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说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的主要内容
1、内容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2、全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注释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4、创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二、关于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王安石再次要求离去,既想改革又想安抚守旧势力的皇帝,以手诏谕王安石:“欲处以师傅之官,留京师。”但王安石还是坚持要走,跟皇帝说:“欲臣且留京师以备顾问”。我也“诚不忍离左右”,但是,经过认真考虑,我以为,陛下现在已有可接受之人,推诚委任,足以助成圣治,所以我“义难以更留京师”,容易招致诽谤。同时王安石也跟皇帝说:“至于异时,或赐驱策”,“所不敢辞。”在王安石已成守旧派的众矢之的时,他的离去也许反而是以退为进,为改革赢得生路。
皇上没办法,只好又赐手诏说:“继得卿奏,以义所难处,欲得便郡休息。朕深体卿意,更不欲再三邀卿之留,已降制命,除卿知江宁,庶安心休息,以适所欲。朕体卿之诚,至矣,卿宜有以报之。手札具存,无或食言,从此浩然长往也。”熙宁七年,4月,王安石罢相,“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宋神宗又依王安石的推荐,任命韩绛、吕惠卿为正副宰相,继续变法改革。
有人认为,王安石在这次罢相回江宁的途中写下的那首《泊船瓜州》,这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意味着王安石忧心的是他何时再返政坛重新掌权。然而这种见解实在是更让王安石孤独寂寞了。
王安石在江宁只呆了十个月,再次被宋神宗召回了朝堂,实在是用谁都不如王安石。所以也有说王安石在此次出江宁时写下这首《泊船瓜州》,这个说法比较符合王安石的心态,他再次出山,更多的是留恋后土,而不是展望前途,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归!
三、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原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1.泊船:停
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2.绿:吹绿。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
分支入江处。
四、泊船瓜洲-王安石
泊 只知道是这个
五、王安石为什么写船泊瓜洲
他思念家乡~但要做官所以回不了家乡.
六、王安石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的这首泊船瓜洲的?
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
在这种际遇心境下,作《泊船瓜洲》
具体时间不知道,地点看题目就应该知道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