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船舶博物馆(泉州船舶博物馆地址)

2022-11-23 12:48 点击:56 编辑:邮轮网

1. 泉州船舶博物馆

它创立于1959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珍贵的历史遗存生动展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和城市精神。

常设展览

展馆辟有“刺桐——古泉州的故事”、“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舟船世界”、“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固定陈列及1个预约开放展览——“庄亨岱藏品馆”。

2. 泉州船舶博物馆地址

古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港古代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港口资源优越,海岸线总长541公里。

  驰名商标全国地级市第一

  2014年我市新增包括“裕园”等商标在内的中国驰名商标12件,占全省新增总数的36.3%。至此,我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36件,继续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同时,新增省著名商标107件,总数997件,数量继续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16.3万件,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位。

  农民工幸福感全国第一

  2012年,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全国20个主要用工城市中,泉州农民工幸福感位列首位。据了解,此次调研的样本是从工众网农民工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由工众网工众研究中心采取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访问,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473份。最终得出结论是,无论是整体农民工评比,还是新生代农民工评比,在泉州的幸福感均排名第一

  就业率全国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显示,福建泉州以98.83%的就业率位居中国城市第1名,在全球排名第5。

  最大糖果出口基地

  2014年,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监管出口糖果2898批、108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75%、39.94%,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出口值已占福建省九成以上,占全国1/4以上,并成全国最大出口糖果基地。

  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姐庙——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最早称“娘妈宫”,其是所有妈祖庙中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庙——草庵摩尼教寺

  草庵摩尼教寺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为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也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博物馆——海交馆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开元寺东侧。1959年创建。是一所通过文物陈列,反映中外人民友好往来来历史的专馆。现陈列有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及其出土文物、宋元时期宗教石刻231方。

  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我国最长的古石桥——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灵山伊斯兰教圣墓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座落泉州东外灵山南麓。据《闽书》载:唐武德年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门徒四人来华传教,其三贤、四贤到泉州,卒葬此山,屡显灵异,俗名灵山圣墓。灵山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与麦地那的穆罕默德圣墓、纳贾夫的阿里圣墓齐名,被称为“世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

  福建省泉州开元寺内西北角有一棵古老的桑树,它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棵桑树。关于这棵桑树,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开元寺是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建立的。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叫做荑守恭的大财主的一个桑园。有一天,财主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和尚要在这块桑园建立佛寺。这财主不好直说不愿意,就故意给和尚出了个难题:财主说如果桑树在三天之内能开出白色莲花,就让和尚在此建立佛寺。过了三天,园内桑树上果真开满了白色的莲花,财主无可奈何地把这个桑园献了出来让老和尚建立佛寺。

  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开元寺内的东西塔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成,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东西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 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2008年,由阿曼苏丹国王全额捐资,在寺东边添建新礼拜堂。清净寺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门、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泉州清净寺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九日山祈风石刻群

  九日山祈风石刻群位于泉州市南安丰州九日山景区内,是中国现存的祈风石刻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群。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饮誉宇内。历代摩崖石刻达75方,其中海交祈风及市舶司事石刻13方,记载了从南宋淳熙元年至咸淳二年(公元1174-1265年)冬季遣舶和夏季回舶的祈风情况。这些石刻是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来泉州考察,各国专家学者对此胜迹赞叹不绝,并留下了考察记事石刻,又为九日山增添了光彩。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崇武还有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

  我国现存最早,保护最好的“三世佛”石雕造像——喇嘛教三世佛造像

  喇嘛教三世佛造像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护最好的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位于泉州市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碧霄岩景区内。元代泉州路监临宫——达鲁花赤阿沙登临清源山,感岩之雄奇,选崖而雕,并筑殿崇奉。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殿堂塌毁于暴风雨中,石雕造像暴露于崖壁。1988年12月,泉州市政府拨出专款进行保护,在原址兴建,1991年8月竣工。

  有车族泉州人最土豪

  根据4S店、加油站的消费数据,挖掘出的2013年有车用户吃喝、玩乐、购物、出行类别的消费平均值,泉州人以年消费236093元位居全国第一,福州以217574元位列第二,合肥以214516元列第三,厦门以213638元排名第四。

  嫁妆最高

  网传泉州晋江石狮是全世界嫁妆最高的地方,一般家庭基本50万打底,稍微好点的家庭都是几百上千万的嫁妆,当然亿万嫁妆的也很多!抢银行不如娶个闽南新娘啊!!

  除此之外,咱们泉州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是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3. 泉州海事博物馆

福建建筑在全国排名靠前的有很多。

1、全国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泉州安平桥。

2、全国唯一一座海事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3、全国现存最高石塔-泉州鲤城区开元寺的镇国塔,高48.24m,建于宋朝。

4、全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建于宋朝。

4. 泉州海船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申港大道197号。

中国航海博物馆,全称“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市共建。博物馆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占地面积248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6434平方米。2006年1月20日工奠基,2010年7月5日全面建成开放。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物占地面积逾2.4万平方米,以“航海”为主线,“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等六大展馆,以及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

馆藏文物已达2万余件,包括一批具有重要收藏、研究价值,反映中国航海历史、航海文化、航海技术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文物与实物。博物馆设有各类互动展项70余项,并运用模型、场景、多媒体、环境模拟等辅助手段,再现中国航海历史的发展历程,传播科学知识。

5. 泉州船舶博物馆在哪里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等7个分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海交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先后于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 泉州古船陈列馆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兴业路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淮海中路567弄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思南路7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陕西南路23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明复图书馆1929年建成,是中国科学社建立的第一个公共科技专业图书馆。

5.邹韬奋故居(重庆南路205弄5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邹韬奋(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编《生活》周刊,旧居位于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万宜坊”。

6.国泰大戏院旧址(淮海中路870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0年建造,鸿达洋行设计,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银幕两边竖立的灯柱,与外立面交相呼应。

7.法租界公董局旧址(淮海中路37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迁于此。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

8.步高里(陕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楼二座,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贤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砖木结构,行列式排列。

10.霞飞坊(淮海中路927弄•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时教会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馆(鲁班路600号)

江南造船博物馆浓缩了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0年的历史,展示了中国近代科技、工业和国防发展史的变迁。

12.淮海路历史图片展简介(淮海中路650弄3号)

辟筑于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飞路,图片展选用了近百帧照片反映淮海路的发展变迁。

虹口区

13.上海邮政总局旧址(北苏州路2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邮务管理局。英国新怡和洋行设计,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形式,时为远东第一流的邮政建筑。

1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多伦路201弄2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15.鲁迅旧居(山阴路132弄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旧居(黄渡路107弄1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李白将中共地下党电台迁此三楼。1948年底国民党测得电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后牺牲。

17.鲁迅墓(四川北路2288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新文化运动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8.沈尹默旧居(海伦路504号•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庆来沪住此。

19.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馆(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区召开。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展示了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静安区

20.平民女校旧址(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名义创办平民女校,校舍原为李达寓所,旧式石库门建筑。

21.中共二大会址(成都北路7弄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开,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旧址为旧式里弄住宅建筑。

22.茂名路毛泽东旧居(茂名北路120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2月,毛泽东居住于此,同住的还有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住楼上厢房。旧式石库门建筑。

23.刘长胜旧居(愚园路81号•上海市纪念地点)

刘长胜(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来上海在此居住,同时也是地下党的上海市机关旧址。

2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成都北路893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曾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长宁区

45.《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1376弄3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中央刊物《布尔塞维克》,从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编辑出版52期。编委会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毛泽东、周恩来等26人组成。

46.宋庆龄墓(宋园路2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原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墓葬东侧。

黄浦区

47.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阁(大境路26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庆二十年城墙上建“大境阁”。现存古城墙为明代上海西城墙之一段。

48.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宣统元年福建商人集资兴建,原是水果商人聚会和供奉天后的地方,为上海市现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江南地区活动的中心,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府,统辖江苏、安徽两省各级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东路63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8年旅澳华侨郭氏兄弟创建的大型百货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楼(南京东路72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南京西路10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华侨开设“金门饭店”,为沪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国际饭店(南京西路17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为中国最高的建筑。

54.跑马总会(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马总会”和“万国运动会”投资,时为远东最大的跑马赌场。

55.大新公司(南京东路8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4-1936年旅澳华侨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园清真寺(小桃园街52号•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杨浦区

57.复旦大学校史馆、相辉堂、数学楼(邯郸路220号•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马相伯等创办复旦公学,孙中山、蔡元培、陈其美、于右任等人担任第一届校董。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22年迁现址。

58.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军工路516号•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二年美国南北浸礼会创建,初名浸会大学,1914年改名为沪江大学。现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类风格的建筑30余幢。

59.江湾体育场旧址(国和路346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董大酉设计。包括运动场、体育馆和游泳池。

60.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清源环路65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董大酉设计,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体育学院10日有重要活动,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停止对外开放。)

闸北区

61.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浙江北路118号)

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闸北这片热土上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的“红色闸北”史料。

62.四行仓库(光复路21号•上海市抗日纪念地点)

1932年建造,四行即旧上海的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的简称,八一三淞沪战役中谢晋元率部在此抗击日军。

普陀区

63.真如寺大殿(兰溪路39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延佑七年建,虽经多次重修,主体木结构仍为原构件,为上海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浦东新区

64.张闻天故居(机场镇闻居路5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闻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在此出生。

65.黄炎培故居(川沙镇兰芬堂74弄1-8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丰九年内阁中书沈树镛建,原为三进宅院,现仅存第三进。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国烈士墓 (高桥镇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军主将吉庆元率兵进驻高桥,与清兵及英法侵略军激战,150余名战士牺牲,埋葬于屯粮巷。1954年重修。

67.仰贤堂(高桥镇东街81—93号•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建造。位于高桥港畔,中西合璧。现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

68.吴昌硕纪念馆(华夏东路1539号)

吴昌硕(1844—1927),我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大师。纪念馆于1995年9月12日开馆。 69.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该馆由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和校史陈列馆组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类历史博物馆。

宝山区

70.宝山孔庙大成殿(友谊路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孔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现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1992年辟为陈化成纪念馆。

71.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友谊路1号)

2000年1月28日对外开放,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图片、实物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英勇史迹。

嘉定区

72.嘉定孔庙(南大街18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建筑。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设内。

73.法华塔(州桥南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明万历三十六年重建。砖木结构,四面七层楼阁式,塔内有木梯可登至顶层。

青浦区

74.福泉山古文化遗址(重固镇钱家泾北50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西汉时期的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

75.陈云故居(练塘镇下塘街1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云(1905—1995)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0年6月6日建成并开馆。

76.青龙塔(白鹤镇青龙村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间因寺而名“吉云禅寺塔”,俗称青龙塔。砖木结构,塔身砖砌,八面七层。

77.青浦博物馆(华青南路1000号)

2004年12月8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专题展览,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桥文化和水乡风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区

78.兴圣教寺塔(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公园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方塔。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建于兴圣教寺内。砖木结构,楼阁式,四面九层,第三层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画,塔刹有“乾隆”纪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至正年间创建。正门面北,内庭筑有龙墙,元代建造窑殿,明代建造邦克楼和礼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号西林寺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咸淳年间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统九年迁建于大殿后。砖木结构,楼阁式,八面七层。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镇西佘山之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叶肇昌设计,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罗马风格的建筑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号•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厅等建筑,长廊壁上嵌《云间邦彦图》石刻。1912年孙中山曾在雪海堂讲演。

83.颐园(松汇西路480号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内•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高家花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园林布局。

84.松江区博物馆(中山东路233号)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历史文物。馆内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统四年《急就章》碑刻极具文物价值。

奉贤区

85.奉贤区博物馆(南桥镇解放路121号科委大楼三楼)

展示奉贤的古文化遗址、古驰道、古城厢、古海塘、古代名人等历史文物。

崇明县

86.崇明学宫(城桥镇鳌山路696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后多次重修。崇明县博物馆设内,有“崇明岛史与古船”、“崇明民俗”等陈列。

南汇区

87.南汇博物馆(惠南镇文师街18号)

展示上海成陆、南汇古海塘、煮海制盐、婚嫁迎娶、名人轶事等历史文物。

88.南汇彩豆画馆(新场镇新场大街210号)

彩豆画是南汇民间工艺,巧妙地运用纯天然的五谷杂粮粘贴而成。

89.浦东派琵琶馆(新场镇东后老街5号)

源自清代乾嘉时期的浦东派琵琶艺术曾誉满江南,以当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为代表的浦东派琵琶为中国主要的琵琶艺术流派。

90.端午民俗馆(新场镇新场大街171号)

以新场古镇风俗为基调,展示上海郊区端午节传统习俗。

7. 泉州船舶博物馆开放时间

可有效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即便有少数船舱进水也不会沉没或者不会沉的很快。

8. 泉州船政博物馆

有古老传说这样说道:一两百年前,老外船舶行驶到福州马尾外海时,远远望见了一座塔,塔屹立山顶,砥柱海天,老外欢呼道:“ChinaTower”(中国塔)。这座古老又美丽的塔便是闻名中外的罗星塔。

福州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有马尾港,港上有罗星山,山顶屹立有一塔,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后人依塔而开辟出一座公园,叫做罗星塔公园。漫步园内,绿树环绕,登高望远,这里成了市民游客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拾阶而上,古榕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枝叶,光斑在脚下的石阶上跃动。船政主题装饰道旁,仿佛穿过时光隧道。据有关资料介绍,旧时罗星山位于江心,俗称磨心岛,罗星塔因此又俗称“磨心塔”,历过数百年沧海桑田变化,原本是江心岛屿的罗星山与陆地相连。

半山间有一大平台,“左沈共囊”“严复晨读”等众多船政文化雕塑令人目不暇接。左宗棠、沈葆桢共囊船政,设厂造船,筹建海军,开办学堂,培育人才,为福建船政做出突出贡献;严复考取船政学堂,入选首批海军留学生……历史仿佛历历在目。

继续盘山而上,罗星塔便位于山顶。罗星塔始建于南宋,据王应山《闽都记》记载:广东一豪强阴谋夺取年轻漂亮的妇女柳七娘,诬陷其夫,把他押到福建。柳七娘坚贞不屈,随夫来闽。不幸途中夫死,她变卖家产,替亡夫祈求冥福,建塔于此。

另外,民间还有望夫塔的版本,柳七娘在此建塔日夜盼望海外经商的丈夫归来,眉目间满是忧愁。

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过去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原来的罗星塔为木塔,在明朝万历年间被海风摧毁。后经过重建和多次修缮,还特地在塔顶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就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石塔,共有7层8角,高度达到31.5米。罗星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后,不再向游客开放,游客不再能登塔远眺参观。2015年,全国首届青运会圣火在罗星塔下点燃采集。

罗星塔前有一副楹联:“朝朝朝朝朝朝汐;长长长长长长消”,引人驻足思索。该联作于清初,作者不详。对联运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朝:zhāo、cháo(通“潮”);长:cháng(通“常”)、zhǎng(通“涨”)。对联可以解读为:“朝朝潮,朝潮朝汐;常常涨,常涨常消”,展现江水天天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象。

罗星塔公园还建有《同舟共练》、《怒火填膺》以及船政十三厂全景图等许多雕塑,多以反映中法马江海战和船政文化为题材,形象生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公园附近有昭宗祠、福建船政学堂遗址、福建船政博物馆等。

山侧有一名木,叫“中国塔榕”,是福州十大古榕之一。古榕郁郁苍苍,见证了船政的兴衰、马江海战的全过程。

登高望远,港口码头、开发区尽在眼底。塔山脚下,茫茫大江,青洲大桥横跨两岸。罗星塔见证了马尾船政的辉煌历史,见证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

9. 泉州古船博物馆

1.滕王阁

唐高宗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原阁规模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层。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2.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烟台,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蓬莱阁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 、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3.天心阁

天心阁是长沙的古城标志,系乾隆十一年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

4.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船舶分类-客船(客船的定义)
上一篇:船舶备件管理(船舶备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