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等级 厚度/mm 交货状态
A 6---40
热轧、控轧或正火
B 热轧、控轧或正火
D 6---32 热轧、控轧或正火
正火①②
E 6---32 钢板:正火;型钢;正火或控轧
AH32
AH36 6---32
>25--32 热轧、正火或控轧
正火①②
DH32
DH36 6---25
>20---32 正火或控轧②
正火①②
EH32
EH36 6---40 正火②
为什么车身钢板厚度有所不同?
因为车身钢板越薄,成本也就越低(通常日系车会这么做),这样做有两个结果,1,是降低油耗.2,降低安全性能.
车身的不同的是取决于它哪个国家造的车 像日本典型的节约资源 欺负中国人运来卖的车都是垃圾货 日本把最次就卖给中国
飞度钢板薄,但安全系数也有4星,为什么,只要溃缩吸能就可以得很高分,但你和硬点车撞,你吸能了,别人车象撞在沙子上,那你怎么办,
另外钢板不是决定汽车安全的全部标准
单位面积钢板承受力与钢板厚度的关系式
单位面积上的受力是耐压强度的定义,而钢材在我的印象里经常检测的是抗拉强度而非耐压强度,你的问题是不是没有表述清除啊
我也感觉你的问题没有阐述清楚,钢板的检测就是抗拉、弯曲、钢化分析,好像没有抗压的哦。
钢板厚度的控制原理是什么?
钢板厚度的控制原理是:以轧制力为纵坐标,轧件厚度为横坐标,将轧机的弹性曲线A和轧件的塑性曲线B放在同一坐标系构成的图称为/图,如图4-6所示。曲线A和曲线B的交点为n,该点轧制力为P,轧件的出口厚度为h2。利用弹跳方程式来调整轧件出口厚度。
用图建立起来料厚度轧出厚度h2、轧制时压下量∆h、轧制力P、辊缝S0、轧机弹跳∆C之间的关系。
⑴初始辊缝设定:辊缝增加,来料厚度不变,曲线A向右平移(图4-6b),导致轧制力下降到P’,轧件出口厚度增加到h2’。根据弹跳方程或图4-6b中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厚度的改变量∆h2,即:
∆h2=[KW/(KW-Km)] ∆S0 (4-10)
式中
KW——轧机刚度;
Km——轧件刚度(塑性系数);
∆S0——辊缝增加量。
⑵来料厚度:来料厚度增加,辊缝不变,曲线B向右平移(图4-6c),导致轧制力增加到P',轧件出口厚度增加到h2’。
⑶轧机刚度:轧机刚度增加,辊缝和来料厚度不变,相当于曲线A的斜率增加(图4-6d),导致轧制力增加到P',轧件出口厚度降低到h2’。
⑷轧件变形抗力:轧件变形抗力减小相当于曲线B的斜率减小(图4-6e),导致轧制力降低到P',轧件出口厚度也降低到h2’。
因此,凡是影响到上述四个方面的工艺条件都可以对轧件出口厚度产生影响,如轧件的温度,进而影响到轧件的出口厚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