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一号的燃料?

201 2024-10-14 22:40

一、长征一号的燃料?

长征一号(代号:CZ-1)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立项研制。

长征一号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1]。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2][3]。

二、长征一号全部资料?

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

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该火箭共进行两次卫星发射,成功率100%,第二次发射时间是1971年。

三、长征一号的特点?

长征一号是中国第一型航天运载火箭,具有以下特点:

创造性技术:长征一号是中国自力设计、自力制造的第一款航天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器研制和发射的新时代。它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单级三段式:长征一号采用了单级三段式设计,由三个火箭级组成。第一段采用液体推进剂丙烷和液氧,第二、三段则采用液体推进剂液氧和液氢。

小型化设计:长征一号总长约29.9米,直径为2.25米,整个火箭的重量约为82吨。相比其他更大型号的火箭,长征一号体积和质量较小,适用于较轻的卫星发射任务。

支持卫星发射:长征一号主要用于将静止轨道、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不同类型的卫星送入太空。它在中国航天历史上完成了多次卫星的成功发射任务。

发射场地:长征一号最初的发射场地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的鸽子窝发射场,后来迁至位于中国山东省的鲁南发射场,该发射场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发射条件。

发展和演进:长征一号在其初期版本的基础上,发展了多个改进型号,如长征一号甲、丙等,以提升性能和可靠性。

长征一号的诞生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基础,并为后续更先进的火箭型号的研制和发射积累了经验。它代表了中国航天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哪条邮轮线路最适合长途邮轮旅游?

长线邮轮并不适用于很多人,所以非邮轮爱好者和身体状况不稳定的朋友还是慎重;

长线邮轮的环球线一般都会提前一年半预定,因为这种线路一般都是被分拆销售,为避免各段满额,其实环球邮轮的预定都是比较抢手的;

地中海邮轮出过311天的环球邮轮产品,这是目前我了解的比较长的项目了,因疫情的调整后续是否还有还未可知;

如果决定去长线(环球)邮轮,需要考虑2个必要条件:签证问题和保险,这是旅行安心顺畅的不可或缺!

每种旅行方式其实都是对生活的向往,祝遂愿!

五、白星邮轮旗下邮轮?

英国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利物浦的航运公司,但已经在1935年倒闭,卖给了它的竞争对手,在当时同样总部位于利物浦的卡纳德公司。在此之前,白星航运公司也曾经几次易手,但是公司的名称一直没变,只是换了老板。

白星航运公司曾经建造了许多著名的巨轮:泰坦尼克号:1912年4月15日,处女航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没;奥林匹克号:1935年10月11日被拆毁。不列颠尼克号:1916年11月26日,遭到U-76潜艇袭击,在55分钟内进水沉没。

六、1969长征一号背景故事?

1969年,长征一号火箭进入关键地面试车阶段,但在负责研制长征一号火箭的七机部,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两派”群众互相“顶牛”,他们把政治上的分歧延伸到了科研生产上,导致火箭迟迟无法出厂试验。

4月9日,周总理召见有关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询问,他指出,试车是关系国家荣誉的大事,任何人不得干扰。5月7日和9日,周总理又两次给研制人员做工作,并亲自批准了试车计划。

钱学森、任新民等人不辱使命,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对广大参研参试人员进行动员,使试车工作得以铺开。5月19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一、二级试车成功;6月4日,第二级试车也取得了成功。

7月,长征一号火箭进入总装阶段,火箭试车等工作亟待加速。7月17日、18日、19日及25日,周总理连续主持研讨生产情况,亲自协调、解决和落实第二、三级火箭的试车问题;25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集会议,决定派钱学森全权处理有关一院火箭试车事宜。同时对在政治上持不同观点的群众,周总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要求所有参加这一工作的人员都要服从指挥,坚守岗位。七机部群众组织表了态,要约束自己的群众组织,要抓革命促生产,决不拖长征一号火箭研制工作的后腿。

会后,为了明确责任,确保产品质量,也为了保护科研人员,有关部门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把经过挑选的直接参加设计、生产和试验的29个单位的3456名工作人员一个个登记造册,上报总理办公室。同时,为使科研生产不出现“卡壳”现象,中央还为长征一号火箭的关键、短线项目开具了“特别公函”,持有这种“特别公函”的科研人员,不管走到哪里进行协作都能畅通无阻。

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第二、三级火箭试车于8月22日获得成功,第三级火箭也于9月6日试车成功。周总理得知试车成功的消息后,两次代表党中央表示祝贺。

七、长征一号谁研制的?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种国产航天火箭,目标是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长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火箭的一、二级采用二级改进型的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第三级使用新投入生产的GF-02固体火箭发动机。

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八、长征一号发射过程?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的能力,是探测和利用空间的前提与基础。“长征一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打通了走向太空的“快速路”,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真正成为了可能。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探寻了50年前“长征一号”托起中华民族航天梦的故事。

临危受命,排除万难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纪元。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决心。

1965年1月,随着我国相继成功发射近程导弹、地地中近程导弹,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向国防科委提出“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受到了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次年5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CZ-1)”。发射卫星的整个工程代号“651工程”,“长征一号”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9年8月,研制人员在总装车间把长征一号第三级火箭吊进整流罩中。

1967年11月,国防科委下发《关于长征一号研制任务移交的通知》,将长征一号研制任务由七机部第八设计院移交给第一设计院(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前身)。临危受命的一院从此担负起“长征一号”总体设计和抓总研制的使命。

作为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在研制中遇到了不少新技术难题。作为火箭研制的技术负责人,时任一院副院长的任新民从总体方案到各分系统,深入现场对各种技术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审查落实。在最核心的整流罩及整流罩分离技术方面,他带领时任一院总体设计部负责人谢光选修改了原来的方案,确定了“两个半罩先纵向解锁,然后水平方向快速平抛”新方案,通过多次地面试验,使火箭整流罩能以适当速度平稳而迅速地分离。

对于在高真空、低温和有应力条件下,“长征一号”的二、三级和星箭金属结构件之间是否会发生“冷焊“影响分离,当时大家认识不一。一院总体设计部人员在“不侥幸、不冒无谓风险”思想指导下,采取在星箭分离弹射器中镀金,在二、三级对接框上涂二氧化钼的措施防止意外。在当时没有时间、没有条件进行充分研究和试验的情况下,这种确保万无一失慎重的态度很有必要。

铸就丰碑,重新启程

经过各种前期发射试验与调试准备,“长征一号”的各种性能得到了检验。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它喷吐着桔红色火焰,托举“东方红一号”奔向茫茫太空。15分钟后,卫星入轨的捷报传来,“长征一号”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发射现场的一院试验队代表在庆祝大会上激动地表示:“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进了宇宙空间!”

是年五一劳动节,一院总体设计部代表虞利章和总装厂代表丛学成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指着虞利章介绍:”这是发卫星的人。“毛泽东竖起大拇指连赞:”了不起,了不起!“

“长征一号”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质量超过了苏、美、法、日四国首颗卫星质量的总合,极大缩短了我国运载火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一院“长征一号火箭总体设计方案”和“两级火箭热分离技术方案”2个专项,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状”。

面对荣耀,一院人没有驻足。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再次发射,把实践一号卫星送入轨道。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为中国人叩开了天宇之门,为后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进入新时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瞄准了火星探测、月球探测和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据一院院长王小军介绍,近年来,以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相继完成研制并成功首飞,极大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运载火箭的系列型谱基本构架。

九、长征一号能载人吗?

不能载人

长征一号(代号:CZ-1)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立项研制。

长征一号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运载火箭,拉开了中国进军太空的序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空间大国。

十、长征一号发射时间地点?

首发时间 1970年4月24日

首发地点 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种国产航天火箭,目标是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长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火箭的一、二级采用二级改进型的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即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使用新投入生产的GF-02固体燃料发动机。

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女主华丽回归的总裁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