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易佳幼小衔接,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生活上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2.在人际关系上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在教师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上
幼儿园教师较重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如:小学一年级美术课程的展开,首先授课教师先把教材中的四幅卡通故事画按照顺序说了一遍,然后又把已准备好的一幅范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课堂纪律很好,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画老师的范画,从他们那股认真劲来看,总担心自己画得不像。可是,有一位旁听老师发现坐在他身旁的一位男同学却按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跟老师范画不一样的画,他认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按照老师范画画的构图完整、色彩鲜艳,但也别有一番“童趣”,小男孩满怀希望把自己的作业拿到讲台给老师看看,只见老师右手接过孩子的画,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着老花镜,俯着身子瞧了瞧,语调不快不慢地说:“画的比例不对,颜色不好看,不怎么样,但可以给分,就给你65分吧!”可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一定会给予恰当的肯定及表扬,并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小男孩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二)幼儿小学化,忽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折叠
幼儿园教育活动小学化
许多人都简单地认为提前学些小学的教材,就可以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因而有一些幼儿园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等。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的休息。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图案色彩、生动的游戏等。如:学习6的组成,幼儿园应首先运用直观形象的猴子演示6只小猴子分两组爬树的几种方法。第二步又运用数字卡让幼儿进行6的组成操作,待幼儿掌握后第三步运用红花数字头饰让幼儿做找朋友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然而老师却采取口头上说出问题来,让幼儿自己在脑海中去想6可以由什么组成,缺乏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讲完后还要求幼儿做作业,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2.幼儿园的小学化,也源自于家长的要求
有些家长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家长当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随波逐流。当然这是不符合幼儿刚刚适应新环境的心理特点的。
3.新环境的改变使刚入学的孩子难以适应
刚入园的幼儿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复习、预习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书面语。刚刚由大班升入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受到影响,由于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协调工作被忽视,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三)忽视全面衔接,注重片面局部的衔接
1.在衔接的时间上
只注重开始于大班末期,截止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忽视了整个学期教育阶段中各个环节的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远远不够。部分家长或教师在衔接过程中急于求成,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致使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突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2.在衔接的内容上
注重于智育的衔接,尤其是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对幼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衔接,特别是忽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怎么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这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家长教育理念落后,重知识而轻能力折叠
孩子知识的培养
有些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甚至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例如:一位幼儿的妈妈每天在空闲的时候都教幼儿背唐诗宋词、背故事、学写字,但从来不让幼儿玩玩具,也不让幼儿参与劳动实践。这种只重视知识积累,而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实属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导致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老师教的都会,于是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出现“厌学”等问题。
2.孩子自理能力的薄弱
我在暑假实习期间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集体生活,整天都和老师在一起,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入厕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习。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不应该是幼儿园的范围,更不是小学的范围,幼小衔接恰恰处于一个中间范围,现在的好多幼儿园也教授很多的小学知识,也有所谓的幼小衔接,但是,家长朋友们?真的能衔接上吗?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知识还是能力,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好多幼小衔接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前班,大部分是以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行为习惯,这样的幼小衔接我们是 要拒绝的!
选择方式折叠编辑本段
近日,一则题为《家长“纠结”:上学前班有错吗?》的报道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不少网友关注。尽管不少人对“准小学生”们的经历表示同情,呼吁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美好童年,但家长们似乎对此并不买单,纷纷感言:“幼升小”不亚于一场“战役”,“学前班”当之无愧是进军优质小学的有利“武器”。
暂不论煞费苦心的家长为了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拼命地提前助跑,倾其全力顺利交接“幼升小”;也不论“战役”之中,孩子们喜不喜欢、快不快乐,单看美国早教机构曾公布的《2012全球早期教育比较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儿童最早开始学习识字的国家中中国排名第一,而在音乐、艺术、自然与科学启蒙方面,中国家庭的指标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心头一凉:上学前班难道真有错了?难道不需要“幼小衔接”吗?其实,“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从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的小学,孩子们会面临诸多改变,需要相互交叉的幼儿衔接。但衔接万万不可死盯在学科和知识上,而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 倘若,一味给孩子提前塞满知识,以应付上小学的学业负担,自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幼小衔接”沦为了“准小学”的超前教育。
早在先秦《学记》就记载有“禁于未发”的观点,意思说儿童的发展尚未到位时,相应的教育是不能登场的。这是一种主张等待的“消极教育”主张,是以尊重儿童并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理念。再看现代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的博文《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鲜明地提出主张并劝告家长们,“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学习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无疑是揠苗助长”。幼儿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明显的阶梯化特征,必须遵行循序渐进、因势利导的教育法则,而超前学习各种技能最终是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起孩子们初上小学知识上的得心应手,难道幼儿时期激发起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不更显得重要吗?
德国哈克教授曾提出“幼小断层理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所以,真正的幼儿教育是进行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一次“慢跑”,一次“散步”,是步步为营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最好的“果实”是家长们言行举止间的熏陶和幼儿园里同小朋友们玩耍、成长中,学会的分享、交往、遵守规则等各种优秀的启蒙品质。
学易佳教育中心专家评论:
依据德国哈克教授曾提出“幼小断层理论”,确立我们学易佳教育中心的课程理念: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两套版本即两大课程体系的学习,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幼小衔接期。
两个版本的课程体系:
a语文、数学与人教版一年级教材衔接度高,为步入小学学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b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课程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孩子在音乐、艺术、自然与科学启蒙方面打好坚实基础。两者相得益彰,即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全面发展,又激发起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学易佳教育中心,从事幼小衔接教育这一专题研究已经第十一个年头了,我们有一支庞大的科研团队,上至中央教科所、省市教科所、下至一线授课特级教师,这个研发团队,既有学术理论的研究专家、又有一线的富有经验的特级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