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井造船公司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2. 三井造船公司招聘
没有沪东造船厂,只有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是沪东重机与日商合资企业,地址:临港新城新元南路6号
3. 三井商船公司
one集装箱船是日本的
2018年4月1日,日本商船三井(MOL)、川崎汽船(Kline)、日本邮船(NYK)三大船东联合成立的控股和运营公司“日本神运”——Ocean Network Express(ONE)宣布正式开始集装箱运输业务。
ONE是日本三大航运公司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日本邮船集装箱业务整合的产物。通过整合和加强三大航运公司集运业务,ONE将寻求在全球集运网络和服务结构提供优质、具有竞争性的集运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ONE通过整合日本三大航运公司的集装箱业务,拥有144万TEU运力。整合后的ONE将充分发挥三大航运公司的经验和合并后船队规模实力。在世界各地高水平、全球链接的组织支持下,ONE将提供85个服务环线,和一个连接世界上200多个主要港口的全面网络。
4. 三井造船公司简介
上海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申光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
沃尔沃遍达(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
上海华崛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苏尔寿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应拓柯制动器(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斯贝克玛液压机械(上海) 有限公司
东和恩泰热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伦茨(上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卡尔玛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CMD)
科尼港口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沃尔沃遍达(上海)发动机有限公司
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工艺设备有限公司
好象 就这么点。
5. 三井造船厂
不过世界上除了航母之外,还有很多大型的船只,其中有些甚至比航母还要大。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十款船舶。
Prelude FLNG号
这款船舶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艘,它是由韩国三星公司和Technip公司联合研制,上面配备了目前最大的Prelude漂浮式液化天然气平台,在2013年正式下水。据了解,这款船只的长度为488m,宽度为74m,大约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其满载时候的排水量可以达到60多万吨,是最大航母的四倍多。按照这样的体积来看,它足以抵御5级飓风。
2.海上巨人号
Seawise Gian“海上巨人””号是由日本的住友重工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款大型油轮,这款船舶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的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的事情,比如转手,轰炸以及维修等,最终在2010年初被送到印度进行彻底拆解。虽然这款巨轮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给大众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印象。据悉,它的长度为458.5m,宽度为68.8m,吃水深度为24.6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最大可以达到82万多吨,大约为7艘福特级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之和。
3.“巴替累斯”级油轮
Batillus“巴替累斯”级是世界上第一款长度超过400m的大型油轮,由法国的大西洋船厂建造,总共有4艘,其中首艘为Batillus号,第二艘为Bellamya号,这两艘都是在1976年建造出来的,其余两艘分别为1977年研制的Pierre Guillaumat号以及1979年研制的Prairia号。“巴替累斯”级油轮的长度为414.22m,宽度为63m,吃水深度约为28.6m,配备了四台蒸汽式发动机,功率达到了6.48万马力,其最大的载重量约为55.5万吨左右。
4.“埃索大西洋”级油轮
这款船舶是由日本的日立船厂研制,一共生产了两艘,其中一艘为Esso Atlantic“埃索大西洋”号,另一艘为Esso Pacific“埃索太平洋”号。“埃索大西洋”级的长度在403m,宽度为71m,吃水深度达到25.3m,最大的载重量约为59万吨,主要用来运输石油,1977年正式下水,2002年被拆解。
5.巴尔赞级集装箱船
这款集装箱船拥有很多不同的型号,船只长度大多在400m左右。它的首艘船只是“巴尔赞”号,由韩国的现代重工集团研制,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它的长度为400m,宽度为58.6m,吃水深度为16m,最大载重量为20多万吨。另外它应用了天然气作为运行的燃料,不仅减少了排放量,而且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可以运载1.88万个标准的集装箱。
6.“开拓精神”号
“开拓精神”号是一款由瑞士的Allseas Group集团设计,韩国的大宇公司研制的一款大型起重船,在2013年初正式下水,16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这款船舶的长度为382m,宽度为124m,总重量为40多万吨,吃水深度为10-27 m,它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比如海上的维修,水下的燃气管道铺设等。
7.“卑尔根皇帝”级油轮
Berge Emperor“卑尔根皇帝”级是由日本三井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一款巨型油轮,先后研制出了两艘,“卑尔根皇帝”号和“卑尔根皇后”号,首艘在1975年8月正式下水,其长度为391.83m,宽度为68.05m,吃水深度为22.7m,满载时候的最大排水量可以达到42万多吨。
8.TI级超级油轮
TI-class supertankerTI级超级油轮一共有4艘,其中包括TI非洲号,TI亚洲号等,这款油轮是“海上巨人号”报废之后研制的一款ULCC级别的超大型油轮。它的长度为380m,宽度为68m,吃水深度达到24.5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接近51万吨。
9.Valemax矿砂船
Valemax是一款由Vale公司拥有的超大型散货船舶,有多家船厂进行生产建造,其首艘船为Vale Brasil巴西号,在2011年投入运营,不同型号的Valemax船的尺寸大小会有所不同,Vale Brasil巴西号的长度为362m,宽度为65m,吃水的深度为23m,满载时候的排水量为40多万吨。
10.“绿洲”级游轮
“绿洲”级是属于皇家加勒比的一款大型客轮,目前有4艘已经服役了,主要包括海洋绿洲号,海洋魅力号等,其中首艘“海洋绿洲”号在2009年底正式运营,第四艘已经在18年投入使用,另外还有一艘正在研制,预计会在2021年进行营运。各种“绿洲”级油轮的尺寸大小会有所差别,长度大约在360-362m之间,宽度为60.5m,吃水深度为9.3m,排水量为22万多吨,一般来说,船舶的载客量可以达到5500人。
6. 日本三井船厂
1、UWS是扬子江船业集团旗下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为UNITED WAVE SHIPPING S.A.公司 (简称UWS)。
2、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拥有巨型干船坞一座,大中型船台五座,年造船生产能力在100万综合吨以上,以大中型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及中型多用途船为主流产品。公司拥有50多年的造船生产经验,曾经为海内外船东建造过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及散货船等。除了造船之外,公司还承接陆上大型钢结构工程的制造生产,举世瞩目的江阴长江大桥的主体钢梁就是本公司的产品。
7.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南化公司是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简称,创建于1934年,在1998年国家重大产业重组中成为中国石化集团成员单位,其所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
属化工机械厂(简称南化机)是我国第一台高压容器的"故乡",是原化学工业部制造化肥、化工、石油化工等大型装置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多年来,为我国化肥、化工、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和大型装置的国产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又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确认为重大装备国产化制造基地、检修服务基地和石油化工机械出口基地。
编辑本段规模
南化机现有职工250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600多名。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教授级高工),省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8名。工厂拥有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国家B级余热锅炉制造许可证,ASME授权设计、制造许可证及U、U2和S钢印,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等。工厂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现有金属切削、成型、焊接、热处理及无损检测等主要设备近800台(套)。
编辑本段产品研发
南化机一直致力于大型化肥、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化纤、聚酯设备的国产化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化肥、石油化工、化纤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研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受到国家的嘉奖,有许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南化机在不断强化自身改造和技术进步,追踪国际先进水平、挖潜,紧紧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先后与日本东洋、三菱重工、三井造船,意大利斯那姆工程公司,德国伍德、鲁奇、TGE公司,韩国现代,美国通用电器、杜邦、EXXON等公司和厂商合作,完成了一批批高质量、高水平、严要求的设备设计、制造任务,产品出口到欧洲、印度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并从中消化吸收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南化机的技术创新和大型石化装置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化公司曾于1951年研制成功硫酸生产用钒催化剂,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建成了能生产多品种、多系列产品的中国第一个催化剂厂。1956年成功地试制出中国第一台高压容器和第一台大型硫铁矿沸腾焙烧炉,并首创用白煤代替焦炭制合成氨原料气。60年代,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尿素中间试验车间,磷酸铵、硝酸磷肥也先后中试成功,为发展高效复合肥料奠定了技术基础。7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开发成果,如喷浆沸腾成球工艺制球型钒催化剂等荣获国家发明奖,低镍甲烷催化剂等填补了国家空白,1983年成功制造了直径2.8m的尿素合成塔)。南化公司自成立以来,还为全国近百家企业、部门培养和输送了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近万名,承担了数项国外的工程任务。
8. 三井造船公司地址
mol是商船三井物流公司。
1960年,商船三井物流株式会社(MOL Logistics)的原型成立于日本东京,1998年正式更名。同年在上海开设办事处。 目前,商船三井物流株式会社在日本国内及海外共有1100名员工,授权资本金18亿日元。
股东包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三井住友银行、中央三井信托银行株式会社、三井造船株式会社、东芝株式会社、住友仓库株式会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