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范灾害风险内容?
内容如下:
1. 防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我们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预警准备工作,遵循应急预案,妥善安置人员,及时转移和疏散人群。
2. 防范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为了防范环境污染,我们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环保技术,控制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积极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3. 防范恶意攻击: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灾害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密码保护,警惕电信诈骗、虚假广告等恶意攻击,要及时备份并加密重要数据。
4. 防范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一个普遍问题,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需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严格控制酒驾和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二、防范化解灾害风险诗句?
题目中“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古代诗句有:
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地震灾害不计其数,因此人们早在古代就开始探索如何对抗自然灾害,不少古代文学作品中涉及防震减灾的古诗。
以下是4句防震减灾古诗:1. 万物本无常,惟人最可亲,自知能防难,人境自安宁。
——唐·杜寒川《南信州治防水患赋》2. 避寇怕山窝,防溺用沙银。
预防自然灾,早早莫迟疑。
——宋·黄道周《周邦彦吴江纪事》3. 云中无日月,地上有草虫。
虽有来年春,无人保一心。
——唐·乐府诗《渭城曲》4. 河汉浸东园,楼台原是水元。
时时清明节,值此震波激。
——唐·卢仝《园中水同时节泄》
三、怎样防范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如下:
1.勘测监测:对于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区域,应进行勘测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灾害发生的情况。
2.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应在治理前进行详细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效果。
3.地质灾害预警: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息,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4.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网站、媒体等途径加强公众对于地质灾害防范的认识与意识,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能力。
5.科学规划:对于潜在的地质灾害区域和灾害易发区域,应通过科学规划和管控,进行区域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避免灾害发生。
6.应急响应:对于发生的地质灾害,应该及时组织应急救援与抢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四、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内容可包括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的种类、防治、预报、报告制度,如何安全选择村民住宅用地防范地质灾害,在雨季如何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灾害发生时如何处置及应急救灾等内容。各地可按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公开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张贴宣传画等效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抢险救灾能力。
2、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与强降雨有关。建立气象预报预警制度,主要起警示作用,提醒被预警区的人员在下雨的时候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作用类似于雨天提醒大家带把伞。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实际降雨量监测,一旦发现实际降雨量将要达到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界值,立即通知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居民采取措施,及时预防避让,减少损失。
3、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也是实践证明的、现阶段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必须动员民间力量,也就是发动群众搞好群测群防,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理灾情。群测群防如同在地灾危险区增加了成千上万个“灾害预警器”,有利于地灾防治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和效果。要着手建立灾害预防体系,逐级落实责任,明确遇到什么情况要上报、报到哪儿。遇到紧急情况,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比如敲锣打鼓或高声呐喊,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4、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不少地质灾害由降雨诱发,为此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的预测预报。因此,根据降雨气象预报,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可以对那些主要由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由于气象部门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市区和平原,在山区的监测点相对少。而地质灾害多发在山区,建立地质部门自己的降雨监测点迫在眉睫。
5、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措旌,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五、冬季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冬季自然灾害主要是风雪防范,第一要加强防冻工作,冬季天气变化快,居民要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注意保暖,特别是农村孤寡老人。
第二要防范风雪,居民在做好保暖的基础上要多加储备生活必要物资,以便风雪来临时减少外出,防范因为交通不便带来了风险。
第三注意煤气中毒,年年有。
六、地质灾害的防范与应对?
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提前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即“一表两卡”)。具体落实监测预警、防灾避险等相关内容和责任。
要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必要时可事先将重要物品进行转移。
落实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汛期要指定专人进行灾害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通知村民迅速转移。
规定预警信号。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要预先选定撤离路线。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五、灾后应急自救要注意
地质灾害刚刚发生后,要立即设置警戒线,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未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设立警戒标志,禁止人员进入。
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安排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通过监测发现坡体已经稳定以后,解除警报。
六、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处置
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危险区,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接渗入;此外,根据情况可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在后缘实施简易的减载工程。
开挖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危险区。当滑坡、崩塌体尚未稳定,或者后山斜坡仍存在滑动、崩落危险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开挖排水或截水沟渠,将流入危险内区的地表雨水堵截在外或将滑坡、崩塌区内的地表水体引出区外。
视情况,有些滑坡可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减缓滑坡的滑动。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推挤等变形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这时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七、地质灾害预防小知识
▲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地质灾害可分为两种,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积、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建、在建工程工地;矿山采场、排土场、尾矿库;交通干线沿线;水库、水渠、池塘周围;靠山、靠崖、沟边、沟口的村民聚居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城镇、医院、学校、旅游景区、农家乐等人口密集区域。
▲地质灾害“两卡一表两牌”: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防灾预案表、警示标牌、避险路线牌。
▲地质灾害“三查”制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四应知四应会”:应知隐患点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报告程序和办法;应知灾点监测时间和次数。应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易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三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提前避让。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群测群防要贯彻“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群专结合”等方针政策,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指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测量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监测方法。一般常用以下监测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逐渐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黏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
七、自然灾害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有各种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防范建议:
1. 地震:
- 在建筑物内寻找遮蔽物,如桌子、床等,以减少物体掉落造成的伤害。
- 远离窗户、墙角等可能坍塌的地方。
- 在地震过后,注意避免进入受损建筑物,防止次生灾害。
2. 洪水:
- 不要居住在洪水易发区,及时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 遇到洪水威胁时,迅速撤离至较高处,避免涉水行走。
- 不要靠近深水区、河流和排水沟。
3. 飓风/台风:
- 在飓风/台风警报发布前,加固房屋,准备食品、水和急救用品。
- 若居住在风暴潮威胁区,及早撤离至安全地点。
- 避免在飓风/台风中外出,待风暴过后再行动。
4. 山体滑坡:
- 不要在山坡陡峭的区域建筑房屋,避免触发滑坡。
- 不要在降雨过程中靠近山坡,避免滑坡发生时被卷入。
- 关注气象预警,遇到降雨过程时注意警戒。
5. 森林火灾:
- 避免在易燃草地附近生火或丢弃烟蒂。
- 确保灭火设备齐全,避免火源扩散。
- 遇到森林火灾,尽早远离火源区域,避免被困。
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紧急情况下要保持冷静,遵循相关的安全指示和应急计划。根据具体的地理和环境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八、怎么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
加强监测工作。氢气纯度若低于98%,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氢中含氧量过高而引起爆炸。每周测一次极间电压,极间电压要均衡正常,一般为2.0~2.2V。室内氢气浓度也要监测,超标报警。
九、农业生产防范天气灾害
农业生产防范天气灾害: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天气灾害威胁。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如何有效地防范天气灾害,保障粮食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着重探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天气灾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干旱
干旱是目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天气灾害之一。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及水资源的供给造成了重大影响。在应对干旱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至关重要。
• 种植抗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如玉米、高粱等。同时,培育抗旱品种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也至关重要。
• 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灌溉,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利用率。
• 加强土壤保水措施:通过深耕培土、覆盖保墒等措施,增加土壤保水能力,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
2.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引发农作物淹水、水浸和积水,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生产减产的重要因素。在面对暴雨洪涝的威胁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 合理排水:及时清理农田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建设排水沟、农田小水库等,增加农田排水能力。
• 调整耕作制度:采取适时深耕、小面积整地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排水性。
• 种植抗洪涝作物:选择适应湿润环境和水logging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如芦苇、草莓等。
3. 冻害
冻害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低温冷害的一种常见天气灾害。为了有效应对冻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种植抗寒作物:选择适应寒冷环境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如小麦、大葱等。
• 加强保温防寒措施:通过覆盖防寒物资、建设保温大棚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保温能力,减轻冻害损失。
• 积极应对气温变化:及时了解气象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管理措施,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4. 病虫害
天气灾害不仅包括自然灾害,更包括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爆发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 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调查、监测、预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及时防治措施。
• 积极实施生物防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病毒等天然因素控制病虫害。
结论
农业生产防范天气灾害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选择抗逆品种、控制病虫害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交流,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防灾措施,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十、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存在的问题?
在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2、在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时,就要充分考虑到防灾。必须按照抗灾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3、准备好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和物资;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的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办法;
4、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营造植被、合理用水、陡坡加固,合理发展农业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