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个问题,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欢迎拍砖!别拍太狠就好!呵呵!
标题: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沉睡的“巨人”该醒醒了
原创作者:潘潘 二手车自媒体联盟成员 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前言】面对互联网+的兴起,二手车行业也面临着各种创新与考验。在二手车的交易环节中,诞生出了多种业务模式的电商平台,但总的来说,无非分为两大类:帮助经销商和颠覆经销商。前者为二手车经销商或提供车源、或带来买家;而后者则是为了彻底的取而代之。面对愈演愈烈的轻资产电商纷纷落地,无论是辅助经营,还是彻底颠覆,传统二手车商也早已意识到危机重重。电商的疯狂侵入,实体车商显得似乎有点力不从心。然而,二手车实体交易市场坐拥全国十万车商资源,怎可袖手旁观眼看自己的“蛋糕”被他人享用?这个沉睡了将近30年的巨人,是时候该醒醒了。
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起源
中国二手车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1998年以前,二手车市场交易以车贩子倒车为主要方式,基本上没有正规的二手车经销商。1998年,国家贸易部发布《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确定建立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原则上每个地级以上城市批准设立一个。2005年10月再次发布更加规范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中国二手车市场开始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近年来,品牌专卖、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经营模式,二手车经纪公司、二手车拍卖、二手车置换、二手车租赁业务等交易模式先后在市场上出现,但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二手车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有型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流通特征,但并不代表这种格局永久的持续不变。
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
1、交易市场发展滞后引发了行业“负面”口碑
国内在没有二手车交易市场之前,最早的二手车交易是在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中交易的,秩序混乱、诚信度差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出现最原始的初衷就是规范当时的马路市场且办理过户手续。但是,这种规范的手段,仅仅规范了形式,没有规范本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手车交易秩序混乱、诚信度差的问题,只不过将路边散户集中到交易市场内,使得路边不再那么凌乱罢了。换句话说,不仅没有打击坑蒙拐骗,而且还给那些不讲诚信的经销商提供了场地保障。久而久之,人们提到二手车,就想到二手车交易市场;提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就想到鱼龙混杂、信誉度低。
2、单一盈利模式不适应自由竞争格局
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在过去,由于政策的原因,过去的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建立需要进行审批,并且各个地方也都没有开放,基本上90%以上的二手车交易市场都带有国企背景。这种情况下,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主要的盈利模式传统并且单一,基本上都是靠收取交易服务费和场地租金生存。随着二手车交易市场准入门槛的放开,民营二手车市场也越来越多,竞争格局加大,导致原有单一的盈利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近两年,全国各地二手车经销商联盟抗议交易市场“服务费”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不少地方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基本上取消了“服务费”这个项目。那么剩下的场地租金营收,也会随着交易市场数量的增多、竞争程度加大而进一步缩减。
3、服务体系跟不上经销商发展速度
当二手车交易市场内的商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陆陆续续的撤出交易市场,自立山头开独立展厅,这已经成为是大型二手车商家的普遍发展轨迹。一定程度上也暗示出,交易市场的服务体系已经支持不了大型二手车经销商的发展。这就好比,企业的发展满足不了个人的发展的时候,很多有想法有才干的高管选择跳槽,是同样的道理。最后,剩下的在二手车交易市场里面经营的大多都是中小型二手车经销商。久而久之,当独立展厅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与交易市场展开直接竞争的局面。
4、电商的迅速发展反过来倒逼交易市场转型
提到电商的发展,我认为正是由于那些从二手车交易市场搬出去自立门户的大型二手车独立展厅的出现带动了互联网在二手车行业的渗透。身处交易市场内,可以依托交易市场自有的人流量经营,搬出市场自立门户以后,这种优势便不复存在,只能依靠自己的渠道去获取客源。第一波接受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就是这批二手车独立展厅,由此,互联网开始慢慢的向交易市场内的中小型商家渗透,以至于最后“横扫”二手车行业。由于互联网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消费者们渐渐发现原来卖二手车的不仅仅局限于二手车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原先凭借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自然人流量带动商家销售的优势逐渐减弱,相反,由商家自主投放互联网广告来带动交易市场的人气流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乎,交易市场用以服务车商的“基础流量”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倒逼着交易市场升级转型。
二手车交易市场转型的最佳时机
1、电商疯狂“砸”钱教育终端消费者
不知道是资本市场借着互联网的风搅动了二手车市场,还是互联网的风借着资本的热潮吹动了整个二手车行业。不管是是谁借着谁的势,总之,这股风吹热了二手车行业,带动了二手车行业的创业潮,而作为二手车电商平台的轻资产模式,当属创业者首选。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二手车电商平台又将风口从B端推向了C端。谁能抓住这C端群体,谁就能掌握二手车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最近又闻某二手车电商平台,超强全明星阵容,面向终端消费者,狠砸二手车品牌。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整个二手车行业非常利好的事情,一直以来,二手车行业都处于内热外内的尴尬局面,是时候,也应该有一家带头企业站出来,打破黑匣子里的秘密,向终端消费传递正向的二手车品牌形象。而这,本应该是二手车交易市场做的事情,正因为二手车交易市场没有解决B与C之间天生存在且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信任与服务问题,才有了电商平台出头的机会。反过来说,这也是二手车交易市场利用电商平台向消费者树立二手车正面品牌形象,借势转型坐收渔翁之利的最佳时机。
2、电商想要实现全国二手车大流通的愿景破灭
真正的二手车电商发展的切入点归根于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细则。伴随着北京限购政策的推出,几乎同时,两拍趁势飞跃,迅速布局全国。出发点在于,将北京作为一个车源分发基地,通过线上电商拍卖平台将车源输送到全国其他区域,实现全国二手车大流通。然则,成也萧何拜也萧何,伴随着限购令之后,有相继出现了限迁、限行、限售等政策,自此,“四限”一词开始走俏,严重制约了中国二手车的流通,电商平台原本想要实现全国二手车大流通的梦想宣告破灭。到目前为止,国三排放标准二手车外迁受阻,使其交易被迫转为本地消化,个别城市已经提升到国五排放标准,可见二手车区域流通和本地化销售将是未来主要的流通方式。全国各地区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有着天然的区域属性,可以集中发挥优势,这也是政策之下,给二手车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留下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发展空间。
3、电商平台落地根基尚未扎稳
对于二手车行业来说,二手车非标准化的产品属性,天生就是适合做O2O的。一车一况一价,注定了二手车离不开“人”的因素,也就注定了离不开线下。纵观二手车电商平台,都在紧罗密布的展开线下布局,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以总部为控制中心,进行本地化运营。但是,绝大多数电商平台的落地发展,都离不开交易市场的资源。C2B、B2B、B2C,无不是如此。唯独C2C平台想要颠覆二手车交易市场内的小商家,我认为,这也是因为二手车交易市场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终端消费的需求所致。正因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对终端消费者以及入驻商户的服务存在大量的短板,才有了各种想要填补交易市场服务短板的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出现,再加上资本的促进,出现变成了涌现。在电商平台根基尚未扎稳,在终端消费者还没有抛弃交易市场业态的时候,二手车交易市场是否应当为终端消费和入驻商户做点什么了,而不是任“电商”宰割,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个安乐死。
二手车交易市场——沉睡的“巨人”该醒醒了
有人将二手车交易市场与二手车电商平台,比做成大型卖场与淘宝的关系,而我认为这恰恰不能等同于大型卖场和淘宝的关系。淘宝可以直接进行交易,至于有没有大型卖场跟淘宝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有货源有买家即可。而二手车并非如此,二手车离不开线下,就算电商平台在线上发展风生水起,没有线下,同样只是空中楼阁,线下服务才是二手车的根本。电商能够自建线下渠道吗?可以,但无法与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规模相媲美。
另外,二手车交易市场业态,早在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第三方平台”,坐拥十万车商资源,为何不发挥第三方的平台优势,去整合包括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在内的各种资源?为入驻商户拓展车源渠道、拓宽销售渠道、丰富售后产品,真真切切为消费者解决信任隐患和后顾之忧,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
记得前一阵子,跟一个比较资深的二手车老前辈聊天,他提出一个概念,如今的中国二手车市场像极了晚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代表着守旧派,新兴的创业公司正在用互联网撬开传统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大门。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但不希望再次看到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竞争的角逐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战国时代早已来开了序幕,强强合作、强弱合作、弱弱联合、弱强合作,兼并、重组、洗牌,将是这个时期竞争格局残酷的表现。有句话说的好,“相比较才进入市场不久的互联网+二手车的各大平台,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无疑是个巨人”,巨人是时候醒醒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