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动态报告(船舶业发展情况)

2022-11-28 21:00 点击:221 编辑:邮轮网

1. 船舶业发展情况

船舶工程师是船舶设计制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他们负责船舶动力设备的研发和设计, 他们具有丰富的船舶系统设计工作经验,熟悉船舶动力系统的原理和设计,熟练使用Auto CAD,tribon等设计工具,熟悉船舶专业英语。职业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轮机工程、船舶机械或船舶相关专业毕业。

工作经验:

两年以上船舶系统设计工作经验;熟悉船舶动力系统的原理和设计;熟悉AUTOCAD、OFFICE等软件,熟练使用Auto CAD等设计工具;熟悉使用船舶专业英语。

职业资格

该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船舶工程师船舶工程师高级船舶工程师.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助理船舶工程师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

二船舶工程师

1已通过船舶工程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应届毕业生;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三高级船舶工程师

1已通过船舶工程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薪资行情

一般月薪范围在2000-3000元之间。[1]

职业发展路径

一般就职于船舶生产、制造或是技术开发公司可以就职于研究院或是设计院等研究机构。该职位的发展受我国船舶业的发展状况的影响很大。

2. 船舶制造业现状

、消费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该国的“超级消费者”现已不再停留于模仿西方购物者的格调而成为潮流引领者和创新者。

这里形成了一个超级反馈循环,消费者的需求正影响着阿里巴巴、京东和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如何开发新的零售模式和技术来为其服务。世界各地零售商(包括实体店和网店)都在迎合这些购物者,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需求和商品获取渠道。

中国消费者在推动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其力量在未来十年会有增无减。短短七年前还不曾有人预测到从西方跨国公司到中小企业的各大品牌会把“双十一”(光棍节)、“6·18”(京东创始日)、10月1-7日(国庆黄金周)和春节(中国农历新年黄金周)纳入节日促销安排。

同样,也不曾有人预料到中国旅行者会对全球各城市、品牌和服务商产生的影响。

2、技术与创新

创造技术产品并使之商业化的能力必须是中国未来25年发展的核心重点。好消息是,中国正在为此努力。

毕马威近日关于全世界增长最快技术中心的报告将上海排在第二位,其次是纽约。这也是在不久前还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本身就证明了奇迹尚未终结而只是改变了形态。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国从追赶潮流和技术走向真正的创新和原创。

这在电子商务领域尤为明显。从许多方面来讲,就电商服务、经验和技术而言,中国领先于西方和其他市场两三年。

中国在移动支付方面也比西方要先进。该国大力投资于技术研发,很快会成为一支制造先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劲旅,这些产品将销往全球。

3、先进制造业

西方有些人存在带有一点误导性和不合时宜的想法,他们想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地重新推广低端、低价值制造业。这不仅不现实,而且忽略了两个要点。

西方的就业岗位变动和损失大多是由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造成的,20多年来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正从低端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转向先进的、由技术推动的高附加值生产活动。

一个典型例子是,中国是制作筷子和袜子的世界领先者。他们从德国和日本购买了制造这些产品所需要的机械。但现在,中国想生产这种机械再卖给新的低成本生产国。我们还看到,中国正通过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向世界各地市场输出先进技术。

4、服务业

服务业必须成为中国未来增长和财富的第四块基石。历史证明,一个经济体想要摆脱出口和基础设施求进步,就必须使服务业成为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中国正在推进FIRE + H行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医疗保健)。但这个支柱虽然是最重要的却恐怕也是最难实现的。

3. 船舶业发展情况分析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4. 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状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国航海与海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口规模、船员数量、造船产量、海运船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船舶工业、远洋渔业、海洋开发和海洋科考等领域快速发展,海事救捞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海军和平护航彰显了我国切实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形象。如今,中国航海人正奋力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交通强国建设新篇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速前进。

5. 中国船舶业的发展

船舶业的前景应该是很好,目前,公路的运输能力有限,且已基本到达一定极限,大型的运载十分困难,所以航海业的发展越来越好,目前,我国很多大型造船厂的订单根本无法安定器交付,且更大型的轮船由于技术的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使造船业处于垄断地位,利润相当高,所以对于这个行业,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6. 船舶产业发展情况

前景非常好。

航运产业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目前我国航运企业在信息化普及和智能化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技术的日趋成熟,其与传统航运在安全监管、运行服务、船舶管理、港口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运用存在广阔的想象空间。智能航运将深刻地影响着航运的组织和模式,最终将显著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助力实现安全、绿色、高效航运。

7. 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海洋运输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运事业发展迅猛,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海运市场BDI平均值为920点,而2011年平均值为1549点,同比下降40.6%。截止2012年底,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万吨以上干散货船共计1618艘/4940万载重吨,700TEU以上集装箱船(不含多用途船)共计149艘,总箱位数44.8万TEU。  2013年沿海建设完成投资982.49亿元,下降2.2%。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125个,新增吞吐能力30597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7163万吨。2013年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16.47亿吨、货物周转量19216.14亿吨公里;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7.12亿吨、货物周转量48705.37亿吨公里。2013年两岸间海上运输完成客运量156.77万人,货运量5988.09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4.6%和4.2%;集装箱运量204.04万TEU,比上年增长8.5%。  201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均值为1102点,与2013年同期1093点基本持平;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平均值为1179点,虽然比2013年同期增长40%,但二季度平均值仅为982点,多次跌破千点大关。  全球海运业的长期需求仍然旺盛,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当中,未来中国将继续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必然会刺激对大宗物资的消费,进而产生大量的海运需求,这一拉动效应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中国海运业的发展前景光明。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5-2019年中国海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海洋运输的定义、特点、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海运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集装箱运输、石油运输、液化天然气运输、干散货运输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海运行业做了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和未来前景趋势分析,最后详细列明并解析了与海运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中国海运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海运行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海运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建议参考书籍《2015-2019年中国海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8. 中国船舶发展概况

船级社classification societies从事船舶检验的机构。通常为民间组织。中国从事船舶检验的部门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世界上最早的船级社是1760年成立的英国劳氏船级社。此后航运发达的国家相继成立了船级社,并在世界主要港口设立分支机构,如美国船舶局、挪威船级社、法国船级社和日本海事协会等。

船级社主要业务是对新造船舶进行技术检验,合格者给予船舶的各项安全设施并授给相应证书;根据检验业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受本国或他国政府委托,代表其参与海事活动。

有的船级社也接受陆上工程设施的检验业务。

在法律意义上讲,它是出于保险或其他目的根据船舶的状况对船舶进行检验和分类的组织。

其主要作用是对船舶在建造时和建造后进行定期检验的组织,目的是设定和维持船舶及其社倍的建造和维修标准。

每个船级社有一套规则规定检验要求,对船舶来说,要保持其级别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

在多数国家船东并无义务使其船舶分等级,但是通常这是船舶保险的一个条件,也是多数租船人和发货人的要求,因此,如果船舶没有分等级的话,在贸易上就有相当多的困难。

船级社也监督和批准集装箱的建造。这个组织在多数的主要海运国家都存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最大的船舶管理公司(中国船舶管理公司排名)
上一篇:船用钢板的船体用结构钢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