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远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2022-09-20 12:59 点击:69 编辑:邮轮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远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都有哪些船舶设计院啊?

8所,佳豪,恒高,速远,海纳德,京舟,巴柏塞斯,鹏海,振坤,捷欣,欧赛德,航盛,英豪,常石,锦波,宏冠,瀚顺,润吉,杉晟,福凯,还有外高桥啊,扬帆啊,太平洋啊,新世纪都有设计部门在上海的!

查看原帖

满意请采纳

上海远洋货轮停靠在哪里

上海的远洋货轮都是停靠在洋山港。

上海市区到洋山港的路线参考如下:

驾车路线:全程约34.0公里

起点:洋山保税港区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沪芦高速行驶32.3公里,在2号码头/西岙南路/车客渡指挥部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舟山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匝道行驶370米,左前方转弯

2) 行驶12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观海西路

3) 沿观海西路行驶6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小洋乡

一、洋山港简介

洋山港区位于距离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32公里的浙江省崎岖列岛海区的小洋山岛上,距国际远洋航道104公里,港区航道全长67公里。是离上海最近的具备15米以上水深的天然港址;通过东海跨海大桥与上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连接,可充分发挥上海经济腹地广阔、箱源充足的优势,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

二、洋山港地理位置

洋山深水港区总体规划是依托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南、北两大港区,采用单通道形式,分四期建设。规划至2020年,北港区 (小洋山一侧)可形成约11公里深水岸线,建成深水泊位30多个, 预算总投资 500 余亿元,建成后的洋山港区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300 万TEU,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将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 大洋山一侧南港区岸线将作为2020年以后的规划发展预留岸线。从远景看,洋山港区发展潜力巨大,总体规划共可形成陆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深水岸线20余公里,布置50多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泊位,形成2500万标准箱以上年吞吐能力。

洋山港将主要承担腹地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集装箱规划吞吐量 2005 年为 220万TEU,2010年为550万TEU,2020年为1340万TEU 。规划船型以第五、六代集装箱船为主,并可考虑接纳 8000TEU超大型船舶。

三、基本规划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洋山深水港区、东海大桥和芦潮辅助作业园区。三者之间在总体布局、功能定位、业务运作等方面有机衔接,联为整体,共同构成洋山深水港区项目的港口核心。深水港一期工程在小洋山至镬盖塘一线先期建设5个集装箱深水泊位,码头岸线全长1600米,码头前沿及航道设计水深约15.5米,可停靠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同时兼顾8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设计年吞吐能力220万TEU ,实际通过能力将达300万标准箱以上。港口水域面积316. 7万平方米 ,陆域面积134 万平方米。码头堆场面积86万平方米,平面箱位25386TEU,箱容量90050TEU,重箱堆5层,61110TEU,空箱堆场23979TEU,危险品堆场3136TEU,冷藏箱堆场1825TEU 。码头配置外伸距为 65 米 、负荷量65T的集装箱桥吊共15台;堆场配置40.5T、60T的龙门起重机45台;堆高机8台;正面吊2台;集卡68辆;港区设置集卡进场道口12道,出口道口7道。

根据上海市政府统一部署,并结合洋山深水港区开发进度安排,一期工程西侧的二期工程4个泊位、1400米岸线2006年底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届时整个洋山港通过能力将超过550万TEU。

四、航运优势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保税港区封关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加快确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进我国由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创造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洋山深水港区和保税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在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改写上海没有-15米以上深水航道和深水码头、泊位的历史,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可以全天候满载进港作业,为提升上海港的枢纽地位,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开港暨洋山保税港区的启用,在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只有硬件还不够,还必须有软件支撑,要有吸引力的国际中转政策。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它由规划中的小洋山港口区域、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连的陆上特定区域组成。其中,小洋山港口区域面积2.14平方公里;陆地区域位于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面积6平方公里。洋山保税港区实行封闭管理,港区和陆地区域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监管设施。

洋山保税港区集目前国内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三方面的政策优势于一体。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洋山深水港区与洋山保税港区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既大大提升了航运基础设施的能级,又扭转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港口竞争的政策劣势,对显著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辐射和国际中转功能,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海洋山港具有以下四点优势:

优势一: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

优势二: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港区工程方案经过模型试验反复论证,表明工程实施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

优势三:工程技术经济可行。工程水域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港条件;另外,建设长距离跨海大桥世界上也有先例。

优势四: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

五、战略意义

三易选址百多人次院士献计,才铸就今天的洋山深水港精品工程。回顾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过程,在1992年的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将深水港建设列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之首。专家先后对北上(罗泾)、东进(外高桥)、南下(金山咀)等建港方案进行过论证,但都因航道水深不够、岸线不足等原因而作罢。1995年9月,提出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深水港的设想。

自1996年5月正式开展洋山深水港区选址论证,到2002年6月开工建设,历时6年多。共有国内外近200家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6000多人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新港址论证和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专题研究200多项;参加各专题成果评审和咨询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达1000多人次,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0多人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咨询会、评审会,集中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科研技术人员,对从港址论证、工程立项到开工建设全过程进行研究论证,对港口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力求把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建成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航运市场正在迅速走向一体化、网络化,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也越来越明显,就是在全球市场上争夺航运中心地位,抢占航运制高点。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巨大、腹地辽阔的国家,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如果没有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分工与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是要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城以港兴、港为城用,上海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担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的重任。

上海远洋的船舶状况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40年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艰苦创业时期(1964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15年里,国家的外贸运输主要依靠租用外轮。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际租船市场租费不断上涨。为维护中国海运利益,降低进口粮食、化肥等紧缺物资的运输费用,支持国家建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的亲切关怀下,在交通部、 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领导下,1964年4月1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上海中山东一路5号挂牌成立。 成立后的中远上海分公司,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采用投资建新船、贷款买新船和“二手船”相结合的办法,高速发展远洋运输船队。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公司的船队规模由初创时的8艘小型杂货船,发展到1978年底时的115艘,形成由杂货船、散装船、多用途船、半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多类型船组成的综合性远洋运输船队;公司经营的航线、航区,由初创时中日、中朝航线10多个港口,扩展到1978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州、南北美洲82个国家和地区的273个港口;公司年运输货物由初创时的80多万吨,增加到1978年的860余万吨;公司的员工也由初创时的488人,增加到1978年的11201人,其中,远洋船员从410人发展到9000多人。中远上海分公司由此成为国家外贸运输的重要力量。 1964年6月12日,“和平60号”首航朝鲜,开辟中朝航线。 1964年6月18日,“燎原”轮首航日本,开辟中日航线。 1968年10月,“红旗”轮首航欧洲,开辟西北欧航线。 1970年7月18日,“向阳”轮首航地中海,开辟地中海航线。 1970年8月10日,“东风”轮首航加拿大,开辟北美航线。 1971年1月1日,“红旗”轮首航坦桑尼亚,开辟非洲航线。 1971年7月16日,“红旗”轮首航智利,开辟南美航线。 1972年8月22日,“安亭”轮首航菲律宾,开辟东南亚航线。 1978年9月26日,“平乡城”轮开辟中国至澳大利亚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是为中国第一条集装箱班轮航线。 全面发展时期(1979年—199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的号角,也推动了远洋事业的全面发展。1979年5月1日,经交通部批准,中远上海分公司更名为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随着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公司积极引进技术先进、营运效率高的集装箱船、滚装船和多用途船,逐步淘汰船龄老化、技术落后的杂货船、散装船和半集装箱船。至1992年,公司拥有各种远洋船舶146艘,300余万载重吨,其中集装箱船和滚装船占三分之一以上;年运输量达到2225万吨,其中集装箱船和滚装船运输量1162万吨,占总量的一半以上。期间,公司积极发展班轮运输,相继开辟了中国至欧洲、美洲、大洋州、东南亚、非洲等几乎覆盖世界所有地区的定期班轮,组建了环太平洋集装 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

箱运输网络,提高了船舶营运效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公司在发展远洋运输主业的同时,积极创建陆上产业,经营货运代理、仓储中转、船舶修理、船舶供应、商贸餐饮、宾馆旅游、医疗卫生、集装箱修造和房地产等40多家中小企业。公司树立为货主服务的思想,开展企业整顿,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公司在198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后,又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993年,中远(集团)总公司成立后,为应对国际航运竞争,相继对集装箱船和散装船实施“统一经营,分散管理”,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在北京成立,上远公司继续对原所属集装箱船和散装船进行管理,同时经营管理杂货船。1997年7月,中远集团决定远洋运输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同年12月,中集总部搬迁上海,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合二为一,组建成立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公司)。 1979年4月18日,“柳林海”轮驶抵美国西雅图港,成为中美建交后到美国的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商船。 1979年5月1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更名为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简称上远公司)。 1981年2月10日,“张家口”轮首航美国,开辟中美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 1981年6月4日,“抚顺城”轮首航日本,开辟中日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 1983年7月,“辽河”轮首航欧洲,开辟中国至西欧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 1985年6月1日,“鉴真”轮首航日本,开辟中日客货班轮航线。 1986年4月,公司集装箱船舶管理处(后称管理四处)成立;1987年5月,管理一处、管理二处、管理三处成立;1989年8月,管理五处成立;1990年2月,管理六处成立。 1990年9月1日,上远公司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公司环太平洋集装箱班轮运输干支线网络建成。 1993年7月,中远集团对集装箱船舶实行“集中经营、分散管理”,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在北京成立。 1997年12月29日,由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合并成立的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开始试运转。 改革创新时期(1998年至今)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公司进入了改革创新的发展新时期。从1997年9月24日到1998年4月5日,公司先后将45艘杂货船和15艘散装船分别移交给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和天津远洋运输公司;同时,从1997年10月4日到1998年1月30日,公司接受了广远和天远移交的集装箱船共5 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

8艘。完成交接船后,公司共拥有集装箱船舶132艘,运力总规模为21万标准箱。在随后的6年多时间里,公司在中远集团的领导下,围绕集装箱经营管理体制、船队结构调整、信息化建设、船舶和船员管理和陆上产业经营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调整和创新。瞄准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目标,深化改革、求是创新,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公司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快船队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新船大船陆续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特色品牌航线应运而生; 加快信息化建设,全球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相继投入应用,推动经营销售、管理技术、客户服务创新; 实施营销一体化改革,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形成整体优势;拓展船员劳务和船舶管理输出,对外劳务和船舶管理向产业化道路迈进。2003年,中远集运全年共完成箱运量398万TEU,综合准班率95.4%,单月运输生产指标连续数月创历史新高。截止2004年3月,中远集运共拥有集装箱船113艘,总运力25.6万TEU,平均单船箱位2270TEU,平均船龄10年,平均航速为每小时18海里多。2004年8月,随着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舶上线运营,中远集运新一轮快速发展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以经营船员管理、船舶管理和陆上航运相关产业为重心的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顺利组建,并于2004年9月26日揭幕运作。从此,有着40年发展历史的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又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 1998年1月27日,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为公司成立揭牌。 1998年9月28日,中远集运船员公司揭牌成立。 2000年3月18日,由中远集运船员公司、管理部、上海远洋教育中心合并组建的中远集运船舶管理公司(对内称中远集运管理部)正式成立。 2000年8月10日,上海远洋陆上产业总公司成立。 2001年1月12日,上海远洋对外劳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12月,中远集团实施班轮和物流两个单元业务重组,中远货运系统重组进入中远集运。 2002年2月10日,上海远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03年11月,中远海外集装箱业务单元纳入中远集运体系。 2004年9月,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重组揭幕,成为集船舶管理、船员劳务、综合实业等多元化产业为一体的具有独立法人经营资格的现代企业。 2009年9月,更名为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中国远洋。

关于《上远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返回栏目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