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渗碳体和莱氏体的概念
(1)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为体心立方晶格。
(2)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3)珠光体是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占88%)与渗碳体(占12%)的共析体。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装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4)渗碳体是铁与碳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其化学式为Fe3C,熔点为1227℃,其晶格为复杂的斜方晶体结构。分为一次渗碳体(从液体相中析出)、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和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
(5)莱氏体常温下是珠光体、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混合物。当温度高于727℃时,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在低于727℃时,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用符号Ld’表示,称为变态莱氏。
2、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渗碳体和莱氏体的性能区别
(1)含碳量不同
铁素体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
奥氏体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珠光体整体的含碳量约为0.8%。
渗碳体含碳量为6.69%
莱氏体含碳量为4.3%。
(2)塑性、韧性、硬度、强度、磁性等不同
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伸长率δ=45%~50%;但强度和硬度都很低,σb≈250MPa,HBS=80;有磁性转变,770℃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具有顺磁性可作为无磁性钢;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大,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性膨胀系数高约一倍,可用来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塑性和韧性较好,伸长率δ=20 ~25%,AKU=24~32J;强度较高,硬度适中,σb=770MPa,HBS=180 ~280。总的来说,其强度、硬度比铁素体显著增高,塑性、韧性比铁素体要差,但比渗碳体要好得多。
渗碳体塑性和冲击韧度几乎为零,硬度高(800HB),脆性很大,有磁性转变,230℃以下具有弱铁磁性,而在23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蚀,但受碱性苦味酸钠的腐蚀。
莱氏体的性能与渗碳体相似,硬度很高塑性差,脆性很大(>HB700)。
扩展资料:
铁素体 奥氏体 渗碳体 珠光体 莱氏体 各自的组织形态:
铁素体,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
奥氏体,面心立方结构。
渗碳体,片状、粒状、网状或板状。
珠光体,层片状,粒状。
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素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氏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光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渗碳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莱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