建造的吊机上有SPMC(原是上海港机现被振华重工收购)的字样。
在英国海军命名仪式上,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船坞所用的龙门吊上,也出现了上海振华的字样,这是英国为了建造航母,花1200万英镑从振华重工定购的,这是英国造船历史上起吊重量最大设备,可以吊起1000吨的部件,现在所有的航母建造都是分段模块化建造,先是在各个船场分段或大部件建造,最后到船坞内组装,在整个航母建造过程中都需要大型起吊设备。
当年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后来又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技术封锁,现在不得不用中国设备制造舰船,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相互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国制造都是以高标准,高门槛著称,但德国的港机设备大多来自上海振华重工,这是德国制造业唯一退出的重型设备制造领域。
当今世界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巨大变革,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振华重工也没有止步,自动化码头推出了第四代,船舶岸桥大部件自动化焊接,携手微软进行港口大数据管理,开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现在的振华重工不止是制造公司更是一家服务公司,从港口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码头运营,提供设备维护保养,成为系统总承包商,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卓越公司。
6. 英国造船技术
各国造船吨位排名(民用船只):第一名中国,第二名韩国,第三名美国,第四名日本,第五名英国,第六名新加坡。
第七名俄罗斯。
第八名加拿大。
第九名法国。
第十名德国。
第十一名澳大利亚。
第十二名意大利。
第十三名芬兰。
第十四名丹麦。
第十五名荷兰。
第十六名印度尼西亚。
第十七名印度。
第十八名土耳其。
第十九名埃及。
第二十名智利。
7. 英国造船工业水平
盖伦船的发明者是约翰•霍金斯。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为了使之更适合于远距离炮战,改善操作性能,他们把首部上层建筑降低,移入船体之内,甚至置于首挂之内。此类船的标准长度50米,排水量500-600吨。这类新型盖伦船的快速性、操纵性明显优于西班牙"盖伦"船。由于它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创制,又称"女王船"。
8. 英国造船工业发达吗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瑞典、瑞士等都堪称欧洲工业发达国家。
1.英国
英国过去工业发达,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都很强,是全球仅有的四个航空、舰船发动机制造强国。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2.法国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钢铁、汽车、建筑为其工业的三大支柱。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法国工业三大支柱。
3.德国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工业发达,在汽车、机械、重化工等领域都很强。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4.俄罗斯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罗斯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软件制造商。
5.意大利
意大利的工业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崛起的,当时的意大利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也飞速上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意大利的经济总量一度超过了英国,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巅峰。目前的意大利,实体经济非常发达,在欧洲仅次于德国。意大利的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仪器、冶金、机械设备等产业技术都是全球一流,在全球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说,意大利的工业发展历史和韩国不相上下。时间虽然短,但成绩还是很好的。
6.瑞典
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瑞典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机械制造业、森林及造纸工业、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电信、食品加工等。大名鼎鼎的萨博、沃尔沃等公司都来自这个国家。
7.瑞士
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以腕表为主,另有座钟和摆钟等。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仪表、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也很重要,近些年来,打字机、计算机、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
9. 19世纪英国造船厂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发, 到了十八世纪中叶, 北美大陆的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当时尚未发明火车, 陆路交通还不发达, 所以海洋和内陆河流的水上航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造船业迅速发展。在1720 年波士顿就已经有了十四个造船厂, 每年可造船二百艘。到了美国独立前( 注: 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 造船吨位已经达到英国造船吨位的一半。尽管如此, 原有的靠风力和人力航行的船舶仍然不能满足要求, 迫切地需要改革旧的交通工具, 研制出具有强大动力的新式船舶,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发明了轮船的是美国工程师富尔顿。
富尔顿的父亲原是英国人, 1730 年来到北美洲, 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卡斯特, 富尔顿于1765 年11 月14 日出生在那里。
在富尔顿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 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好。在上小学的时候, 课外时间常到附近的一家机器铺工作, 曾经在枪匠的指导下制造过气枪。在这一时期, 富尔顿学到了机器制造、实验和绘图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七岁时, 富尔顿离开兰卡斯特来到费城, 以给机器工厂画机械图谋生, 同时还给人们画小型的肖像画。当时住在费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很欣赏富尔顿的绘画艺术。后来富尔顿又由于绘画而结识了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 从而产生了设计用蒸汽机开动的轮船的理想。
富尔顿在前人失败的基础上, 进行深入的钻研。自1793 年起, 他设计并绘制了许多桨轮、机构和船型的草图, 解决了不少的技术问题, 并且制出了轮船的模型。1803 年1 月9 日, 他在巴黎进行了蒸汽轮船的模型试验, 了解到轮船的吨位与动力大小的比例关系。以后在许多工人的帮助下, 他建造了一艘轮船, 船长70 英尺、宽8 英尺、吃水3 英尺、外轮直径12 英尺, 用一部8 马力的蒸汽机为动力设备, 在赛纳河上试航成功。但是, 不幸在当天晚上这艘新造的轮船就被暴风雨摧毁了, 经过24 小时的艰苦打捞, 才把沉入水中的蒸汽机捞上来。这件事并没有动摇富尔顿的决心, 不久他和工人们又重造一艘船, 并装上那台打捞后经过检修的蒸汽机, 虽然再次试航成功, 但他发现蒸汽机的功率尚不够大。此后他写信给瓦特和鲍尔顿, 请求支援一些蒸汽机的零件, 并动手制造更大功率的蒸汽机。
1807 年, 富尔顿研制的新轮船“克莱孟特”号造成了, 船长150 英尺、宽13 英尺、吃水2 英尺、桨轮的半径3 英尺, 用24 马力的蒸汽机推动。在试航之前, 一些庸人讥笑这艘新轮船为“富尔顿的蠢物”。
1807 年8 月17 日, “克莱孟特”号轮船在哈得孙河上成功地航行着, 以4 公里/ 小时的速率前进, 被称为“富尔顿的蠢物”取得了“富尔顿的胜利”!
“克莱孟特”号经过一番装修美化后, 正式地投入航运了。以后又通过不断的改进, 使它的航速从原来的4 公里/ 小时, 逐步提高到6 公里/ 小时、8 公里/ 小时。
1808 年, 富尔顿又建造了“海神之车”号和“典型”号蒸汽轮船, 能够连续航行150 英里。一年后, 富尔顿组建了公司, 制造“渡轮”, 他称之为“舫船”,
每艘船由两个并列的船体用甲板连接起来, 可提供一个宽敝的船面, 以便于载运货物。富尔顿的一生共建造了十七艘轮船, 在科技史上和航运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除了研制轮船之外, 他还对运河的设计作出过贡献, 曾发明了在运河里不同水位上升降船舶的设备。据说他还计划研制在水下延时爆炸的“水雷”、深水航行的“潜水艇”等, 但是都没有完成。1815 年2 月23 日富尔顿逝世了, 世界人民永远纪念这位发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