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产能.(中国船舶产能是多少)

2022-11-28 15:51 点击:212 编辑:邮轮网

1. 中国船舶产能是多少

01. 中石油长庆油田:约5700万吨

根据中国石油官方报道,2019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量首次问鼎5700万吨。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长庆油田生产原油2416万吨、天然气412.3亿立方米,折合油气当量5701万吨,创造了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的最高纪录。在“磨刀石上闹革命”的长庆油田,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建成了我国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油气产量连续7年突破5000吨。

首次攀上5700万吨,标志着长庆油田全速驶入“二次加快发展”的快车道。按照发展规划,长庆油田油气当量2020年将接近6000万吨,打造国内油气产量最高峰。

02. 中石油大庆油田:约4363万吨

2019年大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4362.82万吨,同比增加195.96万吨。其中,完成国内原油产量3090.01万吨,获得海外权益产量910万吨,这也是首次突破900万吨,同比增加293万吨;生产天然气45.5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18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2019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累计生产原油24亿吨,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近3万亿元。从1976年到2002年,大庆油田实现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从2003年到2014年,大庆油田又实现4000万吨连续12年持续稳产。2015年以来,继续保持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当量4000万吨以上。

03. 中海油渤海油田:约3000万吨

2019年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探明超千亿方凝析气田的渤海油田,实现持续稳产约3000万吨的目标。为了实现稳产3000万吨的目标,在渤海海域,渤海油田已形成“百船奋战”的宏大场面。在渤海油田,仅三用工作船目前就有131 艘,高峰期有 127 艘三用工作船同时作业。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底在渤海油田作业的各类船舶至少有 170 艘;平均每天海上作业人员达 11000 余人。

按照“七年行动计划”,到2025 年,渤海油田在中国海油国内油气总产量占比将大幅上升。而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将是推动渤海油田产量大幅上升的重要动力之一。2019年2月底,中海油宣布,位于我国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气田,测试获得优质高产油气流,确定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可以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这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天然气发现。

04.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约2850万吨

2019年,作为中国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重要接替区,塔里木油田已建成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油气产量连续三年超百万吨增长,突破2850万吨,油气产量当量较去年同期净增超200万吨,创近近年最大增幅。2020年是塔里木油田建设3000万吨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全面决胜之年,截至目前,2020年油气产能建设的163口新井已全部提前部署完毕,94口井即将开钻。

塔里木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第三大油气田,目前塔里木油田还处于开发初期,其油气探明储量还不到地质储量的20%。根据塔里木油田加快油气事业发展规划,油田油气产量当量将在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3000万吨、3600万吨,并在此基础上朝着4000万吨现代化大油气田目标进军。

05. 中石化胜利油田:约2400万吨

2019年,胜利油田实现整体账面盈利,盈亏平衡点持续降低,向着50美元/桶迈出关键一步,一举扭转5年来的亏损局面。2019年,胜利油田实现稳产约2400万吨目标,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三级储量任务,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4644.29万吨、控制地质储量6696.39万吨、新增预测石油地质储量8258.53万吨。

2019年,胜利油田精细勘探老区效益增储,积极探索新区加快突破,取得了“三个油气发现、五个商业发现、一个好苗头”的勘探成果。油田强化高效滚动评价建产,深化老区高效注采完善,夯实效益稳产基础,新建产能155万吨,与2018年同比增加4万吨;SEC储量超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任务。

06.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约2139万吨

2019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净产量超268.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15.5%。与2018年同比,2019年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量增加42亿立方米,增幅达到18.6%,增量占中国石油总增量的45%、全国的1/3,在中国石油16家油气田中排名第一。

目前,川南页岩气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亿立方米,日产量突破3000万立方米。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年产量6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亿立方米。此外,高效建成年产能150亿立方米的安岳特大型气田。通过精益生产控递减,加快老区新层系试采评价和开发准备,老区气田年产气80.3亿立方米。

07. 中海油南海东部:约1500万吨

2019年南海东部油田全年产量约1500万吨(按原油密度0.88吨/方、1255方天然气=1吨原油热值换算),一举超过曾经排在其前位的新疆油田和陕西延长石油。面对2019年生产目标要求,南海东部石油局全年两次调整各油气田产量指标,细化增产措施。根据中海油“七年行动计划”,2025年南海东部油田上产2000万吨,并为此设立专门项目组,为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多作贡献。

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南海东部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截至目前累计生产油气超过3亿吨油当量。油田发展36年来,创造了连续24年油气年产量超千万立方米的纪录,源源不断的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不竭动能。2019年12月以来,南海东部油田在提前实现连续5年油气产量上产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冲刺产量。

08. 中石油新疆油田:约1480万吨

2019年,新疆油田连续5年油气“双超”。截至2019年12月31日,新疆油田全年生产原油1247万吨、天然气29.3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较上年净增100万吨,产能建设规模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原油产量、原油产量净增量、新建原油产能均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净增幅度居国内油气田首位,油气生产连续5年实现“双超”。

一年来,新疆油田大力推广“大井丛、平台式、工厂化”和“批钻批压、批焖批开”建产模式,强化现场实施各环节无缝衔接,建成投产玛131转油站、克拉美丽气田增压及深冷提效、百联站改扩建等重点工程,提升了地面系统保障能力和提质增效水平,全年新建原油产能310万吨,新井产油50万吨。此外,天然气实现高质高效建产,超额完成呼图壁储气库调整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新增采气能力300万立方米/天,顺利迎峰度冬,有力保障了北疆及西二线天然气供应。

09. 陕西延长油田:约1120万吨

根据延长石油官方报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延长油田全年累计生产原油1120.14万吨,超计划任务1366吨。

2019年,延长油田紧盯产销目标,全面加强生产组织,抢抓黄金生产时段,启动劳动竞赛、夺油会战,油田日产能持续保持3.2万吨高位运行;全力推进新“三年注水大会战”,公司级注水项目区全年累计生产原油达244.13万吨,同比实现净增油10万吨;精心实施新井开发,加强综合地质研究,优化开发部署,严格各环节质量监督,新井平均单井日产量1.12吨,同比提高16.7%,达到近年最好水平。此外,延长石油聚焦增储稳产,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全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5亿吨,特别是在页岩油勘探开发、下组合致密油开发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10. 中海油南海西部:1000万吨

中石油辽河油田:1000万吨

2019年中海油南海西部油气田全年约1000万吨(按原油密度0.88吨/方、1255方天然气=1吨原油热值换算),这也是“10大油田”榜单中的新面孔。根据中海油“七年行动计划”,2025年南海西部油田上产2000万方油当量。

南海西部油田20余年相继攻克高温、高压、深水领域三大世界级油气勘探开发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系统掌握该领域全套勘探开发技术的国家之一,为全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目前,南海西部油田已累计生产油气超2亿吨油当量,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着眼“十四五”,辽河油田提出“推进千万吨持续有效稳产,建设库容达100亿立方米储气库”的目标。2019年,辽河油田克服国际油价震荡走低、自然灾害等困难,连续34年原油稳产1000万吨。

辽河油田计划相继投资600亿元,依托多年开采油气后的废弃气藏,改扩建形成双台子储气库群,雷61、黄金带、马19、龙气5、高3、兴古7等储气库。先期工程以双台子储气库群和雷61储气库为合作载体,投资220亿元,到2025年形成64.8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规模;后期工程拟以黄金带、马19等其他储气库为合作载体,计划投资380亿元,预计2035年全部投产。届时,辽河油田储气库群工作气量将达到115亿立方米的规模。

2. 中国船舶集团人数

一艘2000吨的船至少需要六名船员

每个船员一个月需要1万多的费用,

这个属于最低配员规则中2000总吨一类。规定如下:船长、大副、三副各1名,值班水手3人;机舱轮机长、大管轮、三管轮各1名。

常规海船都有一本证书叫做最低安全配员船员数量不能低于该证列明的人数。

3. 中国船舶集团多少人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是央企。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200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开发力量强大。信息化管理手段先进。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子公司,2012年重组而成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公司是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上海东部的黄浦江两岸,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码头岸线2800米;拥有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7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

4. 中国船舶产量

中国是造船大国,世界50强造船企业独占其半,而江苏更是我国造船第一大省,也是世界级船舶厂商入围最多的省份。

下图为2018年世界各大造船厂商的大型船只产量以及造船厂规模排名。

下图为我国造船厂在该排名当中的座次以及对应的世界排名。

前十分别是:外高桥造船厂、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江南造船、广船国际南沙船厂、中船黄埔文冲、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扬子鑫福造船、大连船舶重工、常石舟山船厂。

此十家船厂都是排名全球前25名的,其中上海2家、江苏4家、广东2家、辽宁1家、浙江一家。

不过这十家当中虽然外高桥规模最大,但去年并不是产量最高的国内船厂。产量最高的是扬子江船业的71艘。

5. 中国船舶生产什么

中国船舶不做航运业。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超大型中央企业集团,主要的船舶制造以及为船舶制造的配套企业和科研院所等。

中国船舶集团的服务对象是全世界的航运公司。因此,中国船舶集团不做航运。

6. 中国船舶总吨位

长江属于内河航道,内河二等船舶总吨划分是600GT-1600GT。所以二等船最大总吨是1600GT,长江河道货船最大吨位也就是1600GT。

一般来说,上游的船较小,中下游特别是南京以下航段船舶吨位较大。

当然1万吨的船可以开到芜湖港口,武汉以下都能过1万吨的船(江西九江,安徽,江苏)。

7. 中国造船产能

中国造船产能的利用监测指数(CCI)

8. 中国船舶集团产值

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我国GDP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经济显现出持续恢复势头,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强大韧性。

四季度,我国GDP为2962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5%,增速比三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

二、各行各业有序恢复,信息行业支撑作用显著

2020年,除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6.9%,实现两位数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7.0%,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4.1%,有力支撑了经济较快恢复。

四季度,全部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由三季度的-5.1%和-6.9%转为增长2.7%和2.2%,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三、投资保持增长,消费稳步复苏

投资对稳定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稳步回升。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受疫情影响更加明显,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0.5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回升,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分别拉动GDP增长-4.3、-2.3、1.4和2.6个百分点。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202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至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0%、11.0%和8.6%。2020年,网上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19年增长14.8%。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生猪生产较快恢复

农村司司长 李锁强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积极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全力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蛋奶产量稳定增长。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

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2857亿斤,比上年增加25亿斤,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1亿斤,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增加67亿斤,增长0.7%。

二、生猪生产较快恢复,牛羊禽生产稳定增长

2020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略减10万吨,下降0.1%。猪肉产量略有下降,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不同程度增长。

生猪存栏持续较快恢复,出栏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同比增长31.0%。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

牛羊生产稳中略增,牛奶产量增加。2020年,全国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加239万吨,增长7.5%。2020年,全国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

家禽生产稳定增长,禽肉、禽蛋产量增加。2020年,全国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较多,涨幅逐季回落

202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5.0%,在15.0%的涨幅中有14.3个百分点为生猪价格所拉动,但随着生猪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

2020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7.6%和5.5%,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蔬菜价格上涨5.2%;牛羊市场需求旺盛,活牛和活羊价格分别上涨10.5%和10.4%;生猪价格上涨55.7%,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市场供应逐步改善,生猪价格涨幅逐季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3%。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统计司司长 卢 山

2020年,企业复产水平稳步提升,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一、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出口规模接近上年水平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2020年二季度以来复产水平持续向好。截至12月下旬,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的企业比例为77.9%,较6月中旬提高9.5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逐季回升,四季度增长较快。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四季度各月均保持较快增长。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较前三季度增加5个。

二、装备制造业有力支撑工业增长,新动能发展强劲

装备制造业增势稳健,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新兴产品增长强劲。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制造业平稳增长,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

原材料制造业稳中有升,重点产品生产稳定。2020年,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年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医药制造增长较快。2020年,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6%,其中四季度增速为2.9%,较三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四、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装备制造业升至较高水平。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2013年以来高点。

企业收入由降转增,利润增速继续回升。2020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较1至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和库存增加问题突出,小微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的制约,工业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下一阶段,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向好态势。

能源供应保障有力 能耗强度继续下降

能源统计司司长 刘文华

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稳中有增,进口较快增长,能源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提升。全年看,能源消费逐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能耗强度继续下降,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一、能源生产稳中有增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原煤生产实现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8.4亿吨,比上年增长0.9%。

油气生产加工持续增加。油气生产企业持续提高生产负荷,加强油气供应力度,全年原油产量1.9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企稳回升;天然气产量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

电力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发电量7.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分品种看,火电增长1.2%;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5.3%、5.1%、10.5%、8.5%。

二、能源进口较快增长

2020年,根据国内能源供需形势,我国灵活利用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进口补充调节作用,积极进口能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全年能源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2020年,原油进口5.4亿吨,比上年增长7.3%;天然气进口1.0亿吨,增长5.3%;煤炭进口3.0亿吨,增长1.5%。

三、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清洁电力生产比重大幅提高。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生产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20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四、能源消费逐步回升

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能源需求逐步回升。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下降0.2%、3.1%。能耗强度继续下降,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扭转前三季度上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复苏 新动能势头强劲

服务业统计司司长 杜希双

2020年,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下半年实现稳步复苏,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新动能表现活跃,幸福产业较快发展,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全年呈稳定恢复态势。

一、服务业逐步回归常态

服务业持续稳步恢复。初步核算,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55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52728亿元,同比增长6.7%。

企业生产经营继续复苏。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较1至10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4%,降幅较1至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至11月份,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下降,但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减少7129.6亿元。

二、新动能支撑作用凸显

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9%、7.0%和2.9%,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总体经济的恢复。

服务业转型升级态势稳健。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网上外卖等新消费模式强势增长,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比上年增长31.2%。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消费需求持续旺盛,1至11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95.0亿GB,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5.7%。

三、幸福产业较快发展

幸福产业发展提速。2020年,“互联网+问诊”、健康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加速了医疗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56岁以上用户增强免疫消费、“95后”养生消费增长均超2倍。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社会工作、家庭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和5.7%。

四、服务业景气稳定扩张

服务业景气保持较高水平。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稳定恢复持续看好。

居民消费热情不减。“十一”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4亿人次,同比恢复近八成;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近七成。“双11”期间各大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实现销售额5249亿元,同比增长28%。

2021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服务业转型升级有望深入推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

9. 中国船舶制造业产值

就是一艘船舶的产值(万元)除以这艘船所消耗的油的重量(吨)所得的商。如果是多艘船,就是总产值(万元)除以总耗油量(吨)所得的商。

10. 中国船舶总数量

全国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二十几所,比较出名的有上海交大,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海军工程大学,华中科技,武汉理工,江苏科技大学,其中以哈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每年培养的人数最多,本科每年350人左右,研究生每年150人左右,其他院校比这个数目少,本科50人到100人不等。加上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大学,哈工大威海分校,暨南大学等其他院校,估计每年毕业生大概在4000左右。

近几年造船业处于低谷,船厂应该不会招那么多人了,人才缺口应该是暂时空着。

11. 中国船舶产值

2021年1月至2月,江西规划上,工业生产总值呢达到了5,445亿元,同比增长了57.9%同期湖南的规划上工业生产总值呢5,136亿元,同比增长27.9%,从规模上工业数据来看,江西省的已经反超了湖南,江西一直以来是被大家低估的省份,虽然各类经济总量指标都表现很一般。但其人均收入及民富水平都是值得肯定的,江西最新的规划上,工业数据中,橡胶置业品船舶,航空航天等行业出口增速的均超过了百分之百,此外江西的医药事业出口呢,增长也达到了79.9%。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泛亚船舶有限公司(泛海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上一篇:国外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国内船舶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