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创新案例
三体高速消波船是近几年才研究开发出的新形船型。它是对常规滑行单体折角线型船的一次革命,目前全国仅有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后勤部设计院二单位各自独立开发出大小不等的高速消波客船。多年来,在旅游湖面景点,狭窄航道,边防界河及航道繁忙地段水域的各种滑行艇,均因兴波大而不能高速航行,否则其尾浪对河床的冲刷和对航道中其他船只造成浪损或影响他船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船和总后勤部设计院二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将成果用于实船获得成功。自己根据二单位独立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旅游市场,独立开发了4-6人、8-12人适合江河、湖面的三体高速消波船。由于该船制造工艺较简单,只要拥有建造一般玻璃钢高速艇的工艺技术,均可制造三体高速消波船
2. 船舶创新案例分析
1971年国内生产了批量的水泥船。这是那个时代一种创新。当时国内钢铁产量极低,木质船舶不适应大吨位载量运输,加上森林资源逐步沽结。当时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创造出水泥货船及趸船。至今大多码头趸船还是水泥趸船。水泥货船基本已消失。这种船自身重量重吃水深,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陶汰了。
3. 船舶技术小创新
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以为从事舰船科学技术研究而专门成立的中国舰船研究院及其所属的研究所为主体,进行舰船总体、船舶力学及与舰船配套的机械、动力、指挥控制、武备、雷达与水声探测、通信、导航、光学、环境控制、电子对抗等系统及设备和新材料等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预先研究和型号工程的研究。
4. 船舶科技创新
发展前景不错,随着全球环保政策日趋严格,船舶能源种类逐渐向低碳化能源转变,船舶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显,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受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宁德时代、亿纬动力、国轩高科、比亚迪、鹏辉能源等电池企业纷纷入局电动船舶,产业创新要素集聚、活力迸发。所以发展纯电动船舶的前景非常好。
5. 船舶创新案例分享
1月24日晚,“科学之夜—2013年中国科学报社年度盛典”在北京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由中国航海学会推荐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所研究员张崇猛等十名国内知名科学家,荣获大会颁发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称号。
张崇猛是我国第一艘航母关键配套导航系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年轻的团队,面对国内一无图纸资料、二无设计经验、三无标准规范等困难局面,以“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集团精神,聚焦落实需求,依靠自主创新 ,砥砺攻关,成功突破关键技术,完成了辽宁号航母、潜艇、驱逐舰等舰艇导航系统研究工作,建立了航母第三代舰艇综合导航系统体系,解决了舰载机惯导系统和航母动态条件下的精确传递对准保障等关键技术问题。
据悉,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始于2012年,这次评出的十大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包括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3名、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3名、科技企业领军人物3名、科技传播者1名。张崇猛是中国航海学会力推的航海科技领域年度领军人物的代表。
6. 船舶创新课题
课文中搭船的鸟,实际是写翠鸟,把课题改为翠鸟,不行。
结合文章《搭船的鸟》判断,不能把标题改为“翠鸟”,因为在文章的“我”的眼中,这只小鸟是乘坐“我们”的船来捕鱼的,所以用《搭船的鸟》作为题目更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比“翠鸟”这个题目更能体现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所以本文的重点不仅仅是翠鸟,更加要凸显和谐相处的理念。
7. 船舶创新案例范文
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的时候,他对制炮很感兴趣,并和一个造炮工人结为朋友。他们时常同坐一条小船,到河里去钓鱼。河水流得很急,船在逆水行进的时候,只靠一根竹篙撑动,又缓慢,又费劲。一次一次的劳累使爱用脑子的富尔顿思索起来:能不能制造一样东西来帮人划船,既省了力气,又可节省时间?这个从生活需要所激发的创造火花,一天到晚都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
父母时常看到他在发呆,其实他正在煞费苦心地捕捉创造的灵感,决心把这个既像是玩具又像是机器的东西设计出来。但只停留在想像阶段是没有用的,后来他又一头钻进舅舅家的工棚中一一那里什么工具和材料都有,富尔顿可以随着兴趣施展自己的本领。
富尔顿一鼓作气地干了7天,带回家一件新奇的玩意,所有人都不明白它的用处。
富尔顿不慌不忙地又到那一条湍急的小河中,把那件东西装在小刀献吓不需要用竹篙划船了,它却走得比往日快那么多!
伙伴们围着含笑的富尔顿欢呼起来。
那一件使大家惊奇得喊不出名字的东西,就是现在汽船上的轮子!
后来,富尔顿不断地设计创新,不断地摸索改进。终于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创造轮船的人。
8. 船舶管理创新
海内第一桥 乐嘉龙 浩勃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
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宽如一条水下长龙,A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B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C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
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
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D,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
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 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9. 电动船舶的关键技术
优点:
第一,使用全电推进有利于舰船节省空间。相对于老式的推进方式,全电推进的船舶没有了传动轴与许多齿轮。而在一般的船舶上,传动轴的长度往往占一艘船总长度的五分之二。通过取消这些设备,舰艇内部将会空出许多空间。这样既能够有较多的空间安装更多的设备,也能够为未来的改装留下冗余。而且这样,一艘军舰能够真正的像乐高积木一样拼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块化”建造。
第二,有利于使舰艇的操控更加容易。使用电推的舰船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这得益于电子终端控制的优越性。它就像一辆电动汽车一样,起步的速度总是比油动车要快。这样既能够保证舰艇能够在战备时以一种较快的速度迎敌,也有利于舰艇在在海上的机动更加灵活。说完了优点,我们来说一说缺点。首先,由于电推系统的动力传输是通过高压输电线来完成的,在战时一旦输电系统被敌方打断,那么纵然它的设计性能是多么的优秀,在这时只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活靶子。
其次,当舰艇断电后,舰艇上对电力依赖性极高的各种武器和设备也会同时瘫痪。一旦断电,这些东西平时虽说武德充沛,但这时就是一个就像是被人看着的模型一样。对电力依赖较高的船被断电之后的惨状可以参考二战时北卡罗来纳号的遭遇,它在海战中被击中发电机断电后,整艘船无法进行最基本的还击,以至于被雾岛号战列舰重创。
10. 船舶经典案例
岸壁效应是指:船在槽式航道中行驶时,船首的岸推力与船尾的岸吸力形成转船力矩,使船首向航道中心侧偏转,船舶整体将被压向岸壁的现象,称为岸壁效应。
实例: 岸壁效应对近岸航行的船舶而言,是一个不安全因素,常会造成船舶过度与岸壁接近而发生碰撞,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对于VLCC、LNG和化学品船等船舶,一旦发生碰撞还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因此,加强岸壁效应的研究,对近岸航行船舶的操纵运动水动力进行预报,一方面,可对行驶中船舶的操作进行指导,以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另一方面,可为人们建造具有合理截面形状的河道提供参考依据。
分别在船体表面、岸壁表面和自由表面上布置Rankine源来表达流体扰动速度势,并通过满足这些边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来确定未知源强,在确定源强和速度势后,由伯努利方程得到流场中的水动压力,进而通过船体湿表面的压力积分求得船体水动力和力矩。
在数值处理过程中,利用镜像原理来计及水底的影响;采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Newton迭代法来逐步满足非线性自由面条件;辐射条件采用自由面奇点抬高与错位技术来满足。计算了标准Wigley船型和系列60(CB=0.6)船型的深水兴波阻力和下沉、纵倾(合称为“下蹲”)、标准Wigley船型的浅水兴波阻力和“下蹲”、系列60(CB=0.6)船型沿垂直岸壁、倾斜岸壁、下潜岸壁以及在浅窄航道中偏离航道中心航行时受到的横向力、首摇力矩和“下蹲”,
并对上述计算结果和他人的试验结果或回归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浅析浅析,讨论了船-岸距离、水深、航速、岸壁倾角、下潜岸壁的高度和浅窄航道的宽度对船舶受到的横向力和首摇力矩的影响。
11. 船舶装备设计与创新
有7个发动机厂。
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大连、宜昌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柴于2017年4月在青岛市黄岛区注册设立。公司位于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造修船产业基地, 下辖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海西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三个制造基地。
2,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上海市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又名711研究所,创建于1963 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一所是一个具有55年历史的舰船动力研发机构和现代化高科技企业集团。
3,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市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河南柴油机厂,始建于1958年5月,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新中国第一个船用高速柴油机厂,中国船舶行业船用高速大功率柴油机专业制造厂。
4,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陕西西安市
陕西柴油机厂,总部位于西安市,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旗下所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中、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专业制造厂和柴油发电机组成套厂。
5,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集团中小缸径中速柴油机制造基地和柴油机关键零部件保障基地,具有年产600台柴油机生产能力。
6,中船动力有限公司,江苏省镇江市
中船动力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动力装备板块的核心企业。
7,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大的船舶动力系统设计创新研发机构。公司主要承担国家科研和自主产品研发任务,作为舰船动力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核心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