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景现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二、苏轼为西湖做了什么?
做了红烧肉
苏堤就是他建的,当时他在临安任知府
三、福州出发去上海然后去苏州杭州的旅游线路?
到上海先逛逛城皇庙、南京路、去浦东登明珠塔俯瞰黄浦江、晚上可去外滩走走看下外滩夜景,然后坐大巴或火车去苏州、游览一下苏州园林,虎丘、寒山寺,最后坐车或运河轮船到杭州游美丽的西子湖、看雷峰夕照、听南屏晚钟、登六和塔观钱塘江,然后回福建
四、白雨跳珠乱入船的跳珠是什么意思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一、出处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二、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四、注释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另外四首
1、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译文: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流连不已。
2、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译文: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3、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译文: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4、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苏轼
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什么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色的乌云好象打翻的墨水似的还没有遮住青山,雨水便像珍珠似的跳着进入了船内.
出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六、以我坐在西湖的船上作文320字
朋友们,你们看见过西湖吗?如果没有见过,那就让我来告诉你西湖有多美吧!
西湖里有许许多多的鱼。鱼的颜色美极了,种类也很多。我看见最多的是金鱼,有红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白色的……
西湖的水也很美。那碧蓝的湖水是人们很少看见的,蓝地让你分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湖水。我坐着船在西湖上游览,我静静地听着船浆激起的水的声音……
在阳光下,西湖的水亮晶晶的,美极了!
我还知道一个关于西湖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河两岸各住着一位仙子,东边的叫玉龙,西边的叫金凤。他们十分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耍。 一天早晨,他们起了个早。玉龙钻进河里,金凤飞向天空,游呀,飞呀,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仙岛上。 “玉龙,玉龙!”金凤忽然叫起来,“你看这块石头多漂亮呀!”果真是块光亮夺目的石头!玉龙高兴地说:“金凤,我们发现仙石了,要是能把它磨成一颗圆珠子,我肯定它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那时,它也许会成为天地间最宝贵的宝物。” 于是,玉龙、金凤立即把仙石打磨成一颗滚圆的珠子。他们又找来天河里的水,把它洗得更亮,使它变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东西。 这件事被贪心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派一个心腹,在一天夜里偷走了那颗宝珠,并把它锁进深宫。一天,王母娘娘做寿。席间,她把宝物拿出来给众仙开眼界,众仙无不称奇。 玉龙、金凤这天没有参加宴会。但是,正在仙岛上对坐垂泪的他们,忽然发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直射过来。他们觉得那道光与宝珠放出的光芒像极了。于是,他们顺着光芒来到仙宫,发现宝珠竟然在王母娘娘手中。他们气极了,冲上去要抢宝珠。王母娘娘哪肯放手,拼命去护。这一来,宝珠竟骨碌碌掉向了人间。 玉龙、金凤急忙去追,可惜晚了,宝珠已触地,霎时间,它变成了晶莹碧透的湖水——西湖。玉龙、金凤舍不得离开它,就变成了西子湖畔两座山峰——玉龙山、凤凰山,日夜守护着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西湖。
这就是关于西湖的传说,你们知道吗?
宋代诗人有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就是这么美,美地与众不同。
暑假,妈妈带我到闻名全国的杭州西湖游玩。西湖,景色怡人,远远望去,湖面上飘浮着许许多多的荷叶,上面衬托着一朵朵美丽动人的荷花。走近一看,美丽娇小的荷花竟是如此令人喜爱,还记得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一句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写的就是西湖的荷花,荷叶。西湖,风景如画,八方游客云集在这里,想把西湖的山水收在自己的眼里。瞧;湖上有几艘游船,有快艇、电动船、小木船,各种各样。有人坐在船上悠闲地吹着长笛,笛声在湖面上久久回荡,别提有多动听了。西湖中央有两上小岛,分别是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在湖心亭时,我碰到了一位“老外”,当时,我没怎么在意,只是有礼貌地和他点头微笑,但我到了三潭印月的时候,那位老外居然友好地朝我眨眨眼睛,并向我招手,说“sit down”,我听懂了,高兴地跑过去和他合影,并用英语和他说谢谢。我把美丽的西湖风影留在相机里,也留在我的记忆中。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描写了自己游览杭州西湖的见闻。开头一段点明了游览时间以及一同游览的人(妈妈),入笔简练而意义明确,正所谓开宗明义,很好。二三段描写了西湖景色,作者暑假前来游览,没错,他确实写出了夏日西湖的景致。第四段作者穿插了和“老外”的一些交流,这里能看出作者既大方又机智。最后一段结束,和前面部分形成呼应,“我把美丽的西湖风影留在相机里,也留在我的记忆中。”这个句子写得很漂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