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晕车的人,坐船也会晕船嘛?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晕船?
你好,我觉得食用芒果最好不过了,芒果的果肉属于凉性,有生津止渴、 益胃 止呕、利尿止咳等作用,对于容易晕车、晕船的人,能解除不适感。
二、怎样能不晕船
晕车晕船的急救的知识
现代人的旅行,离不开车、船,而晕车、晕船的人不少,这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往往给旅途生活蒙上一层不快的阴影,令人烦恼。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取消旅游。
为什么会发生晕车晕船呢?这是因为有些人的内耳前庭和半规管过度敏感,当乘坐车船时,由于直线变速运动、颠簸、摆动或旋转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出现前庭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晕车、晕船等。它主要表现是在途中突然发生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抑郁、脉搏过缓或过速,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虚脱。这种眩晕,属于周围性眩晕之一,多见于体质虚弱者,尤以女性为多。睡眠不足,饮食不当(过多或过少、饮酒等),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以及噪音、汽油味、腥味等不良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有些人则是因为从未乘过车船,对车船没有适应所致。
怎样防治晕车晕船呢?首先要加强身体的锻炼,使体质健壮;睡眠要充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过饥或过饱,不要喝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晕车晕船一旦发生或即将发生,患者最好能平卧休息。如无条件平卧,可将头靠在椅背上,闭目休息,最好能换坐在近窗的位置上,空气清新有利于缓解、减轻症状。口服以下药物对本症有一定作用:
1、乘晕宋:每次25毫克,如无效,30分钟后可以再服1次。
2、苯海拉明: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3、安其敏:每次25毫克,每日1-2次。(以上三药可任选一种服用)
4、东莨菪碱:每次0.2-0.5毫克,必要时每日服3次。
5、灭吐灵:每次10毫克,每日3次。
6、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7、人丹丸:每次取少许,置口内含服。
8、生姜1小片,口中含服,频频嚼下唾液。姜味淡后可再换1片含。
9、口含或嚼食芒果、话梅、姜片糖、酸味糖果等食品。
下列外治法对防治晕车晕船亦有较好的作用:
1、头部涂药:可用清凉油或风油精等药涂擦在头额部位。
2、脐部敷药:取生姜1片,巾在肚脐上,外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如无生姜,在肚脐上直接贴上1块伤湿止痛膏,亦有防治作用。
3、鼻部用药:把薄荷精或食醋滴在口罩上或手帕上,然后置于鼻孔下闻;也可将鲜生姜1-2怎放在口罩里,再把口罩戴上。
4、姜贴内关穴:生姜1片,按男左女右的原则,贴在手上内关穴处,外用胶布或手帕包扎固定。
5、针刺或以手指按压内关、合谷穴。
三、怎样防止晕车和晕船呢?
晕车的防治
以下方法紧供参考:
防治晕车七法
1.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2.鲜姜: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3.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4.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5.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6.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7.指掐内关穴: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运动症的预防
运动症就是晕车、晕机、晕船等等……运动症的预防
1.不要紧张。要保持精神放松,不要总想着会晕。最好找个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
2.旅行前应有足够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
3.乘坐交通工具不宜过饥或过饱。只吃七、八分饱,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尽量坐比较平稳且与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并且保持空气流通。
5.头部适当固定,避免过渡摆动。
6.乘坐交通工具前半小时,口服晕车药。
7.尽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最好闭目养神,若有睡魔侵袭,那就恭喜您了!
另:有人试用跌打止痛膏贴于肚脐上,有一定效果,但机理有待探讨。
运动症的治疗
晕车、晕机、晕船等等发生了,这可真是痛苦,晕车、晕机到还好些,要是晕船,哎……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运动症的症状呢?有的,看好了!
1.发生晕车、晕机、晕船时,最好是静卧休息。有条件的应尽量将座椅向后放平,然后闭目养神。千万不能在车厢内走动,这样会加重症状哟。
2.发生运动症时,不可进食饮水。
3.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4.有恶心、呕吐等征兆时,可作深呼吸。
5.有条件的,用热毛巾搽脸;或在额头放置凉的湿毛巾。
另:如果是老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是发生头昏、呕吐、恶心、出冷汗等征兆,切勿考虑为运动症,因为老年人前庭器官功能较迟钝,对运动反应不太敏感,一般不会发生运动症。同时,心脑血管急症(如心肌梗死、中风)患者也有以上症状,所以,应找医务人员处理较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