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物理海洋学专业方向、声学专业方向、水声工程专业方向、海洋科学专业方向。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1:物理海洋学
专业介绍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力场、热盐结构、以及因之而生的各种机械运动的时空变化,并研究海洋中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能量的交换和转换的学科,是海洋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
浅海动力学、灾害性海洋动力过程、波浪理论与应用、海洋环流与应用、环境海洋学、海洋物理监测原理及技术。
就业方向
就业领域的重点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海洋制药、海洋保健品开发、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服务业、海洋能发电、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海洋采矿业,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事业等。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2:声学
专业介绍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即声波)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声波的产生,接受,转换和声波的各种效应。同时声学测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最简单的声学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也是声学研究的基础。
培养要求
声学要求学生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有关声学发展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就业前景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毕业生的深造比例达50%以上。超过 60% 的毕业生继续深造,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
声学的就业方向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音频工程,建筑声学,噪声控制,超声电子器件,超声医疗仪器,以及 IT行业等领域相关的各类工作。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3:水声工程
专业介绍
水声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所依托的国家级“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水声技术基础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单位之一,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水声技术的全部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水声装备研制和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等多方面和谐发展。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兼顾声学、振动和信号处理的高层次水声研究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声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具备从事水声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通过硕士阶段学习和论文工作的锻炼,培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对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作出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发展前景
水声工程专业的一级学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涉及声学、水声学、信号处理、测试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人才众多,就业前景比较光明,就业面宽。在未来迅速发展的声学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4:海洋科学
专业介绍
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基本调查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
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如今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当下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佳,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才最多。近几年,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该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由于该专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政策倾斜,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良好,且有持续增加趋势,特别是该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所以行业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2.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3.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是什么
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
4. 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总体设计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位于烟台开发区,可容纳3000名研究生,研究生院定位在创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学科,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紧密结合、互为验证,突出先进性,兼顾互补性,强化特殊性,形成由多点前瞻性优势和技术特色支撑的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方向体系,为船海学科基础研究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实验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引培基地、涉海学科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
5.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费多少及收费标准是考生关注的信息,一般来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专业型硕士学费(一般10000以上,大多在12000-15000之间)为一次性缴清,不按年缴费,并且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与其他不同专业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学术型硕士的学费上限已有全国性规定。
6. 海洋工程装备研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7.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8.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方向
毕业生去向为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的企业、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检验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贸易工作,也可从事海洋油气开发以及航运管理、海上保险等,也可以到海洋开发、航务工程、船舶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近专业部门工作。
9.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天津大学海洋类学科是非常有实力的专业,在全国海洋类专业排名靠前,海洋技术装备开发为发展方向,与天津海洋装备制造研究院合作从事海洋技术装备开发以及相关重点技术项目攻关,所以就业前景非常好,而且待遇比较高,也可以就读硕士和博士去高校任教。
10.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国海洋大学在三亚注册成立的新型事业单位,成立于2019年5月,由海南省、中国海洋大学、三亚市三家共建。研究院是中国海洋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中国海洋大学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基地。
研究院围绕“深海”和“热带”(南繁水产种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海南地域特色,按照政产学研用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模式,发挥中国海洋大学涉海学科综合齐全的优势,融合政府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势,企业的资金和创新优势,海南的区位、资源优势,打造一流的热带深海研究中心、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转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