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

2022-12-10 05:06 点击:76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

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外运)成立于1950年,是以海、陆、空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为主,集海上运输、航空运输、航空快递、铁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汽车运输、仓储、船舶经营和管理、船舶租赁、船务代理、综合物流为一体的国际化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管理的166 家中央企业集团之一。 截至2005年底,中国外运在国内设有40家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1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1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经营实体1000余家。在境外设有8个代表处,16家海外企业,并与境外400多家运输企业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网络。 中国外运自1998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企业发展战略,即《中国外运集团战略发展纲要》,致力于把中国外运从一个传统的外贸运输企业建成由多个物流主体组成的、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体系运作的、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九

2. 中船重工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

中船重工全称为中国船舶重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84家,其中二级企业54家,科研院所28家,境外机构18家,总资产4400亿元,员工17万人。

扩展资料:

中船重工的业务:

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

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 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2017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33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

3. 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解读

先到当地海事局报名,再到海事局指定的培训学校培训,参加全国统一的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取得证书。

《船舶驾驶》考试大纲:天文航海基础:天球及其作用,世界时和地方时、所在的经线、区时和世界时与地方时的换算等。

地文航海基础:海上距离的单位及规定、航向、方位、弦角,从海图比例尺上辨认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等。

船艺:锚链的种类、大小和长度,舵的种类、舵效及其有关因素等。

气象:气象要素的含义和蒲氏风力的级数,造成气压高低的原因等。

货物运输业务:船舶吨位的种类和区别,舱容系数与货物积载因数之间的关系等。

4. 船舶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鹏力科技集团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子公司,属于国企。

南京鹏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七二四研究所发起成立的产业化集团公司。七二四所主要从事国防大型电子、机械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批量生产,拥有三个园区,全所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亿余元,产品和技术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百余项,为国防重点研究所。

公司秉承军工研究所大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项目研制方面的技术及管理优势,拥有众多先进制造设备和检测实验设备、质量体系健全。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焊接、钣金自动成型等自动化装备技术;低温制冷机、低温装置及恒温器、低温液化及工程应用、低温分离、纯化设备等超低温技术;大气与海洋环境监测、

数字化等电子装备技术;热塑成型等塑料工程技术四大领域均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

将自动化装备工程、超低温装备工程、电子信息装备工程及塑料热成型工程作为重点产业化发展方向,研制开发的工业自动化成套设备、超低温设备、大气环境探测等电子设备和塑料热成型装备产品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产品同时远销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受到用户的信任并得到国内外行业专家的普遍赞誉。

5. 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是什么

根据规划,到2035年前,平陆运河将建成4座双线通航梯级枢纽和140公里高等级航道,完成对碍航的跨、拦、临河建筑物改建,使平陆运河达到Ⅰ级航道兼顾5000吨级船舶的通航标准,通航建筑物设计单向通过能力达到约8500万吨/年,江海联运港区能力达约11500万吨/年,顺畅高效的江海联运体系逐步构建,航运与供水相得益彰,环北部湾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体系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到2050年,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体系全面建成,江海联运效率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开放的带动效应显著,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国家全方位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6. 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原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在中共的领导下掀开了新的篇章。

此时的新中国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局面。

在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其中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第三十五条“关于工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应恢复和增加纺织业及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轻工业的生产,以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的需要。”

这是马上就要成立的新政权为中国规划未来的工业蓝图,一个伟大而又强盛的工业化国家是唯一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定是要全面地借鉴和学习苏联模式。

早在1926年,斯大林就阐述了重工业有限的战略必要性“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生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就不可能保持经济的独立,就等于让自己的国家隶属于世界资本。”

只有摆脱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和控制,才能正真称为国家独立。而摆脱的方法就是发展重工业。

只有重工业才能供给中国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最新设备,只有重工业才能给农业带来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没并最终能帮助数亿农民脱离贫困状态。

周总理说过“如果工业部发展,已经独立了的国家甚至有可能变成人家的附庸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能不能有依赖心理呢?比如依赖苏联搞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我们高清工业,这样行不行呢?我看不行。”

156项工程——中国工业的起点

1950年,中苏签订了由苏联供应中国各类工业设备的协议。

1953年,中苏又签订了由苏联援助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协定。协定中苏联不仅帮助新中国建设工业项目,还给予技术援助,培训中方的技术人员,并派遣大量苏联专家帮助指导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4年,中苏签订了苏联给予新中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

1954年,中央成立了编制五年计划纲要的8人工作小组,由陈云担任组长,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编制详细的一五计划草案。

1955年7月30日,人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提交的一五计划。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有着关至关重要的关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建设是新中国的五年计划的核心。

也就是说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离不开苏联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苏联之所以能够进行如此大的援助,是因为那一场二战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毛主席的力排众议,离不开彭总的临危挂帅,硬刚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更离不开那些最可爱的人,百万志愿军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新中国带来苏联答应的工业援助。这是一个全套的工业体系,中国的工业化就是从这156个工程中开始建立起来的,它让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蜕变”。

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两国之间转移全套工业体系”。

没错就是全套工业体系,它包括低端、中端、高端的整个工业体系,包括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汽车、造船、飞机、生物制药等全方位的,甚至把原子弹的草图都给了我们。

今天,我们熟悉的很多企业都前身都是苏联“援建”的,比如鞍钢、本钢、沈飞、成飞、长春一汽、北京战略火箭、华北制药、岳阳林纸、武钢、武汉长江大桥等等。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1949年在美国的强烈提议下,由美英法德、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秘密成立了一个叫做“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组织,简称“巴统”。

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

这个组织一直到1994年才解散。

仅仅过了两年,美国封锁中国之心不死,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又签署了一份协议“瓦森纳协定”。这就是一个“巴统”的升级版。

瓦森纳协定包括了两份控制清单:

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这9大类;

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军事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22类。

中国,毫无意外地在被禁运国家之列。请注意另一个细节,在这33个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国家中,俄罗斯位列其中。

在“巴统”的围堵封锁下,苏联的156项工程的援建,对于新中国启动全面工业化其意义影响深远,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就是建立在156项工程基础之上,就更体现出毛主席当年的高瞻远瞩。

156项工程填补了很多中国工业的空白,尤其是机械设备工厂的建立。除了苏联之外,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其他国家也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帮助。例如电子工业在一五期间确定了基础先行的方针,把发展元件工业放在优先位置。不仅有苏联援建的西南无线电器材厂,还有由民主德国援建的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这就是毛主席当年采取的一边倒外交战略,靠向社会主义阵营,但保持独立自主的战略。

正是通过打赢抗美援朝战争,才在争取到长期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的同时,争取到了苏联的极大的、尽管是有偿的援助,建设实施156个大型工业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具有相当的先进水平的。

正如陈云所说的:“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比方说,苏联造了两台机器,他们一台,我们一台。”

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高达66亿卢布的援助,相当于16.5亿美元(超过了二战后美国对德国进行“马歇尔计划”所提供的援助总金额14.5亿美元)。

另外,在苏联的带领下,东欧各国向中国提供的技术设备援助共计30.8亿卢布(7.7亿美元),中国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总共获得了大约24亿美元的工业化外来资本,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

在此期间,苏联和东欧国家到中国工作的技术专家达到8000余人,培养了中国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7000多人。

蓬勃发展的工业

在长春第一汽车厂筹备建设之初,苏联承诺将比照斯大林汽车厂的规模援建长春一汽,斯大林汽车厂使用什么设备,长春一汽就使用什么设备,斯大林汽车厂有什么样的水平,长春一汽就有什么样的水平。

长春一汽的设备80%由苏联提供,高精尖的关键设备,苏联相关机床厂首次承担设计和试制。苏联为此专门建设了相关实验车间,完成测试和调试,所有的设备验收合格后才被发往长春。

苏联先后还派了数百名专家前往中国,长春一汽从建厂到投产,这些苏联专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同时长春一汽还派了500余名实习生到苏联尼斯大林汽车厂学习,这些实习生最后都成为了长春一汽的技术骨干力量。

长春一汽作为苏联援建项目的一个典型代表,苏联方面不惜余力,几乎毫无保留地对长春一汽从设备到技术一一传授,那些苏联专家也怀着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热忱,对长春一汽建设和技术传授,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厂举行奠基典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出席讲话:“我们应该把毛主席的号召,把汽车工厂对祖国的作用、祖国利益、祖国需要摆在最前面,把个人生活问题应该摆在最后面。”

这就是新中国工业为何能够快速发展的内核原因,所有人都甘于服从工作分配、组织调动,接受任何工作,每个人满腔热血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最前面,他们不怕流血不怕流汗,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不计个人得失,这种奉献精神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中国人身上。这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拼搏奋进的时代。

长春第一汽车厂是那个时代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一五计划耀眼夺目的成就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厂从总装配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5年开始建设的洛阳拖拉机厂,在1959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拖拉机的历史。

1956年,沈阳飞机厂试飞了新型喷气式飞机,中国成为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1956年,中国兵器工业生产出中型坦克发动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发动机的历史。

195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室,召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工作者,开展了晶体管的研究工作,1957年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个锗合金晶体管。

1957年9月25日,中国人征服了万年天堑,在长江架起了第一座桥梁--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武汉长江大桥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

武汉长江大桥由我国桥梁工程师设计,用的是中国国钢铁、中国国机械设备、中国原材料、中国制造建成的。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奠定,大桥所需要的钢铁、机器、水泥、木料、电力及其他所需,是无法保证大桥施工的。而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工程师呕心沥血的创造发明,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付出了巨大心血。而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也是新中国工业化历程最好的说明。

这些创造奇迹突破历史的成就,也只是一五计划的一部分。

1949年全国钢产量仅有15.6万吨,到1957年全国钢产量跃升为535万吨,整整提升了34倍。

1949年至1957年,新中国的主要机械设备产量也是呈数十倍的增长。矿山设备、发电设备、风机、机床、滚动轴承.....这些机械设备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949年全国发电量43亿千瓦小时,到1957年跃升至193亿千瓦小时。正是提供发电设备的机械工业和其他重工业的连锁发展(尤其是原煤开采所需的矿山机械设备),使得发电量节节攀升,而不断攀升发电量又投入到了工业建设中,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工业史的辉煌起点,那一代人用肩膀扛起来属于他们一代人的担当,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他们为之付出了所有。

7. 中国船舶集团战略目标

2008年4月28日建厂

上海外高桥海工是根据上海市关于发展船舶产业以及开发海洋工程建造的总体要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建设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基地。生产纲领目标为年造半潜式钻井平台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2座、特种分段1000个、上层建筑50座,年投钢量25.5万吨。SWS Offshore已于2008年4月28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2010年4月28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8.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目标

1、蓝鲸号

全长241米,宽50米,型深20.4米,是目前单臂起重能力最大的起重船。总重64110吨,起重吊梁高98.1米,最大起重能力7500吨。它既可以将吊具深入水下150米,又可以将重物提升到水上125米。最高点130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最高起重高度可达110米;整个浮吊船可同时容纳300人食宿作业,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自航速度达到11个节级。它的一大特点就是起重臂可以放倒或旋转,十分灵活。

2、天鲲号

天鲲号的主要工程师是王健,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启东公司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

2019年3月12日,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通关手续,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标志着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鲲号”正式投产首航。

3、嫦娥计划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贡献。

2019年1月14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

4、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天宫一号整器结构完整,运行轨道仍在持续、密切跟踪监视之中,平均轨道高度约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8年“受控”坠落,残骸落入指定海域。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5、水陆两栖飞机AG600

该机主要用于水陆两栖,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功能。飞机采用了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布局型式;选装四台WJ-6发动机,采用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这是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鲲龙-600是中国低档水栖飞机水轰5时隔30多年的继任者。

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2016年7月23日总装下线(一期产品),原预估最大平飞速度555公里/小时,一期产品为500公里/小时。2017年2月13日成功试车。

6、蛟龙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沟的最后一次科学应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6579米。

2017年3月4日和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糦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潜和第4次下潜。这两次下潜都在调查区域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2018年5月8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透露,“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计划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执行环球航次。

7、055万吨导弹驱逐舰

055型导弹驱逐舰全舰主要天线采用共形设计,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及隐形性能,可组织远、中、近三层先期预警防御网,并有较强的防空、反导、反潜、反舰、攻陆和电子战能力。该舰拥有较高的续航力、自持力及适航性,可在除极区外无限航区遂行作战任务。该级舰首舰于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055型驱逐舰对于中国海军来说,除了运用了诸多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以外,更是中国海军第一款一服役就在平台和设计理念上达到世界先进甚至局部领先水平的舰船,这点上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中国刚下水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8、首艘国产航母

001A型航空母舰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基于对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研究,由中国自行改进研发而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2018年5月13日清晨,001A型航空母舰离开码头,开始海试;2018年5月18日,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返回了大连造船厂码头。2018年12月27日,001A型航空母舰从大连造船厂出发,赴相关海域进行第四次海试。

9、C919大型客机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计获28家客户815架订单。

2018年2月6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宣布2021年交付首架C919单通道客机。

2018年10月27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从山东东营胜利机场起飞,历经2小时6分,平稳降落在南昌瑶湖机场,圆满完成转场飞行任务。

10、复兴号高铁

英文代号为CR,列车水平高于CRH系列。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而持续时速分别对应350、250和160,适应于高速铁路(高铁)、快速铁路(快铁)、城际铁路(城铁)。早期的两个型号是红神龙CR400AF和金凤凰CR400BF。复兴号CR400系列是上档时速400公里、标准时速350公里。

在350公里时速下复兴号与和谐号CRH380相比,总能耗下降了10%。复兴号从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时速,能耗大概增加20%-30%。

2018年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已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11、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2、中国天眼

1993年,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他们期望,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获一些射电信号。建造FAST的动机肇始于此。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这一背景下,原北京天文台提出了利用中国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国方案,最初起名为KAR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13、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14、“悟空号”探测卫星

DAMPE是一个空间望远镜,有效载荷质量1410公斤,它可以探测高能伽马射线、电子和宇宙射线。它由一个塑料闪烁探测器、硅微条、钨板、电磁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组成。DAMPE的主要科学目标是以更高的能量和更好的分辨率来测量宇宙射线中正负电子之比,以找出可能的暗物质信号。它也有很大潜力来加深人类对于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和传播机制的理解,也有可能在高能γ射线天文方面有新发现。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将中国的暗物质探测提升至新的水平。

15、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简称:中核、CNNC) 和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CGN)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凝聚了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有望短时间内填补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具备参与国际竞标条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光华集团glorymaritime(光华集团上市了吗)
上一篇: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是哪里的(江苏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