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遇到海啸会被打翻吗?

285 2023-11-26 11:47

一、航空母舰遇到海啸会被打翻吗?

海浪不能轻易打翻航母。原因如下:

第一、航母吨位大,现代航空母舰通常按满载排水量的大小分为大型航空母舰(6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3万吨以下);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抵御风浪影响(比如减摇鳍),稳定性极佳,这也保证了小海浪时不影响战机起降。

同时也不容易被吹翻,更不容易沉没的。

第二、如果是海啸,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但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只是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这时的危害性才最大。

根据海啸逃生原则,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而航母战斗群大部分时间都在远洋他必需品。

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航行,海啸在水越深的地方波浪越小,在远海一般不会超过1到2米高,对于大型航母来说反而比较安全。

第三、按照现在技术水平,台风的形成和移动都是可以预先观测。

在卫星指引下,航母会避开台风,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是不会穿越台风区的。

一方面不利于全舰设备的寿命周期,另一方面舰队中的驱护舰不一定能抗的住。扩展资料:海啸逃生: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

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

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

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

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

二、邮轮怕海啸吗

邮轮怕海啸吗

邮轮旅行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中备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它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食物选择。然而,当我们在考虑乘坐邮轮出行时,往往会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邮轮是否会受到海啸的影响。

在过去,发生在海上的灾难性海啸事件的报道引发了更多人对于航海安全性的关注。然而,邮轮公司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并且在设计和建造邮轮时考虑到了各种自然灾害,包括海啸。

邮轮设计与建造

邮轮所使用的先进技术和建筑材料使其能够抵御海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海啸。船体的建造采用了高度耐冲击的钢铁结构,使得邮轮能够抵御较小规模的海啸袭击。此外,船身底部还设置了特殊的防护装置,用于吸收或反射海浪的力量。

在邮轮设计中,重心的位置和邮轮的稳定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设计师们会将重要设备和船舱安置在低重心位置,从而增加了船只的稳定性,并减少了受到海啸影响的概率。

海啸警报系统

为了确保乘客和船员的安全,邮轮上配备了先进的海啸警报系统。这些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传感器来监测海浪的高度和频率。一旦检测到可能引发海啸的异常海浪活动,邮轮上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邮轮上的船长和机组人员在接收到海啸警报后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根据海啸的预测路径,他们可能会决定改变航线或者寻找较为安全的海域躲避海啸的危险。邮轮上也会有紧急撤离计划和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安全演习和培训

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是确保乘客安全的关键。邮轮公司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向乘客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设备,如救生艇和救生衣。这种演习不仅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意识,也为他们提供了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行动的能力。

船员接受的培训也包括如何处理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他们会学习如何判断海啸的预警信号,以及在海啸来临时如何引导乘客到达安全区域。

航行计划和天气监测

邮轮公司设有专门的航行计划和天气监测团队,负责密切监控航线上的天气状况。他们会通过卫星和其他气象数据源获取最新的天气信息,包括海浪高度和海啸预测。

如果天气预测出现了可能引发海啸的情况,船长会根据情况调整航线,尽量避开受影响的海域。航行计划和天气监测的紧密结合,使得邮轮在出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规避海啸的风险。

总结

尽管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但现代邮轮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确保乘客和船员的安全。从邮轮的设计和建造、海啸警报系统到安全演习和培训,无一不体现了邮轮公司对于航行安全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选择乘坐邮轮出行时,我们可以放心享受舒适的旅行体验,而不必过分担心海啸带来的风险。

三、海啸为什么叫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不受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

海底50千米以下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最易引发破坏性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四、今天是世界海啸日,海啸到底有多恐怖?

我国民众对海啸的认识明显不够。

其他回答把海啸的威力和破坏方式有所讲述,我这里着重介绍对我国有威胁的构造地带。

可能大家的认识里面,我国沿海受到岛链和浅海保护,海啸威胁很小,海啸威胁大的地区是日本、智利、印度尼西亚这些地区,其实我国沿海海啸威胁一点不小。

马尼拉海沟、琉球海沟、包括日本的南海海槽、小笠原海沟发生特大地震,都会对我国沿海造成明显的海啸影响。

马尼拉海沟如果发生大地震对我国有影响吗?

其中马尼拉海沟对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影响甚大:

USGS在2006年报告中指出,马尼拉海沟、琉球海沟和苏拉威西岛海沟是有可能引起特大海啸的潜在海底地震震源。其中马尼拉海沟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向西或西北方向传播,将会直接威胁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的安全。我国南海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大陆架、中央深海盆地和海沟,平均水深为1140 m,马尼拉海沟南端的最深处可达5377 m。马尼拉海沟形成于第三纪中新世,北起台湾南部,南至菲律宾中部,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之间,全长共1500 km,与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亚齐-安达曼逆冲断层相当。亚欧板块在菲律宾板块以下的部分正以80 mm/年的速度下降,至今仍属活跃地震带。NOAA统计结果显示,1604年和1645年马尼拉海沟发生两次Mw8.0大地震,1904—1968年期间,南海区域发生Mw7.0以上地震350次,有2次引发海啸。Mw8.0地震间隔期为65 年,Mw8.5地震间隔期为205年,Mw9.0地震间隔期为667年。在过去100 年里 ,马尼拉发生地震最大震级为Mw7.6,目前抗震俯冲带占主导地位,活跃俯冲带处于平静期,一旦发生特大地震引发海啸,危害性和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海啸相当。

南海的海域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是印度洋面积(7056万平方公里)的1/20、太平洋面积(18134万平方公里)的1/50,面积较小而且相对封闭,意味着一旦发生大规模海啸,其能量难以泄露到海域以外的邻近海域,巨大的海啸能量只能在相对狭小的海域传播吸收,在近震源和海啸波传播的主要方向产生巨大的波高,同时海啸波在逐渐衰减过程中会在域内海岸线之间来回反射,从而造成沿海区域超长时间的水位大幅度波动影响。类似的事件曾在同样具有半封闭构造环境的日本海发生过,1983年Mw7.9日本海地震触发的灾害性海啸在日本海内部震荡时间达2天之久。通过对潮位站记录的海啸波波谱和数值模拟分析指出,超长震荡的主要原因是海啸波在封闭的海岸线之间发生多次反射,从而引发了整个海域的自由震荡。即使是在太平洋这样具有广袤面积的海域,2011年日本东北特大海啸也引发了整个太平洋的洋盆震荡,致使海啸波在太平洋沿岸产生的波动持续了4~5天。由此看来,对于马尼拉俯冲带地震海啸,除了其产生的淹没灾害外,因南海特殊的封闭环境而可能产生的海岸线多次反射和海盆震荡造成的超长时间水位振荡灾害影响也需要特别关注。

此外,琉球海沟俯冲带也有海啸威胁:

在对近几年来全球发生的超巨大地震参数及构造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琉球海沟9.0级地震参数,并将其引发的海啸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高为8m的海啸,台湾东北部半小时后遭受10m以上海啸,3~4小时左右传至浙南、闽北沿岸,近岸各处波高在1~2m;5小时左右传至浙北、粤北沿岸,浙江近岸各处波高在2m左右,广东沿海、台湾海峡由于台湾岛的正面阻挡,海啸波高低于50cm;8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高约1m。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东南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海啸偏小。

同时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也会带来影响:

基于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活动性和历史海啸事件记载的分析,本文对日本南海海槽发生MW9.1罕遇地震情况下的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幅约10m的海啸,6个小时后传至浙江沿海,近岸各处波幅为1—2m;8个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幅约2m,受地形影响局地爬高至近3m;11个小时后抵达苏北黄海沿岸,预计波幅普遍在1m左右.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近岸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该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传播到近岸时偏小,因此综合评估日本海啸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规模m可达1—2级左右.一旦日本南海发生罕遇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不同于海浪和风暴潮是海水表面的运动,海啸是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的整体运动,其即使是0.5m的高度,能量差距也是巨大的,0.5m的海啸足以造成相当大的破坏,1m高度的海啸致死率即为100%。

总之,我国海啸威胁不算小,但是其周边地震构造的周期还是没有摸清楚,如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防灾体系却派不上用场那就十分不值得。不过现阶段建议是沿海民众应该自己主动提高防海啸意识,提前做好相关的避灾规划,如果得知菲律宾海沟俯冲带发生大地震,那么在短时间内应该关注国家海洋预报台的海啸预警,并尽快到高处避险。我国民众目前对海啸认识十分不充分,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

参考资料:

  • 李琳琳,邱强等,南海海啸灾害研究进展及展望,《中国科学》杂志社
  • 张鑫,毛献忠,马尼拉海沟潜在地震海啸对我国华南沿海危险性研究,海洋预报
  • 温燕林,赵文舟等,日本南海海槽发生罕遇地震情况下我国华东沿海的海啸危险性研究
  • 温燕林,于海英等,设定琉球海沟发生罕遇地震评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风险

五、海啸护符?

《海啸护符》是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的装备,物品等级为128级。

六、海啸身高?

答:海啸最高能达到85米,世界最高的海啸是1771年的琉球群岛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候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传播过去。

七、海啸原理?

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引起的。当地震发生,震源在海底50千米以内、震级6.5以上时,海底的地壳发生断裂,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升起,从而引起强烈的震动,并使海面剧烈起伏,形成震荡波。震荡波在海面上以圆圈的形式不断扩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样,海啸就形成了。其次,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也能形成海啸。

八、海啸特征?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

“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就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千米。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千米。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被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有关专家告诫人们,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九、海啸原因?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 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十、海啸别称?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音乐表演文案?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