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下午东海7.2级地震,去韩日游轮受影响吗
11月15号发生的事,现在能有什么影响?另外,此次东海地震一般被称为“孤立型地震”,震前无一波小地震,余震也不发育(即不明显)。所以,不会对游轮出海有影响。
二、一月,自波斯湾到日本的油轮在航行途中将会怎么样?
冬季印度洋北部受东北风影响,所以洋流是逆时针的,邮轮出了波斯湾后应该是逆着洋流行驶,一直开,过了马六甲海峡就到太平洋了,这时候太平洋,特别是沿着中国海岸边上走受西北季风影响,会慢一点,但是有日本暖流的存在,影响不是很大,顺着暖流就开到日本拉!够细腻了吧!!!!!
三、大西洋号豪华邮轮2014年3月22日从上海启航,计划经过83天的环球航行,于6月13日回到上海.下面是乘坐这班
读图可知:(1)邮轮从上海出发环球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中A是苏伊士运河,B是巴拿马运河;
(3)红海形成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红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面积逐渐扩大;
(4)英法等地的居民夏季常到阳光明媚的地中海沿岸休假,原因是英法等地夏季阴雨天气多,气温较低,地中海地区夏季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海洋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降水少,阳光充足;
(5)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移民或人口迁入;
(6)王先生历时近三个月的航行回到上海,发现上海的白昼时间比他离开时长,原因是他出发时为3月22日,走了近3个月,就是6月22日左右,接近夏至,我国为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
(1)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3)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红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面积逐渐扩大;
(4)英法等地夏季阴雨天气多,气温较低,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5)移民或人口迁入;
(6)长.
四、济州岛旁边除了日本海还有什么海?
济州岛处于东海,距离济州岛较近的有三个大海,分别是东北部的日本海,西部的黄海,南部的东海看图
五、纸船,这是冰心赴美留学途中,在太平洋的邮轮上写的。诗中抒发了对祖国,对母亲的眷恋,想一想,冰心通过
冰心通过描写纸船,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无比深厚。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六、为什么说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是500年一遇的日全食?
我来说,媒体的确是喜欢炒作,吸引大众眼球,其实有的时候只是文字游戏,不过终究有其依据。
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那我们是不是运气太糟糕了呢?
本来新闻提法是要既符合事实又吸引眼球的。
500年一遇是说的这次日全食在全食部分持续的时间是我国境内500年(1814年至2309年)来最长的一次,强调的是时间长,长到在500年这么长的时间段里面都可以排第一,不过这次的时间确实是很长,不过最后看了直播有点哭笑不得。
基本上很少有观测点能看到清晰的全食景象,大都被云层遮盖,好多地方连太阳都见不着。连号称中国境内时间最长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全食持续时间5分57秒),在最关键全食部分的时候,太阳被云层裹得死死的,直到生光以后才慢慢露出来。
意外的事情在后面,最让我震撼的是日本NHK电视台专门把“太平洋维纳斯”号邮轮驶到南太平洋此次全食持续时间最长(长达惊人的6分39.3秒,这个范围可能只有一公里)的地方。而且他们的拍摄非常专业,食既前及时取下滤光片,让我们看到两次持续长达十秒的钻石环,还有全食时太平洋上面360度全景式的地平线彩霞,太美了!可惜这个视频现在在网上还找不到。
当天,我所在的地方天气很好,也看到了整个过程。
本来之前媒体还广泛宣传一个“史上观测人数最多的日全食”,可惜这次天公不作美,几乎整个长三角、安徽、湖北北部、四川都很难看到日全食的踪迹。
对了,对于97年的漠河日食,媒体还有一个说法:“20世纪我国境内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与2500年才回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同现苍穹。”看看,媒体的说法总是很有感染力的,也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不过亮慧其实20年就有一颗,太阳系中的亮慧更是数不胜数,如果他们的周期都是几百上千年,那每20年来一个都可说是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了?
关于这次日食提法的混乱,也体现出我国媒体行业的不规范,有300年,500年甚至2000年的提法,实在是混淆视听。
不是为了分数,只是这几天想法比较多,发发感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