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吉林长春到广西北海坐车需几天

99 2024-05-12 13:01

一、从吉林长春到广西北海坐车需几天

得3三,坐长春到广州的直达火车,然后坐广州到北海的,得3天左右吧,你是要报考那里的大学吧,这几天问得我都发毛了,不用猜都是高考生

二、2010年自主招生有哪些学校

2010年高职院校试点单独招生计划表

试点院校名称 单独招生计划人数 试点院校名称 单独招生计划人数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650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480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60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80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245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20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200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460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500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280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50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10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140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0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495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300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30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32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106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405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165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400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400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750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00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100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50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370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20

威海职业学院 470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52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300 淄博职业学院 360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160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350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400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20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30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380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100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100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100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00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1000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000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600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1100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80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0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300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6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360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800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280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60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00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00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70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160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4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400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15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5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50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50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390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60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100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100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180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580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130

三、语文 劝学中的而

《劝学》中含“而”的句子累计有十六处,它们是: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吾尝终日而思矣。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蟹六跪而二鳌。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名而行无过矣。

(10)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下面我将这十六处“而”字,一一加以解说:

①处“而”作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②处“而”跟①处“而”用法一样,意思一样,都翻译成“却”。

③处“而”作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

④处前一个“而”表修饰,可以不翻译。后一个“而”表示轻微的转折,翻译成转折连词“却”。

⑤⑥句中的“而”做转折连词,翻译成“却”“但是”。

⑦⑧句中的“而”表示并列。可译也可不译。

以上九处使用的“而”字,翻译意见都比较统一,意见见上。可是,对后面四句出现的七处“而”字的翻译,许多参考书的意见就有些相左,有些意见甚至是对立的。

比如:第九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两个“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师教学用书》译文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看它的翻译,我们知道,它把第一个“而”当递进连词翻译,而把第二个“而”当做并列连词。

但是,我看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君子只要多方面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没有过错了。” 细心人一定发现,这里,它把第一个“而”当成并列,把第二个“而”当成递进。结论完全相反。

还有一种说法更离谱。它认为,“博学”和“日参省乎己”是递进关系,它们有先后关系,不能前后互换。因此,其中的“而”,应该作“而且”理解。而“知明”和“行无过”既不是递进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因为,它们若作递进看,给人的感觉则是:“知明”的人再前进一步才能“行无过”。若作并列看,“知明”和“行无过”就应该可以互换,但此处明显不能互换。此处的“而”应是表因果关系,“而”当理解为“因而”。全句可翻译为:道德品行好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因而行为也就没有过错了。

对于加粗部分的说法,本人尤其不能苟同,天底下犯错的聪明人还少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古训难道没有听说么?所以,我认为,因果关系是绝对不成立的。而且,我更认同前面是递进后面是并列的说法。

再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当中的“而”字,《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来向远处展望,(但后来才知道)比不上登上高处眺望看到的东西多。”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一语文跟我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来向远处望,但不如登到高处看得远呢。”

比较这三个译文,各家对“而”的理解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如果问它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就会有“表修饰”和“表承接”两种说法。那么,到底怎样理解?

我赞同把“而”理解为表修饰,因为“跂”和“望”虽然是两个动作,但是它们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方式、形态。

至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一句中的“而”,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登到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其他参考书的译文同它没有大的出入。至于是作承接还是表修饰,我认为宜作“表承接”理解。因为“登高”和“招”是两个动作,它们有先后之分,登高的时候不一定招,招的时候,已经登高。

最后一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两个而字。《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雕刻一下就放下,即使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动一下刀子就放下,哪怕是朽木也刻不断;只要坚持刻下去,哪怕最硬的金子和石头,最终也会雕刻成功的。”其他参考书的译文大致相同,在单独解释个别词语时,差不多都是把“而”作为“就”来理解的。

可是,我更赞同另一种观点,那就是将 “而”理解为“如果”。因为,就全句而言,该句应该是由两个假设关系构成的并列复句。译文为: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那么朽木都不可刻断;如果坚持雕刻不放弃,那么金子和石头也可以雕刻(出艺术品)。这样翻译,比起上面的译文就更为简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下一篇:威尔森氏症初发时的症状
上一篇:返回栏目