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多少可以限制出境呢?

211 2024-01-26 09:12

一、欠款多少可以限制出境呢?

我国法律并没有对民事债务限制出境有明确的的金额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法》第八条规定,对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在大陆境内有未了结的民商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其限制出境措施。

一般地,人民法院不依职权介入,必须基于申请人的申请,而且,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担保数额,应以被申请人可能遭受的损失或损害为限。

人民法院作出限制出境裁定并付诸执行,人民法院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作出书面裁定,裁定责令被申请人不准出境,并扣留其身份证或者护照,注明不准出境的原因。回答人:江西中恩信律师事务所胡律师

二、被限制出境多久可以消除?

公安局限制出境,等限制出镜的情形消失后,一般在七天内解除,并通知出入境机关。

出境,是指由中国内地前往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由中国内地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由中国大陆前往台湾地区。限制出境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为保证民事案件的顺利审理和将来有效裁判的执行,人民法院应当事人的申请,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不得离境的一种保全措施。

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1、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3、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4、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5、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

对涉嫌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人员,可以当场盘问;经当场盘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继续盘问:

1、有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2、有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3、外国人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嫌疑的;

4、有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

三、限制高消费可以出境吗?

被限制高消费不可以出境,如需出境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相关规定:

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限制高消费后,禁止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财产实施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 被限制高消费的被执行人因生活或者经营必需而进行本规定禁止的消费活动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

扩展资料

限制高消费解除时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四、高消费限制令可以出境吗?

限制高消费令对自然人的限制包括:

1、不得乘坐飞机、豪华客船、出租车等高档交通工具和使用高档通讯工具;

2、不得在星级宾馆、酒楼、酒吧、歌舞厅、夜总会、桑拿浴室、健身房等高消费场所消费;

3、不得购置高档商品、大额生活用品、汽车及租赁写字楼办公;

4、不得购买、新建、扩建、装修房屋;不得出外旅游、度假及为家庭成员支出大额费用;

5、不得出国出境;

6、不得对外投资(包括开办公司、购买股票债券等)。只能保留按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费用,其他均属被执行财产范畴。7.被限制人的子女不得就读高消费的民办高校。

五、被限制出境可以去香港吗?

不一定可以去香港。因为是否能够去香港取决于被限制出境的原因和限制的具体内容。如果被限制出境是因为个人原因,如个人逃债,那么可能连出境通行证都拿不到,更别说去香港了;如果是因为涉及国家安全等敏感问题,那么可能存在香港方面也会有限制措施。因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被限制出境的原因并不涉及敏感问题,并且拿到了出境通行证,那么在香港旅游、探亲、商务活动等方面是可以考虑的。不过需要注意,近年来香港政治环境复杂,旅行前需要做好安全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

六、法院被起诉能不能出境,可以限制出境吗?

不能

2016年最高法和公安部已就失信人证件问题做过对接,在失信执行方面推广了出入境证件联网查询,被限制高消费的人员是无法持各类出入境证件、身份证购买机票,也不能在旅游度假方面消费,而出境很容易被执法机关认定为旅游倾向。

七、限制出境措施种类?

拘留、罚款、责令申报财产、冻结银行存款、查封房屋车辆等财产并拍卖、搜查等措施。具体为: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

6.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9.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八、限制出境怎样解除?

解除限制出境,只有提供担保,或者案件被检察院撤销、法院下达判决。 解除限制出境的程序是:

1、当事人的申请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应以当事人的申请为原则,以法院依职权采取为例外.申请应书面提出,载明申请保全的事项、事实和理由,并以申请人能提供被申请人的护照号码为最佳,申请书应附有相关证据.申请限制出境应交纳申请费,申请费的收取不以案件的标的额为计算依据,宜纳入《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由最高法院确定一统一的收费标准.

2、申请人的担保若错误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可能会导致被申请人遭受损失,因此,当事人在向法院提出申请的同时,应向法院提供可靠担保,申请人拒不提供担保的,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其申请.至于担保的方式、数额、是否属可靠担保等,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受理申请的法院审查决定。

3、审查法院应对申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应符合:被申请人有未了民事案件在身;有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必要性,被申请人有借出境逃避民事责任的可能,如不限制其出境,将导致案件无法顺利审理,或有效裁判无法执行.但限制出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且有时甚至会在国际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宜依法从严掌握。

4、裁定与执行经审查,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条件的,应裁定予以准许,并向有关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在边防口岸布控,或直接扣押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护照,并通知有关公安边防部门.审判实践表明,需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案件一般都是情况较为紧急的,为此,有必要规定法院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和执行工作,审查时间以不超过48小时为宜,准许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裁定做出后,应立即执行。

5、被申请人的担保在法院裁定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后,如被申请人提供充分、可靠的担保,人民法院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解除限制出境措施,被申请人的担保可以提交给法院,也可以提交给申请人。

6、复议财产保全、海事强制令等均允许当事人提出复议申请,而限制出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更是应赋予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权利,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实践中,有的法院并未赋予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权利,这种做法应予纠正.笔者认为,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间以裁定送达之日起五日内为宜,复议机关仍为做出裁定的法院,法院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在五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复议理由成立的,裁定解除限制出境措施,理由不成立的,通知予以驳回。

九、限制出境的条件?

限制出境即不准许人员,本人需要查询是否被限制出境的情况,可以向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局查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3.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人;

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

5.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人。

关于人民法院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程序,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无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的做法各异,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一般程序是:

1、当事人的申请

限制出境措施的采取,应以当事人的申请为原则,以法院依职权采取为例外。申请应书面提出,载明申请保全的事项、事实和理由,并以申请人能提供被申请人的护照号码为最佳,申请书应附有相关证据。

2、申请人的担保

若错误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可能会导致被申请人遭受损失,因此,当事人在向法院提出申请的同时,应向法院提供可靠担保,申请人拒不提供担保的,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其申请。至于担保的方式、数额、是否属可靠担保等,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受理申请的法院审查决定。

3、审查

法院应对申请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应符合:被申请人有未了民事案件在身;有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必要性,被申请人有借出境逃避民事责任的可能,如不限制其出境,将导致案件无法顺利审理,或有效裁判无法执行。但限制出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且有时甚至会在国际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宜依法从严掌握。

4、裁定与执行

经审查,当事人的申请符合条件的,应裁定予以准许,并向有关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在边防口岸布控,或直接扣押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护照,并通知有关公安边防部门。审判实践表明,需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案件一般都是情况较为紧急的,为此,有必要规定法院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查和执行工作,审查时间以不超过48小时为宜,准许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的裁定做出后,应立即执行。

5、被申请人的担保

在法院裁定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后,如被申请人提供充分、可靠的担保,人民法院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解除限制出境措施,被申请人的担保可以提交给法院,也可以提交给申请人。

6、复议

财产保全、海事强制令等均允许当事人提出复议申请,而限制出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身自由,更是应赋予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权利,但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实践中,有的法院并未赋予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权利,这种做法应予纠正。笔者认为,当事人申请复议的期间以裁定送达之日起五日内为宜,复议机关仍为做出裁定的法院,法院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在五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复议理由成立的,裁定解除限制出境措施,理由不成立的,通知予以驳回

十、什么叫限制出境?

1、《第十二条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2、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3、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4、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5、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被骂怎么解释?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