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爆火的诗句,很多人都喜欢它!它的意境太美,余韵悠长,让人不断玩味、追捧千年。它出自一首误认为唐人写的元末七言绝句《题龙阳县青草湖》,被誉为最有意境的作品。
然而,这首诗是典型的“诗红人不红”。历史对诗作者记载不详,只提到作者叫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的诗人,“珙豪于诗”。但对于其生平事迹、何年何月出生去世、还有哪些传世诗作等,都已无法考证了,让人有些遗憾。
有意思的是,因为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竟被《全唐诗》编者误认为作者唐珙是唐人,而“自然而然”地将它归到了佳作如云的唐诗中。我们知道,唐诗是我国诗词的巅峰,而把这样的好诗归于《全唐诗》,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生仅一首诗就流传千古的还有宋朝末年的诗人卢梅坡,他的《雪梅》一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饮酒赋诗、踏雪寻梅的人生意境,同样况味无穷,让人玩味。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先说下题目“题龙阳县青草湖”,龙阳县是一个地名,指今天湖南的汉寿县,录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洞庭湖滨、沅澧两水尾闾。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在洞庭湖东南,因湖南面的青草山而得名,所以诗里青草湖又叫洞庭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诗的首句即意境满满: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了层层白波,渺渺茫茫。诗人用“吹老”而不用吹皱,让这湖水也有了人的气息,而且湖水似乎还“衰老”了许多。
一个“老”字让秋夜里的肃杀之感立现,可谓句之眼,让人感慨万千,而正因“老”才引出了次句的“湘君白发”,我们等下再解析。
伤春悲秋,本是人之常情。渺茫的湖秋之衰飒,与春日轻漾宁谧的碧水相较,给我们一种深沉无奈的逝川之感。诗人的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了,而不需要直接言明,就已让我们的心境如秋夜里被“吹老”的湖水一样,难再平静。
“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人仍觉意犹味尽,而再添新的愁绪,让悲秋情绪达到顶峰:这一夜的愁思,让湘君也多了白发。这里的“白发湘君”是谁?它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湘君是湘水之神,一个让人感动又悲切的人物-帝舜。
传说帝舜到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之野。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前去往寻,得知舜帝已死,葬于九嶷山,悲恸欲绝,抱竹痛哭,竟泪染青竹,后因思念过度泪尽而死。天帝闻之感动封她俩为湘水女神,封舜为湘水之神,号湘君。
现如今再提湘君,感受这样的相爱之深、相思之切,让人泪水涟涟,悲切之情喷涌而出,让愁绪更加难以自抑,以致“一夜白发多”。愁到一夜白头会是怎样的“愁”啊?李白这样形容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洞庭湖秋之景太过于衰飒了吧,竟然使美丽的湘水女神一夜之间愁成了满头白发。诗人如此的奇思妙想,足可以让我们想象出洞庭湖的秋景是如何的衰飒萧索,如何让人触目惊心了。
诗人为何有如此的情感?他大致是想借客观自然之景,来表达自己的垂暮之感、衰颓之意。一个“老”字就暴露了诗人的小心思,且融情于景,达到了神而化之、画龙点睛的妙用。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非常喜欢这两句诗,太有意境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且这两句与前两句秋之衰飒截然相反,表达出了诗人的豪迈之情。诗人的一悲切一豪迈,两相对照,对照强烈,却丝毫没有转接痕迹,让人称奇。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天上的银河映在了湖水之中,美妙的意境缓缓打开:入夜了,风停了,波静涛息,“我”在微醺之后浑然不知满湖水的星河只是天上的倒影,此时“我”清朗的梦满船都是,重压在了星河之上。
似乎古代很多的佳作美篇都是在美酒佳酿中酿制而成的,如同“李白斗酒诗白篇”,以致弥留了数千年的馨香,这首诗亦然。“我”在湖边客船之上饮赋,从白天到晚上,一觞一咏,手不释杯,终至醺醺然,醉了,睡了。
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这感觉就像“春水船如天上坐”一样。而“我”感觉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浆,船的周围是星光璀璨、明亮诱人的星河,简直太美了,就像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里。
这样的意境太美,太让人神往了 !我从来就没有过荡舟银河之上之感,这满船旖旎的清梦,着实清丽迷人、独特别致,这是“我”醉人、睡了、梦了的“成果”。
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在世间,终有梦醒时分。“我”醒来之后蓦然发现,这一切都只是美丽的梦,梦里的美幻之境与现实的衰飒之秋景相比,更增添了无限的惆怅留在心上。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让人叹为观止。梦境与实境太切合了,船在天上行与天在水中映太相似了。而最奇妙的是,梦境与实境太吻合了,船在天上行与天在水中映太相似了。
而最奇妙的是,梦本身很抽象,并无实体,却说清梦满船;梦也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如此把梦写得如此真切有实感,仿佛“梦”就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李清照写的满船之“愁”,她是用船来载“愁”的。她在《武陵春.晚春》里这样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凝聚滞重,连舟都载不动了,你说得有多愁?而唐珙这里写的“梦”压星河,我认为会更胜一筹。
那回过头来想,诗人为什么要把“梦”写得如此美妙、如此清酣呢?
其实,这表达了诗人摆脱俗世喧嚣的愉悦,因为现实的萧索之景象,与梦境中的美丽星河相比,有着云泥之别。这里写梦而兼及情感,有了传神之工、对照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写得如此清丽迷人的,却并不多见。
有人说,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怎么是剥离的?其实前两句写湖秋之衰飒,后两句写内心豪迈之情,是由景及情的写法,看似情趣各别,实则一气贯通、水乳交融,隐隐表达了诗人的垂暮之感、悲切之愁。
总之,非常喜欢“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意境,因为有了天在水,所以才有了梦压星河的意境。而我们在喧嚣尘世中难以实现的,在梦的宁静与美妙的意境中,得到了惬意、宁静与满足。
对于诗词的理解,都不全然是过度解读。毕竟当我们身处那样的环境与意境时,多少会生发出或这样或那样的感慨,而《题龙阳县青草湖》这首诗的意境,又是大家所公认的。
写在最后:《题龙阳县青草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我认为与李白的浪漫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确实是难得的佳作。而它被“自然而然”地误归于诗作璀璨的《全唐诗》中,堪称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唐诗自有唐诗的霸气巅峰,而这首元诗也自有她的飘逸轻灵、不工而化,还有她的美妙意境,以致让人神往、回味无穷,追捧千年。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是仅为写愁煞的湖秋之景而写景的,而是着意于真情实感,但又情隐意藏,不拘泥于形貌之似,因此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但无论写景还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
《题龙阳县青草湖》诗境之飘渺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社会科学部教授仓林忠在《名诗的意旨及优劣辨析》评价:
全诗构思精巧,意境奇幻缥缈,笔调轻巧灵动。尤一“老”字,突现了诗人身在江湖、多愁善感、担忧或怅恨老来迟暮的悲凉心境。
钰姐深以为然,大家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吗?你怎么认为?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