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用探测仪
火灾探测器是指用来响应其附近区域由火灾产生的物理和(或)化学现象的探测器件。它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叫探头或敏感头。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报警系统的传感部分,能在现场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或向控制和指示设备发出现场火灾状态信号的装置。它的任务就是探测火灾的发生,向报警系统发送火灾信号,向人们报警。
根据火灾探测器对不同火灾参量的响应,以及不同响应方式,可分为感温、感烟、感光、复合和可燃气体五种探测器。同时,根据探测器警戒范围不同,可分为点型和线型两种形式。按使用环境的不同可分为陆用型、船用型、耐寒型、耐酸型、耐碱型、防爆型等。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智能型探测器。智能型探测器包括:智能离子感烟探测器,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智能定温感温探测器,智能差定温感温探测器,严酷环境中使用的智能感烟探测器。而普通型探测器包括:普通光电感烟探测器,普通离子感烟探测器,普通定温感温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分类、感光探测器分类、感温探测器分类、复合型探测器分类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分类见图2-3~图2-7。
图2-3 感烟探测器分类
图2-4 感光探测器分类
图2-5 感温探测器分类
图2-6 复合型探测器分类
图2-7 可燃气体探测器分类
2. 船用绝缘监测仪
1)产生转动力矩,使指针偏转。转动力矩一般由磁场或电流(或铁磁材料)的互相作用产生。而磁场的建立,即可通过载流线圈,也可通过永久磁铁。
(2)产生反作用力矩,以平衡转动力矩。反作用力矩可利用电磁力产生,也可利用机械力如游丝在变形后的弹力、扭力来产生。
(3)产生阻尼力矩,以尽快指示出被测量的数值。
3. 船用定位仪
现代造船技术正朝着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有:高效焊接技术(自动平角焊、立角焊、垂直焊、横向自动对接焊);造船精度控制技术;壳舾涂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造船集成系统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的装备包括:焊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型门吊等。从船舶需求看,大型、高附加值船舶及工程装备将成为世界船舶市场竞争的焦点,其中主要涉及2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10万吨以上的大型成品油轮、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5吨方以上的全冷式LPG船和LNG船、5000箱以上的集装箱船、大型汽车滚装船、工程船、冷藏船和豪华油轮、钻井船等。船用设备已成为现代化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约占船价的60~70%。船用设备的开发的重点产品有:中、高速柴油驱动装置;船用附机(发电机组泵、锚机、舵机、污水消毒和净化装置等);航行自动化系统(微机控制中心、自动操舵仪、自动定位仪等);机舱自动化系统(遥控、监测报警装置、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和装卸自动化系统。
4. 船舶导航仪器
有,汪顺亭(1935.1.7-)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专家。原籍山东省肥城县。1935年1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汉族。1962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包曼国立技术大学。曾任国防部七院七零七所(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零七所)总工程师、副所长、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顺亭,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和惯性平台研制工作。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高精度、长寿命、动压马达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完成人,1994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完成了多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第一代三型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原理方案课题负责人。第二代舰船惯性导航系统主任设计师。
创造性地设计了原理方案,采用双重信息导航方式、三点两组位置误差信息精校准等先进技术,应用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方案,解决了“奇点校准”难题,提出提高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无监控陀螺的H调制技术”(系统监控),仿真证明可行,有工程实践基础。
汪顺亭在《惯性技术》等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上还发表有《船用惯性系统中多重信息的获得与应用》、《船用惯性系统的研制》等多篇论文。主持审查了多项惯性技术与导航设备标准。合译著《惯性导航应用理论》;参编的《船舶导航仪器设计手册》获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三获奖人。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 船上的探测装置叫什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自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扩展。[6]
2020年12月15日,北斗导航装备与时空信息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2021年5月26日,在中国南昌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透露,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长达20%以上。截至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预估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6. 船用测深仪探头
1912年4月,英国泰坦尼克号大邮轮载着2000多名旅客,航行在大西洋海面上。
当它行驶到距纽芬兰岛约136千米时,不幸跟一座坚硬的冰山相撞而沉没,船上1700人因此葬身鱼腹。这一空前海难的发生,向科学界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烟波浩渺的海洋里,航行的船只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航道上的冰山或暗礁,而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呢? 早在1804年,俄国科学家捷哈鲁夫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乘坐一个大气球上升到高空中,然后对着地面大声呼喊,结果10秒钟后他听到了来自地面的回声。由于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每秒钟340米,声波一来一回共用了10秒钟的时间,由此他推算出气球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700米。捷哈鲁夫的实验给了人们以启示,利用物体发出声波的回声,可以探索障碍物的存在;同时由接收到回声时间的长短,还能判断出物体距离目标的远近。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制出了船用“回声测位仪”。这种仪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类似“嘴巴”的声波发射器,不断定时地向外发出声波;同时有两个类似“耳朵”的听音器,用来接收从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波,并辨别回声传来的方向;另外它还有一个专门记录声波从发出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的装置,这种装置能自动地将上述时间转化为里程,使操作者可以直接从指示器上读出船只到目标之间的距离。船只安装上这种回声测位仪后,即使在云雾漫漫或茫茫黑夜中航行,也能及时发现前方的冰山或暗礁,并能正确判断出它们所在的位置,从而保证了船只行驶的安全。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人们还制成了海洋“回声测深仪”,用来测量海底的深度。古时候人们测量海深是个很麻烦的事,他们需用一根很长的绳索,下面坠上很重的铅锤,然后把它们投入海中。当铅锤到达深底后,再把绳索从水中慢慢拉出来,丈量出它的长度。由于海水的流动,绳索在水下很难保持垂直,加上测量时必须停船,所以这种测量海深的方法既费时又不准确。特别是在深海测量时,因绳索放得很长,绳索本身有时比铅锤还要重。这时测量的人感觉不出铅锤何时到达海底,因此就无法测量出海有多深了。有了回声测深仪,这个问题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回声测深仪的构造同回声测位仪差不多,它安装在船只的底部,通过测量声波到海底来回所用的时间来推算海底的深度。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测量非常简单,过去用古老的方法测量几千米的海底,需要几个小时,而现在只需几秒钟就行了。另外,由于船只安装上回声测深仪后可以一边航行,一边测量,所以现在它还广泛用来探测海底鱼群所在的位置和深度,这就大大提高了渔业上捕捞的效率和产量。在海洋学或海底地质学的研究方面,对于海底深度的测定是很重要的。不仅仅如此,还有浅海深度正确而快速的测定,对于航行的船只,尤其重要。因此,如果船只装配“回声探测器”的设备,则可以全速向着岸边开过来,并且也可以在暗礁较多的地方行驶。最近,“回声探测器”已不再使用普通的音波,而是使用15~200赫的这种波长很短的声波。当然,这种声波,人的耳朵听不到,它是利用“水晶振动器”产生的。7. 中国探测船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下潜深度为10909米,这一深度也成为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0年前,中国第一胎自主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中国自此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随后,在2012年,蛟龙号又刷新了自己的成绩,成功下潜到7062米的深度。
8. 海上探测船
现在最远的舰载预警雷达,比如以宙斯盾系统中的SPY系列为例,其已经发展到第七代SPY-1K,不过还没有装备任何舰船。
现有的最先进的应该是将装备于伯克IIA的AN/SPY-1D(V),其的探测距离半球方式时为 324 公里,水平线方式时 为 83 公里,可同时对 154个空中和海面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具有速度快、精 度高、容量大、距离远的特点。当然,其对海对空的探测距离也不一样,其对海距离逊于对空距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盾舰使用了长波雷达(517对海警戒雷达)来弥补相控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