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船舶贡献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walcs什么意思?
- 2、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的竞赛章程
- 3、海洋航行器H赛道获奖难吗
- 4、胡安康的学习经历
- 5、杨槱的成就
walcs什么意思?
WALCS(Wave loads Calculation System)软件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研究所开发的,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船级社、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同发布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浮体水动力与波浪载荷计算专用软件,该软件已于2008年10月取得国家软件登记证书。
中文名
WALCS波浪载荷计算软件
外文名
Wave loads Calculation System
研发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取证时间
2008年10月
用途
计算零航速
该软件可用于计算零航速或以中低航速航行于有限和无限水深规则波中的船舶或浮式海洋平台的运动、剖面载荷和湿表面水动压力的稳态响应。软件以三维频域线性水动力理论为基础,将面元法和源汇分布法相结合求解浮体运动的三维辐射水动力系数,同时对绕射问题采用直接求解的方法,进而建立浮体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求解浮体运动响应之后,进一步求出浮体的脉动压力响应和剖面载荷响应。同时,可以考虑系泊锚链的恢复力效应,系泊系统恢复力刚度系数由悬链线理论计算。软件可输出船舶与浮式海洋平台运动、剖面载荷及水动压力的频率响应函数,并可针对给定海况资料进行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得到载荷及响应的设计值。
相关内容转载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研究所WALCS软件网站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的竞赛章程
第一条 为了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由工信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校等共同组织“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活动。
第二条 活动宗旨:崇尚科学、实践求知、锐意创新、面向海洋、服务国防。活动目的: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
第三条 活动内容:海洋航行器设计,海洋装备与海洋结构物创意设计,航海模型设计与制作,模型比赛及其它相关内容。 第四条 设立“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组委会由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科研、生产、设计、教育、管理等主要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是活动的最高领导机构。组委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组委会下设裁判委员会和秘书处。
组委会挂靠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组委会秘书处挂靠西北工业大学。
第五条 组委会职责
1、批准竞赛的章程和规则,确定承办单位、竞赛内容等;
2、审议批准竞赛工作计划及其他有关事项;
3、审查、确定竞赛成绩及裁决竞赛过程中出现的争议;
4、筹集竞赛所需经费,审议活动经费收支报告;
5、研究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条 组委会采用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原则,确需采用表决方式决定的事项,须超过与会委员2/3同意,方可通过。
第七条 裁判委员会
裁判委员会主要由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研、生产、设计、教育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其职责:
1、制定参赛作品的评审细则和模型比赛的裁判规则提交组委会批准,并执行;
2、审查评定参赛作品的科学原理、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权属等;
3、对参赛作品和竞赛结果进行评判,确定参赛作品成绩、名次和获奖等级;
4、负责参赛作品、参赛人员和参赛过程的异议处理,处理结果提交组委会备案。无法处理的异议交由组委会裁决。
第八条 组委会秘书处
组委会秘书处是办事机构,主要由活动主办和承办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
1、落实组委会决定的事项,制定竞赛工作计划;
2、受理参赛申请,对参赛者及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查;
3、落实竞赛场地、器材、工作人员、志愿者、后勤服务等事宜;
4、负责活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传递和发布活动信息;
5、负责参赛作品的公示,活动的宣传报道;
6、其他事项。
第九条 活动每年举办1次,决赛时间定于暑期进行。
第十条 活动承办单位可轮流。拟承办下年度赛事的单位,应在本年度竞赛开始前向组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内容包括承办条件、竞赛主题、竞赛规程、竞赛时间、竞赛地点以及经费筹集等。经组委会审议通过,并于本年度颁奖大会上公布。 第十一条 参赛人员资格:凡在活动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均可申报参赛。
第十二条 参赛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比赛当年7月1日前完成的作品。申报参赛的作品可以个人作品、集体作品和单位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为学生,且不得超过二人;凡作品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参赛队伍中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设计与制作两类。其中,设计类作品须提供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制作类须提供作品实物;其他竞技类比赛按竞赛规程实行。
第十四条 申报参赛作品所在单位需对本单位参赛作品进行原创性与保密审核书面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奖。
第十五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推荐,经由申报者所在单位学籍管理、教务或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十六条 参赛作品必须未获得过国内同级别竞赛奖励。曾经获奖,但已经实质性改进并再创新的作品,经资格审查同意、公示后无异议方可参赛。 第十七条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竞赛一般每年3月份开始受理申报,7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现场比赛。
第十八条 参加竞赛应由各单位组织进行申报,提交的作品首先由秘书处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作品,采用通讯方式由裁判委员会成员进行预评审。
第十九条 裁判委员对预评审通过的作品进行现场评审,对于方案设计类的项目必要时可对参赛人员进行问询,处理各种质疑,提出参评作品的获奖等级建议。
第二十条 对于可进行实物或模型航行的作品须按照规则在决赛现场进行实航比赛,根据成绩确定实航或功能演示的获奖名次,该成绩为此类作品获奖等级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一条 在大赛期间,组委会选择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览,包括学术论文、实物或模型。
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在决赛期间,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经组委会批准可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大赛组委会在决赛后期,举办成果转让活动,参赛作品均可参加。参赛作品成果转让与否不作为加分因素。
第二十四条 参赛作品的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组委会可根据需求,结集出版获奖作品介绍及裁判委员会评语。
第二十五条 承办单位可在竞赛期间,开展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座谈、讲座、多媒体宣传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海洋知识。 第二十六条 活动设奖级别: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级奖分别约占进入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10%、20%、30%。对所有获奖作品及竞赛项目颁发证书及相应物质奖励。
第二十七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竞赛项目,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作者排序以报名表为准。
第二十八条 竞赛设立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
第二十九条 对通过初评的参赛作品在指定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一个月)。在现场比赛前收到实名异议时,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调查和异议处理,处理结果报组委会批准。
组委会保护异议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前提下,组委会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 第三十一条 活动的经费筹集和支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竞赛结束后,承办单位须向组委会提交活动经费收支报告。
第三十二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单位应向大赛组委会交纳报名费。报名费主要用于竞赛活动支出,其使用情况接受组委会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三条 组委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严格保守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活动的所有信息必须经大赛组委会授权,方可在媒体及推荐网站上发布。凡涉及参赛作品属于团队个体行为的相关报道,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程度。
第三十四条 组委会根据情况设立“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网站(前期可由承办单位或指定单位临时设立),发布有关信息,展示获奖作品,宣传科普知识。
第三十五条 组委会将根据竞赛活动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制定各项工作制度,使竞赛活动的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并尽可能与国家开展类似竞赛活动相衔接,为参与竞赛活动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自大赛组委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并负责解释。
海洋航行器H赛道获奖难吗
难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校生的综合性竞赛项目。
竞赛的宗旨和目的为“崇尚科学、实践求知、锐意创新、面向海洋、服务国防”,竞赛作品将分为新概念创意设计类(A类)、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类(B 类)、舰船模型智能航行类(C类)、名船名舰外观模型仿真制作类(D 类)、船模竞速类(E 类)、帆船模型竞速类(F 类)六大类型。该赛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与覆盖面的竞赛。西北工业大学为发起单位和首届大赛承办单位。
胡安康的学习经历
胡安康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1982年8月,胡安康同志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沪东造船厂造船研究所,从事船舶设计工作。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钻研业妒能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在老同志的帮助下,专业水平提高较快。在多年的军、民船总体设计工作中,首先采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有的项目获得厂科技成果奖。在此期间,她先后担任过“三用工作船”的设计工作,该船84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此外主管某导弹护卫舰获得国家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她善于学习,有很强的刻苦钻研精神,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和较高的学识水平,并能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1987年去日本学习日语及进修CADAM,回国后,她提出了在厂内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初步设想,得到厂领导的支持,在计算机用于船体辅助设计的应用、推广和开发方面,在开展CADAM应用教学,在泰舰上首次应用计算机总图绘制工作中,做出可喜的成绩。随着工厂体制的改革,1995年厂成立了开发研究所,胡安康同志担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当时厂内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困难,她积极了解市场、分析国际船市的发展趋势,找准船舶开发研究的方向。在了解、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地推出73000吨级散货船,经过优化设计的船型获得了新加坡IMC公司2艘船的订单;在此基础上,她还积极挖掘设计潜力,以适当变动主尺度,进一步推出了74500吨级散货船,立即取得了希腊船东的订单、中远国际也提出了4艘船的订单。与此同时她还根据油船市场的动态,预计在2000年前后,由于规范、规则的生效,单壳单底油船将逐步淘汰,而油船需求量将进入更新高峰。为此,她决定抢先一步,开发了71000吨双壳双底原油轮,由于判断准确,该船一经推出,即获得新加坡太平洋油轮公司的订单。面临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她提出了“要开发设计沪东系列船型”的思想。
近几年来,她主持的造船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工作,通过自行开发设计以及和国外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形成了中国沪东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三大系列,基本完成50000吨级—160000吨级散货船系列;30000吨级—100000吨级油轮、成品油轮兼化学品船系列、超巴拿马型60000—80000吨级油轮系列;1600箱—5000箱级集装箱系列,并以中国沪东型作为企业品牌,获得大量订单,中国沪东型巴拿马型散货船22艘;中国沪东型灵便型散货船19艘;中国沪东型巴拿马型油轮11艘,中国沪东型集装箱船12艘。除品牌之外,她认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成本、质量和制造周期,其中成本又是第一因素。为此,她提出了:“降本增益、优化设计”的口号,尤其是担任了企业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后她重视新型民船的开发,并主持研究了沪东(肋)型螺旋桨与沪东型散货船、油轮的机桨配合问题,例如沪东型74500吨级巴拿马散货船创汇4.7亿美元,沪东型70000吨级巴拿马油轮创汇4.427亿美元,创下了我国造船史上承接最大批量出口大型运输船的记录.其中装配新开发的沪东型(肋)型螺旋桨40余只,创汇440余万美元,同时大大降低了造船成本,对推动我国参与国际船舶市场竞争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她主持开发了71000吨级油轮、74500吨级散货船(这两艘船2002年均获上海市经济委员会颁发“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714箱集装箱船、2700箱集装箱船、5668箱大型集装箱船等。其中74500吨级散货船,在国际船舶市场上被称为“中国沪东型”深受殴美市场的欢迎。此外还积极开拓10万吨级的成品油轮、LNG船等新产品。
胡安康同志在造船界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她还精通日语和英语,能熟练地和外商进行技术谈判。在科技领域中,她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现还兼任国家科工委下达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一一大型集装箱船关键技术研究攻关组组长。近年来,她总结自己的工作实践与经验,共撰写论文《CAD技术进修总结》、《螺旋桨图谱设计程序研究》等七篇,并分别刊登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CAD/CAM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
胡安康同志在管理工作中思路清晰,要求严格,敢讲敢抓。她注重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强干部的管理意识,提高了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2002年8月,胡安康同志调任为七0八所所长。到所后,她工作投入,对内她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多次召开老专家座谈会,全面了解情况,较快进入了角色;对外她走访了重要客户,沟通了有关信息,加强了与各方的联系。在了解、沟通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工作思路。她以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科技开发、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工作出色,胡安康同志三邓1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胡安康同志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关心职工,与群众关系较好,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杨槱的成就
中国船舶设计学科的开拓者
杨槱早年跟随造船专家叶在馥,从事船舶设计工作,先后发表了《川江船型之检讨》 、《川江枯水船之稳度》等学术论文。1960年,他主持并领导制订了中国第一部《海船稳性规范》,该规范的制订,以及随之提出的几十个有关的研究课题,推动了中国船舶稳性的研究工作。1963年他主编了《船舶静力学》教科书。他是中国造船专业率先招收研究生的导师之一。1963年起,他指导研究生对被动式减摇水舱进行了大量系统的试验研究,其研究成果日后为船舶设计和研究单位广为应用,促进了能改善船舶适航性的减摇水舱技术的发展。
他主持编制了《干货船主要尺度分析》、《按常用的三种系列船型资料设计船体型线》、《按母型船设计型线》等多种程序。他率先发起并与国内有关研究单位联合研制了《海军货船设计集成系统》,该项研究成果分别获1980年国防工办、交通部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在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他与两位青年教师合编了《电子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评为优秀教材。
中国船史研究的奠基者
杨槱是中国造船科技发展史研究的奠基者。1962年他撰写了《中国造船发展简史》,扼要地阐述了中国古今造船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兴衰成败之道,言简意赅。当此文在当年举行一的当代中国第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上宣读时,引起较大反响,并得到历史学界的好评。此后,他倡导和号召造船界应重视对中国造船史的研究,进而做到古为今用,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加速当代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他身体力行,亲自撰写了《近代和现代中国造船发展史》、《秦汉时期的造船业》、《早期的航海活动与帆船的发展》、《对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的几点看法》、《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进一步探索》等多篇论文。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造船史研究工作于80年代有所发展。1983年,在杨槱亲自主持下建立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史学组。1984年,造船史学组升格为船史研究会,成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使中国的船史研究工作走上了正轨。他是船史研究会的名誉主任委员。1991年12月,船史研究会与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举办“世界帆船发展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是东亚地区召开的第一次船史国际会议,杨槱担任会议主席。
关于《中国船舶贡献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