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喵。我认为可以学英语,但是不应该由父母来教。语言输入有很多形式,多媒体输入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相比人际交流,媒体输入的效果要差一些(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缺少互动),但是其对语言发展还是有着显著的促进的。
至于为什么不应该由发音不标准的父母来教,我来讲两个故事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
我妈妈是语文教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读拼音,认字。在学习认字的时候我们会用普通话交流,平时生活还是方言。妈妈的普通话很标准,在她的影响下我上小学前就能够讲很流利的普通话。第一天妈妈接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就皱了眉头,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普通话发音比我奶奶还要别扭的老太太,领着一个班的小孩子的发音都偏到了姥姥家。晚上写作业之前,我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有些拼音可能要故意拼错,因为老师是那样教的,不过别担心,我知道该怎么读。
我是很标准的六岁上小学,按照儿童语言发育的时间表(3岁左右能够流畅地使用母语进行日常交流)我已经在母亲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语音系统。所以我能够明确地分辨出,并『拒绝』不标准的,也就是不符合我的语音系统的发音。
我妈妈班上有两个小孩,一个是从小跟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长大的,另一个父母工作忙,是个典型的『醒来父母已经工作啦,睡着了父母才回来』的钥匙儿童。按理说,这两个小孩在学前应该都没有接收过什么标准普通话的熏陶,可是他们俩在学拼音的过程的表现却很不相同。爷爷奶奶带大的小孩,有一些音就是发不对,或者怎么发怎么奇怪,放xiao*(放学)吃yue*(药)游yun*(游泳)之类的词汇层出不穷。后来语音算是扳过来了,语调总是听着不对。钥匙儿童的表现和班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没有特别突出,但是该学会的时候就学会了,一点也不落下。
后来才知道,爷爷奶奶是好心,生怕孙儿待在自己身边比其他城里的小孩落后,天天撇着方言版普通话跟孙子交流。我
在多语言环境,婴儿学习语言是否会有障碍? - 安时的回答在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误区二:如果想让孩子会讲普通话,家长就必须停止对孩子讲家乡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就是主流语言),早早地放弃在家里讲家乡话,刻意营造出一种请讲表尊噗通话的氛围,尽管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或其他主流语言)并不熟练。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频繁使用家乡话会对孩子在校学习普通话造成阻碍[1];其次,如果家长自己的普通话(或其他主流语言)说得不标准,很有可能对孩子日后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带来负面影响;第三,勉强为之会使得亲子交流不自然,不顺畅,甚至让人觉得紧张、不舒服,不仅不利于亲子感情的发展,对语言学习也是没有半点益处的。我个人认为,乡音是每个人的财富,丢掉家乡话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那么,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呢?我的建议是:早开始,促兴趣,多引导,少强制。总而言之,就是怎么自然怎么来。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建议:
- 按照家庭成员的喜好和习惯来,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要试图跟自己的孩子讲自己都不熟练的语言,这样做没有任何益处。
- 双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并不需要成人刻意教授语言,家长要做的就是多说、多交流,在有了充足的语料输入后,大脑会自行完成剩下的工作。
0-6岁是语言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语言输入对他们日后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人父母总想为子女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但是面面俱到总是难以实现的。在力不从心的方面,不妨顺其自然。
关于媒体输入,我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跟成年人非常不同,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学习,在海量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归纳出语言使用的规律;不像成年人坐在教室里一板一眼地学习语法规则,然后自上而下的运用这些规则。所以让学前的孩子们坐在那里认真地去『学习』外语是很不明智的。因为这些抽象的规则,以及大量的记忆是儿童所不能胜任的。在人生的这一阶段,他们的大脑擅长的是隐性学习,说直白一点就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在自然的环境下,把英文歌曲当做背景音乐;或者在他们感兴趣的前提下播放英文动画片(有少儿版的,把迪士尼动画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段,配有中文翻译),或许是更有效的方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