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坞是什么

2022-09-11 08:25 点击:127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船坞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船坞坞长

职位简介

岗位职责:

负责船舶修理过程中船坞的管理工作

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行业经验。熟悉船坞的各相管理工作工作认真负责。

中国最大的船坞在哪里?

3月1日中国迄今为止坞容量最大的两座造船坞在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开工建设。这两座造船坞建成后,青岛将在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的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中占据重要位置。

北船重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座大型造船坞分别为30万吨和50万吨,其中30万吨船坞长480米、宽96米、深14.1米。50万吨造船坞长530米、宽125米、深13.1米。两座造船坞建成投产后,可建造超级油轮、海岬型散装货船、8000箱集装箱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近期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形成年造船能力468万载重吨。该建设工程由中海工程建设总局承建,计划于2009年4月1日完工,工期为25个月。目前,北船重工公司已与河北远洋运输公司签署了4艘18万载重吨散装货船的建造合同,将分别于2009年底和2010年上半年交付。

二战美国能建造航母的大型船坞有多少?

好像是6个

二战前期

CV-1 Langley 兰利号

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1。“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4月改装完毕。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下载 (17.1 KB)

2009-2-4 10:48

开工日期:1911年10月18日 下水日期:1912年8月24日 服役日期:

性能数据:

舰长:158.5米

舰宽:19.9米

吃水:6.7米

飞行甲板:165.3x20米(长x宽)

排水量:标准13990吨 满载15150吨

动力装置:3台锅炉,2台电动机,双轴

航速:15.5节

武器装备:4门51倍口径127mm舰炮

舰载机:34架

电子设备:

舰员编制:468人(舰员+空勤人员)

收藏 分享 评分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aisn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aisn 当前离线

UID380 帖子20198 精华11 积分219 威望15 金钱381758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1712 小时 注册时间2007-6-19 最后登录2009-6-24

发烧友贵宾

2#船坞 发表于 2007-9-8 02:22 | 只看该作者 LEXIN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

列辛顿级航空母舰共有两艘同型舰,分别为列克星敦号(USS Lexington CV-2)与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3)。原本是1920年陆续开工的战列巡洋舰。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世界各大海军强国都必须根据条约限制本国所拥有的战舰数量与火炮口径,条约准许美国利用规定必须废弃的军舰船体改装两艘3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美国因此将停建的列辛顿级中进度最快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改建成航空母舰。两舰皆于1927年完工,采用封闭舰首,单层机库,全通式飞行甲板长271米,岛式舰桥与巨大而扁平的烟囱设在右舷。采用电气推进动力系统。4座双联装203毫米口径火炮分别装在上层建筑前后,用来打击水面目标,防护装甲与巡洋舰相当。在二次世界大战间的和平时期,本级舰在美国海军举行的舰队演习中,用来检验航空母舰的战术理论,提供了许多操作使用航空母舰的宝贵经验,尤其是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导致了美国海军以航空母舰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

布什号航母海试图

洪兄是俺上小学时同年级的校友,也是俺们这个年级的少先队大队长,相当于现在的“总斑竹”,只是那时偶还不是少先队员,对于总斑斑这样的位子只能作出“仰望星空”状。节前,洪兄曾提到(浮)船坞在建造航空母舰中作用,使我心里热乎乎的。因为本人前些日子也操过同样的心思,查了相关资料。这也许是偶与洪兄有着共同的军旅情结,有着共同的遗传基因之故吧。

美国前不久投入现役的“布什号”航空母舰比本公司这座“江山”号浮动船坞短一点点(332·9米对333米),就长度来说,本船坞刚好可以容下这样的重型航母,但宽度就存在问题了。江山号内宽超过布什号航母(56米对40·8米),但布什号的飞行甲板却比江山号宽得多(76·8米对56米,比本船坞宽二十米之多),显然,这么宽的飞行甲板罩在浮船坞上面,可能会将江山号挤破的,至少也可能将两边坞墙上的可移动吊机挤扁或者挤到海里去。因此,不得不得出令人遗憾的结论:起码对于布什号这种尼米兹级的重型航母,江山号浮船坞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是小一点的舰母,比如,飞行甲板最宽处小于此船坞的内宽(56米),那么从理论上讲这座浮动船坞是有修建航母上的能力的。

也许诸君要问:为什么布什号航母既有舰宽40·8米,又有飞行甲板宽76·8米,一条船怎么会有两种不一样的宽度呢?

这是因为现代航母一般具有两个飞行甲板之故,一个为直角甲板(又名直通甲板),一个为斜角甲板,这就相当于航母上有两条飞机跑道。直角甲板供飞机起飞,斜角甲板一般只供飞机降落。一般只有斜角甲板上才设有供飞机降落用的阻栏索与拦阻网。

一艘航母肩上扛着两个飞行甲板,其宽度当然要大大超出舰身罗。

斜角甲板是二战后英国发明的,除此之外,英国人还发明了加速飞机起飞用的蒸汽弹射器,这些都是对航空母舰技术做出的重大贡献,显示了传统航海大国(当然,也是侵略大国)的技术底蕴。由于航母上增加了斜角飞行甲板,相当于增加了一条飞机跑道,舰载机可能做到同时起降,作战效率自然高很多。现在除了个别做样子的小航母之外,斜角甲板已是必不可少的标准设计了。(斜角甲板见下图)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黑色部分为斜角甲板

二战时可不一样,二战时的航母只有一个甲板,即现在所称做的直角甲板,相当于只有一条飞机跑道,航母当然要窄得多。飞机起飞降落都在同一个甲板上进行,要起飞就不能有飞机降落,要降落就不能有飞机起飞,相互间碍手碍脚。这当然是非常费神之事,而且很可能在关键时刻误事。

比如二战中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海战,是日本海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就此次战役来说,日本海军有诸多失败因素,如情报失准,关键时刻舰队上空无战斗机保护,甲板与机仓内堆满了炸弹鱼雷引起连锁爆炸,等等。但是可能还有一个因素被大家忽视了:由于那时航母不能同时起降飞机,当时原本准备起飞去攻击美军航母的日本飞机不得不让位于轰炸中途岛归来的飞机降落(飞机燃油即将耗尽,快要掉到大海里了),大大贻误了作战时机。而美军飞机恰恰在这个阶段飞过来朝它们头上扔下了炸弹。如果当时的航母也能做到舰载机同时起降,日本飞机提前升空作战,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下图为二战时的日本航母瑞鹤号,只有一个甲板)

二战的航母都是这样只有一个甲板。日本航母瑞鹤号参加过偷袭珍珠港,1944年莱特湾海战中被击沉

瑞鹤号中弹起火,照片显示右边一台锅炉仍在工作

瑞鹤号下沉前日军往旁边的小船上转移重要物资

话题再回到浮船坞上吧。偶原来一直认为我国制造的30万吨浮船坞是世界上最大的了,但又查到最新的资料:08年11月份,中国制造的更大的40万吨浮动船坞交付韩国使用。看来偶前面将30万吨浮船坞称为“世界最大”是搞错了,真是形势比人强噢。

这座“更大的”浮船坞长430米,坞内宽度82米,完全可以将“布什号”装进去,托起来。

浮船坞能将航母“托起来”,从理论上讲是可以修造航母的,但在实际选择中则不然,实际中,修、造航空母舰是在“干船坞”而非在浮船坞中进行的。

一般来说,现代化造(修)船可在三种设施中进行:浮船坞,船台,干船坞。

浮船坞。浮船坞是一种可以移动并能浮沉的凹字形船舱,它可以向自身水箱内注水半潜于水中,将水箱内的水抽出即可浮出水面。它不仅可用于修船、造船,还可用于打捞沉船,运送深水船舶通过浅水的航道等。我国第一艘是1974年建造的25000吨的“黄山号”。(右上图为在浮船坞内准备下水的我国新型驱逐舰)

浮船坞通常停泊于深水区,通过趸船和栈桥与码头连接,修(造)船材料通过此通道输送或者直接用船只送到船坞旁。这显然比较费事,并且它自身的起重设备能力受条件限制,吊特大件需要大型浮吊辅佐,用作造船就不方便,也不上算。但它通常停泊在深水区,大型船舶可以容易地进出坞内,因此修船就是它的首选。

船台。过去常常在电影中看到大船下水的场面:一条大船在平地上突兀而立,某女王用香槟酒敲击一下某个机关,大船就在一片欢呼声中顺着滑道缓缓入水,电影《泰坦尼克号》也是那个样子。场面中那船就坐落在船台上,船就在船台上建造的。船台本身的建造比干船坞节省很多,占地也比较少,现在仍普遍使用。(右图为原上海江南造船厂的2号船台,早已拆除,在长兴岛重建新厂,全部改用干船坞造船)

干船坞。干船坞就是在地面向下建造封闭的船池,将水抽掉,里面对船只进行建造或修理。它一面临水,口部有可以开启的坞门与水道联结,可根据情况打开坞门将船只拖进或拖出。干船坞有自己的抽水设备,如在坞内作业时,可将坞门关闭,将坞内积水抽干。(如右下图)

干船坞中造船的条件比船台要好,比浮船坞更要好,不但人员作业更方便,而且可以配巨型龙门吊机(大连船厂的达900吨,偶们这也达到600吨),可非常方便地将坞边的造船材料直接吊运到坞内,甚至可以两台龙门吊同时作业,一次举起近千吨的造船钢结构至坞内船台,效率自然大大提高。有实力、有条件的造船厂当然首选干船坞。当然,它的占地与投资都是不菲的。

找了几张美国布什号航母建造过程的照片,是在干船坞中建造的。记得曾看见过美国航母进行修理的照片,也是在干船坞中进行的。可想而知,对于航空母舰这样的重要战略装备,在干船坞中进行作业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浮船坞,可能只有诸如底部刷漆除锈之类的小修理才进浮船坞吧。

布什号航母舰首底层部分与龙骨进行组合,当然是在干船坞中进行

龙门吊将舰首钢结构吊起

对准就位,就位后进行焊接安装

位于上海长兴岛的江南造船长兴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其中新建的3号干船坞,长580米、宽120米,英国杂志《今日中国防务》称那是给建造航母准备的。从逻辑上讲这是理所当然的。

下面还想补充说明一点:偶看见网上有这样的话“美国布什号航空母舰正式下水投入服役”云云,此话犯下了一个常识方面的小错误,这里的“下水”与“投入服役”是两回事。船舶下水并不等于投入使用,船舶下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仅是意味着船壳子拼好了、外面涂上了油漆、发动机装进船肚子里。后面的事还多着呢。下水后进入船舶“舾装”阶段,然后是“试险”阶段,核心是“海试”,再然后是“交船”,交船完成后才称得上“投入服役”。

舾装,就是将下水后的船舶拖靠在舾装码头上进行内部的线路、管路及各种仪器的安装,以及内部装修等等一系列工作,工作量也相当大。试验,就是舾装结束后对各部份各功能进行测试,这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到大海中进行“海试”(试航),这就是动真格的啦,据说,一艘核潜艇的海试期能长达两年之久(要是战争时期该怎么办呢?一场战争说不定用不了两年就结束了)。试验结束后是“交船”,这才能说是“投入使用”了。下水、海试、交船,是船只建造周期中的三个最重要的部分。

船舶下水也有几种方式,下面照片中在船台上的郑州号轮正在下水的情景是偶们常在电影上看见的那种,称为“重力下水”,这是几种下水方式中场面最壮观最好看的。还有一种下水方式是将干船坞的坞门打开,水灌入坞内,坞内的船只浮起再由拖轮拖走(如是新船则拖至舾装码头,如是修理结束的船则拖至水道),此为“浮力下水”,如再下面的图所示。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升降机下水等等,偶就没有见过啦。

文革中“郑州”号万吨轮下水,经典的重力下水模式,也可横着下水,中小型船的滑道可用起重气囊

国产液化气船在干船坞内浮力下水,由沪东造船厂建造。液化气船是高技术产品,皇冠上的宝石

在此文封笔之际,在“参考消息”报(2009年2月2日)上看见法国“克莱蒙梭”号航空母舰退役拉到英国进行拆解的消息。拆解是在英国哈特尔浦的一个拆解场进行,拆解场长355米,宽260米,如果是干船坞,那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了。一般来说,拆解船只是在凹式码头中进行,我们称此码头为“折船坞”,码头上装有“扒杆吊”,待折船只停靠在码头上。拆解时,先在船上将大结构件切割(叫做“大解”),用扒杆吊将大件吊到陆地上再切割成小件(叫做“小解”)。当然,作业是还要有一套消除油、气、石棉等危险污染物品的程序,偶就不一一介绍啦。

法国“克莱蒙梭”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服役

就罗嗦这么多了,向前总斑斑做个汇报噢。其实自己也没做过船舶方面的活儿,只是这个东东天天见,有事没事船上船下溜两圈,

关于《大船坞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电话
上一篇: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